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教學設計13
《楊修之死》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復述事件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3、通過探究楊修死因,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二、教學重點: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復述事件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三、教學難點:探究楊修死因,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二)、信息快遞
1、注音:
雞肋 主簿 恃才放曠 譖害
綽刀 夏侯惇 訖 曹丕
2、簡介常識知識
《三國演義》作者 , (朝代)小說家。它是我國第一部 小說,描寫了 的歷史故事,集中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全書鮮明的反映了 的思想。
3、背景簡介: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fā)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三)、文本探究
讀課廣文思考
1、楊修被殺的直接導火線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件事,楊修會被殺嗎?從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屬于什么記敘順序?
導火線:“雞肋”事件,擾亂軍心。
知識精點:
記敘的順序包括:順敘、倒敘、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內容,然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
2.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幾件事,并從原文勾畫出每一次犯忌,曹操的心理反應。
事件
曹操的態(tài)度
3、探究楊修死因
一是楊修摸透曹操心思,曹操既嫉妒其才能,又考慮到他會終成禍患;
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置軍紀于不顧;
三是楊修卷入統(tǒng)治集團核心的斗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