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案和習題及答案
3、把握內容:
(1)第三段包含幾層意思?
明確:本段包含兩層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寫滁州百姓來此游山賞景一路上的歡快情景。②“臨溪而漁……太守醉也。”描寫太守與眾賓客在此食野味,品洌酒,戲射下棋的“宴酣之樂”。
(2)這段為什么寫滁人之游?這個內容與上段有何聯系?
明確:上段寫太守觀賞四時不同之景“而樂亦無窮”,寫了太守之樂的一因。這段寫太守見到滁人游山賞景,來來往往,歡歌笑語,眼前是一幅百姓歡悅和樂的圖景,而此乃太守之樂的另一因。(歐陽修在滁州寫的另一文《豐樂亭記》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
第4段
1、全班同學齊讀第四段:
齊讀前提出要求:在明白句意的基礎上思考回答“這個結束段寫了兩個重要內容,是什么?”
2、理解詞語: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已而”:不久。“而”:表并列。“陰”:通假“蔭”,覆蓋。“翳”:遮蔽。“鳴聲上下”:樹上樹下到處是鳥鳴聲。“去”:離去。“而”:因而。“然而”:但是。“而”:卻。“而”:連接狀語與謂語。“其”:指自己。“其”:他們,指眾賓客。“以”:用。“者”:的,指人。“謂”:通假“為”,是。
3、分析內容:
提問:這個結束段寫了兩個重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這兩個重要內容是:①太守自有為人所不知之樂,此即第三段所寫的觀賞山間四時之景之樂,尤其是第四段所寫的見到滁人游山、與眾賓客宴酣之樂。這個內容是全文主旨所在。②太守就是廬陵的歐陽修。篇末點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至此,讀者可知本文并非泛寫山水,虛擬故事,而實乃歐陽修謫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寫照。
(四)、總結提問:這篇文章抒寫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懷?
明確:本文抒寫了作者“與民共樂”的政治理想和賞景自適的曠達情懷。
二、學習寫法:
提問:
1、 本文寫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討論并歸納:
(l)寫亭的環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2、本文寫景上有什么特色?
討論并歸納:
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l)寫亭的環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現亭賞心悅目的外景;又用‘水聲潺潺”“峰回路轉”表現亭幽清的環境;接著寫亭的近景,用烏翼作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后借解釋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寫景抒情的基調。
(2)寫亭四周的朝暮、四時之景,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
(3)寫滁州官民同樂的圖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怕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俗人情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見,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上是相當出色的。
3、詞語小結:
“而”字的用法:
表并列泉香而酒冽(輕讀)
表承接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