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懦夫》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感受語言的精妙,品讀關鍵詞句,理解其表達主題的作用。
2. 學習本文運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 感受主人公在極度困境中鼓起勇氣、迎戰病殘、挑戰自我的不屈精神。 【重點難點】1. 重點:研讀精彩的心理描寫,理解其推動情節、表達主題的作用。2. 難點: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正確面對逆境。【正音正字】攆niǎn 寡guǎ 綻zhàn 拗niù 噬shì 苛kē【詞語積累】萬念俱灰 寡言少語 寸步不離 歡奔亂跳 不由自主 毫不留情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初學課文】1. 閱讀課文,了解內容。2. 按要求,圈劃心理描寫的詞語和句子。 ①助殘日那天,“我”為何拒絕母親去大廳看演出? “憋悶、痛苦和無奈”,句子“總在想:我苦苦訓練究竟是為了什么?還有練的必要嗎?”②看見學生放學,“我”有何舉動?為什么? “我拗著不吭聲,滿腦子都是那些身穿校服、歡蹦亂跳的學生。我不能忍受他們對我的另眼相看,更怕面對他們看我時的那種像看動物園的動物一樣的眼光。”③哥哥幫助“我”訓練,期間“我”的情感有何變化?“我想這與他當兵時從事過看押犯人的職業有關”,“憤憤地想:你是正常人,怎么能體會到我走路時的痛苦?又怎么能斷定我沒有盡最大的努力?”“我心中一陣得意,心想:這下你該沒治了吧?”“哥哥的話不時在我耳邊回響:懦夫!懦夫……”“我在心中默默地對他說:我不是懦夫!”3. 課文主要寫了哪三件事?課文主要寫了哭對蒼天、自我逃避、苦練行走三件事。4. 全文42段。把本文劃分為四個部分,寫出每個層次的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寫“我”手術后并發癥嚴重,帶來極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2-17段〉,寫“我”萬念俱灰,哭對蒼天。第三部分〈第18-27段〉,寫“我”無法面對現實,自我逃避,把醫院當作避風港。第四部分〈第28-42段〉,寫哥哥的訓斥使“我”警醒振作,不當懦夫,苦練行走。【課文分析】本文選自王嘉鵬自傳體小說《撐起生命的藍天》。1993年7月23日,12歲的王嘉鵬乘坐的飛機墜落,機上的108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只有40人生還!本文敘述了王嘉鵬在恢復訓練過程中的艱難與痛苦,表達了他作為一個殘疾人的不幸與堅強。課文以第一人稱敘述,讀來親切感人,隨著作者的自敘,仿佛在與小嘉鵬一起經歷痛苦、經歷磨難、經歷勇敢與堅強。從小喜愛踢球、溜旱冰的王嘉鵬說:“那年我12歲,滿心高興從銀川坐著飛機到北京去。瞬間一切變了,我在的機艙中部全栽在沼澤中。臟水淹了我,全身只有雙臂還能動,腦袋還清醒,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我如果死了,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我要爬出去見我媽媽。” 他自己解開安全帶,拖著頭部劃破、內臟全部受損、腰椎骨折的身體爬出機艙。他就小嘉鵬。從情感角度來說,主人公的堅強精神和人格魅力更容易激起共鳴。文章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極為出色,真實地再現了小嘉鵬復雜的心理活動,尤其是哥哥幫助“他”訓練的那一部分,更是將“我”面對災難時的失落、煩躁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我不是懦夫”的吶喊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向讀者再現了自己在恢復訓練過程中所經歷的磨難與痛苦,以及在此基礎上選擇努力與堅強。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情感相互映襯補充,共同構筑一個殘疾人意志由薄弱走向堅強的成長過程,是此文著力刻畫之處。面對災難,王嘉鵬曾經是一個弱者,但最終他在母親、哥哥的幫助下,勇敢地面對,積極地生活,在我們面前,他是讓我們感動的大寫的“人”。從精彩的心理描寫入手,品味、研讀,就能理解文章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