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觀蓮拙政園》教案
2.作者在觀蓮過程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作者觀蓮,不僅僅是觀蓮本身,更多的是品味蓮中所蘊涵的古典詩文中的意境。作者在觀蓮的過程中,抒發了對蓮、對古 典文化的深深喜愛之情。
3.文中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所引用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文中多處引用詩句來描寫景物,如第六自然段描寫并蒂蓮時引用蘇州培養碗蓮的專家盧彬士老先生所作長歌中的詩句“看花不易窺全面,三千蓮媛總低頭”;第八自然段描寫鴛鴦館的景色時引用了歐陽修詠蓮詞中的句子“葉有清風花有露,葉籠花罩鴛鴦侶”;第九白然段描寫留聽閣的景致時引用了劉禹錫的詩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作者引用這些詩句,巧妙地將眼前的景色與名人詩句的意境結合起來,使讀者不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而且在心靈上與古人產生共鳴,獲得心靈的愉悅。引用這些詩句,豐富文章內容的同時,又使作品富有文學氣息,讓游人在賞蓮時多了幾分浪漫。
4.本文的中心事件是觀蓮,拙政園只不過是觀蓮的處所,作者為什么用不少的筆墨來介紹拙政園呢?
本文的重點足觀蓮、賞蓮、贊蓮,但貫串全文的一條線索卻是拙政園是個觀蓮的好地方。因此,作者在文中不惜筆墨來介紹拙政園。文章開頭,作者將觀蓮過癮這一重要使命放在捫政園這一敗涂地里,為了說明能過足癮,作者先介紹園中水的面 積之大,賞蓮的景點之多和可以坐著賞蓮的優勢。為了說明拙政園是賞蓮的好地方,作者從圓的知名度寫起,“已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然后再重點介紹它悠久的歷史及人文價值,它的名字“取晉代名流潘岳‘此拙者之為政也’一句話,取名拙政園,含有發牢騷的意思”。為寫觀蓮,作者又花費筆墨介紹拙政園的布局,然后引出蓮花。文章用了三個自然段集中寫拙政園,不僅為觀蓮提供廠優越的環境,而且以境襯蓮,突出廠拙政園是觀蓮的好去處。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中觀蓮,的確能讓游人過足了觀蓮的癮。這些內容并非閑筆,而且有利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文章主旨 探究
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敘寫在拙政園游覽觀蓮的經過,表達了作者超脫物外的豁達胸襟
寫作鑒賞
1. 運用口語,親切自然。
作者在文中,多處使用口語 ,讀來親切自然,毫無雕琢之感。文章開頭就使用了通俗的口語,“我那小園子里的池蓮缸蓮都開好了,可我看了還覺得不過癮,總要趕刊拙政園去觀賞蓮花,也算是歡度觀蓮節哩”。文中介紹觀蓮的景點時寫道“何況,中部的堂啊,亭啊,軒啊,都是配合著蓮花而命名的,因此,抽政園實在是一個觀蓮 的好去處。”另外,“迎面”“挺大““好不容易”“湊近去看”等都是通俗的口語,讀了這些,我們感覺到仿佛是在和作者拉家常。這些口語,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容易使讀者產生共鳴。
2. 技法運用
(1)以行蹤為線索,層次清晰。
《觀蓮拙政園》一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先寫由東門進入,映人眼簾的是新疊的湖石,拱橋附近水 面上,望見一小片蓮。然后“從曲廊向西行進,就是中部的起點”重點介紹遠香堂對面的東亭子旁的蓮池中的千葉蓮花和并蒂蓮。遠香堂西鄰的倚玉軒,與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而北面的斜坡上有一個荷風四面亭,三者位于三個角度上,恰恰形成鼎足之勢。走進別有洞天,就到了園的西部,沿著起 伏的曲廊向西行進,就看到一座美輪美奐的花廳,接著重點介紹這里鴛鴦戲白蓮的畫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