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花陰》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北伐有功,自比萬里長城。這里,詩人是說自己曾以北伐恢復之功期待自己,但自己的志向至老都未能實現,空有自比為國家長城的雄心,對鏡自照,兩鬢都已經花白了。頸聯已由前一聯的回憶回到現實中,詩句充滿英雄暮年難平的悲憤和無限的慨嘆。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一表”:諸葛亮向后主劉禪上《出師表》,申述北伐曹魏的決心,要“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名世”:名揚于世,著名于世。“堪”即“可”,“伯仲間”兄弟間。《出師表》足以名揚后世,千載以來有誰能和他的作者相提并論呢?諸葛亮雖然知道世事充滿艱難,但卻毫不動搖堅持北伐,這里詩人以諸葛亮自勉,再表恢復中原的決心。陸游一生景仰諸葛亮,并反復稱道諸葛亮的《出師表》,如《病起書懷》:“《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游諸葛武侯書臺》:“《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七十二歲吟》“渭濱星隕逾千載,一表何人繼《出師》!”因為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話,可以算代表陸游說出了心事。
這首詩抒寫了自己在朝廷執行投降國策的情況下,不得實現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的憤慨。首聯回憶早年的雄心,頷聯追述戰斗生活,頸聯感慨現在的壯志未酬,尾聯抒發收復中原念念不忘的心情,全詩雖只有八句,但寫出了詩人一生的追求和一生的感慨,詩歌還借史詠懷,含蓄曲折,蘊含豐富。詩多層次、多轉折,把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另外,對仗工整,聲調鏗鏘,回腸蕩氣,第二聯把六個名詞串聯在一起,名詞與名詞間的關系組成畫面,結構特殊,并給后人以影響。
水 龍 吟 辛棄疾
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
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
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
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這首詞寫于南京,可能是辛棄疾任建康通判時所作。
建康即今南京市。賞心亭是南京下水門城上的建筑,下臨秦淮河,是登高遠望的地方。辛棄疾南歸后,不被朝廷重用,極有見地的政治、軍事的建議也不被采納,主和派占上風,為此他十分悲憤。他登上城樓,極目遠眺,見半壁江山為金人統治,不禁發出深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