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案
(2)公與之乘 鼓 敗績 馳 轍 登軾
(3)既克 故 一鼓作氣 再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測 伏 靡
2、重點句子翻譯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何以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 研讀課文
1、1段 研讀問題(小組合作完成問題)
①戰爭的時間、國家?
②表現戰爭性質的句子?
③莊公的態度?
④劌請見的原因?
⑤這一舉動表現了曹劌的什么品質?
⑥劌分析戰前準備“何以戰”是通過與莊公的幾次對話完成的?
⑦劌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樣肯定的?
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戰前準備上,曹劌重視的是什么?
⑨這又反映了曹劌的什么戰略思想?
⑩表現莊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2、第2段
①劌與莊公二人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表現出各自的什么特點?
②體現劌指揮正確的句子?“本段表現了劌的什么能力
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介紹了戰爭的哪兩個過程?
3、第3段 ①表現莊公“鄙” 的句子?
② 一“未可”為何? 齊人三鼓后為何“可矣”?
③ 二“未可”為何?
④ 后為何又“可矣”?
⑤ 總結有利于反攻和追擊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⑥ 從本段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么?
四、點撥
五、檢測
1、填空《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 具體來說指的是 。文中敘述了開始反攻的時機是 開始追擊的時機是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 又何間焉 古義: 今義:
(2) 肉食者鄙 古義: 今義:
(3) 犧牲玉帛 古義: 今義:
(4) 小大之獄 古義: 今義:
3、翻譯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