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文言文實詞及虛詞意義知識點歸納
悍吏之來吾鄉。(《捕蛇者說》)——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2)語氣助詞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補充音節,無實在意義。
②其
作副詞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還是
○3以
作介詞
“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說》)——用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憑借
作連詞
“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因為
“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由于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用來
4. 而
作連詞分別表順承關系、判斷關系和修飾關系。例如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表順承關系,不譯
5. 乃
“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表承接關系的連詞,作“于是、就”講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表判斷關系的動詞,作“是”講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表人稱的代詞,作“你的”講
6. 于
作介詞用,根據語言環境不同,意義各不相同。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對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說》)——比
“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從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給
7. 為
作介詞
“為天下唱。”(《陳涉世家》)——替、給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向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詞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表句末語氣,不譯
⑨所
所與“以”結合表原因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表原因
作介詞結構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用來
⑩乎
作語氣助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嗎
作介詞
“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相當于“于”,作“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