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案和習題及答案
表修飾雜然而前陳者(輕讀)
表轉折而不知人之樂(重讀)
“也”字的用法:
表陳述環滁皆山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嘆在乎山水之間也.
三、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下列加點字的拼音和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環滁皆山也(滁州)
林壑尤美(山溝)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草木茂盛)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水流動的聲音)
c、飲少輒醉(就)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飄揚)
d、云歸而巖穴瞑(昏暗)
觥籌交錯(酒杯)
3、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應該重讀的一句是( )
a、往來而不絕者
b、而不知人之樂
c、起坐而喧嘩者
d、臨溪而漁
4、下列驕散結合的句子朗讀節奏處理有誤的一項是:( )
a、野芳發/而幽香,佳水秀/而繁陰。
b、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c、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d、射者/中,奔者/勝,觥籌/交錯。
第三課時
一、質疑問難:
1、個人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困惑,請提出來,先小組內交流、解決。
2、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咱們共同解決。
3、老師把握文章深度,及時補充、糾正、最后作出肯定。
二、拓展延伸:
(作業):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二)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達以文者,太守也。
1.這兩段文字選自課文《______》,作者_,____(朝代)著名文學家。
2.上文第(一)段“山間之四時”的“四時”指____。
3.上文第(一)段“樂亦無窮”的“樂”指( )
a.山林之樂 b.山水之樂 c.宴酣之樂 d.從太守游而樂
4.上文第(二)段中體現作背”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的句子是哪句?
三、積累佳句:
1、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并說明理由。
2、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到摘抄本上,并背誦。
3、每人再積累五句“憂國愛民”的佳句。
四、課文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作為一方太守的作者,目接山水之樂而樂,耳聽禽鳥之聲而樂,眼見滁州游人之樂而樂。這種帶有\"民胞物與\"情調的寬廣襟懷正是宋人\"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遠理想的一種執著追求。
回顧全文,歐陽修的這篇《醉翁亭記》可謂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面對艱難的國運,歐陽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
觀的成績,而且還以精美的文筆給我們留下了文筆,給我們留下了這篇寶貴的文化遺產,真可令人贊嘆。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讀課文,再一次體味文章的優美和作者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