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朗讀既是過程,又是方法,還是能力訓練點;與之并行的還有在對生命本質和規律的探討學習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與之并行的還有在對語句含義的理解中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1.多媒體展示兩組畫面:冰消雪融,嘩嘩奔流;種子破土,發芽抽葉。 2.學生欣賞畫面,并由此生發聯想。 3.教師導言:很多同學從這兩組畫面中聯想到了春天、生長、生命。地球養育著無數的生命,但置身于這生機勃勃的大干世界里,我們常常感覺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覺不到生命這樸實的形式下面蘊藏著的豐富哲理。今天,我們一起來拜讀冰心的《談生命》,來聆聽這位文壇祖母對生命的思考。 二、整體把握 1.學生初讀發現文章結構上的特點。 讀后明確:全文只有一個段落。 2.聽文章配樂朗讀,按要求標記。 ①作者為了闡釋生命的真諦,分別將生命比作什么? ②文章最能體現作者思想的語句有哪些? 3.交流聽讀所得。 ③作者將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 ④文章最能體現作者思想的語句有: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三、精讀課文,悟情悟理 1.默讀“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這一部分,說說朗讀時感情有什么變化。 討論明確:隨著文章的展開,一江春水遇到的狀況不同,朗讀時感情要有起伏。遇到峭巖前阻時是“憤激”的,遇到紅艷的桃花時是快樂羞怯的,望見大海、融歸大海是平靜的。在起伏變化中,積極樂觀的情緒是不變的。 2.學生練讀,齊讀。 3.提出問題: ①作者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過程,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的哪些狀況和境遇? ②面對不同的境遇,一江春水是什么態度?他的態度給了你什么啟示? 4.學生自主學習思考。 5.集中交流: ①“他曲折地穿過懸崖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喻示著人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有時候他經過細細的平沙……浪漫的歷程”喻示著人生中的順境。“終于有一天,他遠遠地望見大海,啊!他……的懷里”喻示著人生命歷程的結束。 ②遇到困難,他勇往直前;遇到順境,他永不停歇;走到行程盡頭,他從容、大徹大悟。由此可見生命是一個進取斗爭的過程,生命的本質在于奮勇前進。 6.按照上面的方法,分組學習“生命像一棵小樹”部分。 7.比較“生命又像一棵小樹”這一部分和前面“一江春水”的歷程的異同。 “生命像一棵小樹”這一部分幾個連續的階段與人的生命歷程是一一對應的,而“一江春水”是比喻人的生命歷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狀況,不分先后。但這兩部分文字在情感的表達上是一致的,所闡述的哲理也是一致的,都在形象地解說生命是一個快樂而痛苦的過程,生命歷程中不只有坦途,也有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