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文言文實詞及虛詞意義知識點歸納
(3)在復(fù)習(xí)中,可以從虛詞功能的角度作分類,以便于系統(tǒng)歸納掌握。
a. 起指代作用的虛詞。包括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吾"、"余"等詞。
第二人稱: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還有"汝"、"爾"、"乃"等詞。
第三人稱: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劌論戰(zhàn)》)中的“其”是“他們”的意思,此外還有"之"、"彼"、"伊"等詞。
指示代詞: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中的“是”作“這個”講。此外還有"此"、"斯"、"夫"、"或"等詞。
疑問代詞: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中的“孰”作疑問代詞“誰”講,此外還有"何"、"安"、"藥"等詞也是疑問代詞。
b. 起限制或修飾作用的虛詞。包括
程度副詞:
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中的“愈”作“更加”講。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狼》)中的“甚”作“很”講。
以為妙絕(《口技》)中的“絕”作“極點”講。
此外還有"殊"、"稍"、"益"等詞均可充當(dāng)表程度的副詞。
范圍副詞: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桃花源記》)中的“咸”作“都”講。
眾妙畢備(《口技》)中的“畢”作“全”講。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講。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中的“但”作“只”講。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講。
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圍。
此外還有"悉"、"俱"、"舉"等詞都可以作表范圍的副詞。
時間副詞: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中的“已”作“已經(jīng)”講,表時間。
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中的“既”作“已經(jīng)”講,表時間。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中的“向”作“從前”講,表時間。
囊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說》)中的“囊”作“從前”講,表時間。
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中的“會”作“適逢”講,表時間。
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講,表時間。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記》)中的“忽”作“忽然”講,表時間。
情態(tài)副詞: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中的“誠”作“實在”講,表示一種情態(tài)。
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口技》)中的“漸”作“漸漸”講,表示一個變化的過程。
尉果笞廣(《陳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講,表示一種情態(tài)。
廣故數(shù)言欲亡(《陳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講,表情態(tài)。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捕蛇者說》)中“幾”作“幾乎”講,表情態(tài)。
表謙敬、頻率、重復(fù)的副詞:
徒屬皆曰:"敬受命"(《陳涉世家》)中的“敬”表謙敬。
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謙詞。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扁鵲見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講,表頻率。
表語氣或否定的副詞:
庶竭弩鈍,攘除奸兇,復(fù)興漢室,還于舊都(《出師表》)中的“庶”表陳述語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中的“寧”表反問語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主(《陳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