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9-04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復習。指定一名學生解釋布置預習的詞語,其他學生補充訂正。

  二、題解(如果時間緊,可以略講)。

  這首詞做于1936年2月。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繼侵占我東北以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政府則迎合日本帝國主義的要求,繼續采取不抵抗政策。國家和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另一方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毛澤東同志也做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指出了中國人民抗日運動蓬勃發展和世界革命運動即將到來的新形勢。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為了貫徹黨的決議,率領紅軍東征,開赴抗日前線。在這次東征中,適逢大雪,他填寫了《沁園春 雪》這一著名詩篇。

  這首詞的發表,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后。1945年8月,蔣介石妄想獨吞抗戰勝利果實,陰謀發動內戰,同 時又假惺惺地電邀毛澤東同志去重慶談判。毛澤東同志為了揭穿騙局,教育人民,從延安飛抵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談判期間,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同志“索句”,毛澤東同志就將這首詞抄寫給他。后來就發表在重慶報紙上,在人民中廣為傳誦,增強了他們對革命取得勝利的信心。

  這首詞的寫作和發表雖然相隔近10年,但兩個時期都是祖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都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朗讀課文,放唱片或錄音。

  四、指導學習課文。

  (一)學習上闋

  1 教師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提問:這3句和詩題有什么聯系?“千里”“萬里”反映了什么?明確: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加黑的詞均板書,下同)!扒Ю铩薄叭f里”是互文,是說“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氨眹L光”是多么壯觀!

  2 教師讀:“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提問:一個“望”字,寫登高縱目遠看。這個“望”字貫穿到哪一句,或者說,詩人“望”到哪些景物?明確:貫穿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最后一句雖然主要是想象,但這想象還是“山”“原”與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一個“望”字,領起下文,這7句,都由“望”字所貫串,寫出了詩人登高遠望所見。

  提問:“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明確:“惟”就是“只”“僅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提問:“頓失滔滔”的“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明確:“頓”是“頓時”“立刻”!按蠛由舷拢D失滔滔”,是說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的快。

  提問:“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什么相承關系?明確:“惟余莽莽”承應“萬里雪飄”,“頓失滔滔”承應“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飄”表達得更準確,描寫得更具體。(板書:在“冰封”和“頓”、“雪飄”和“惟”之間畫斜線,表示其承應關系。)

  到處是嚴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詩人眼里,蜿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條條銀色的巨蛇在舞動,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蠟般的大象在奔馳,再遠望天際,天地相連,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詩人在這里是借景抒情,寫出了祖國人民堅強不屈、敢于斗爭的精神。前兩句對偶工整,用詞準確:“山”“原”寫景物,“銀”“蠟”寫色彩,“蛇”“象”寫形狀。提問:“舞”“馳”二字寫什么?有何作用?或進一步啟發:“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馳”?明確:寫動態。二字把本來是靜的景色寫成動的形象,使它充滿了生氣和活力,這也表達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激動的情緒。“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概括“舞”和“馳”,賦予動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昂揚情緒。(板書:用線條分別把“舞”“馳”和“欲”聯結起來。)

  學生齊讀“望長城內外”7句,體會其“總”和“分”的關系。這7句“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承上面“冰封”“雪飄”而來,“欲與天公試比高”又是合寫“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而這7句又都有“望”字所領起和貫串。(上闋板書成下表,括號內的字講到時再補寫。)

  注意:這是寫的一片銀色世界,銀色的特點是潔白而又美麗!氨薄把薄般y”“蠟”(還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寫一個“白”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畫面。

  3 教師讀:“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等到雪過天晴,紅艷艷的陽光映照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壯麗,特別好看。這使人想到中國人民不但敢于斗爭,而且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绊毲缛铡,表達出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一個“看”字,正是對革命的光輝燦爛的前景的展望。這3句,既贊美了祖國大好河山,又畫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寫得情景交融。

  提問:這里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達內容上有什么區別?明確:二者雖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寫登高遠望遼闊的河山,是高瞻遠矚,后者寫仔細觀看艷麗的景色,是端詳欣賞,“望”和“看”用得精確,不能互相調換。

  4 根據上闋板書表,抓住“望”“欲”“看”三字,齊讀或背誦上闋。

  (二)學習下闋。

  1 教師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盁o數英雄”是啟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提問:“引”字在這里有什么作用?明確: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系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說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著”。

  2 教師讀:“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問:“惜”是什么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確:“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提問:“輸”“遜”是什么意思?都是做“差”講。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說明了什么?啟發同學看有關這7句的注解,思考、議論。教師歸納: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創建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們置于“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對他們的功績,既不夸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用線條聯結板書成下表,括號內的字講到時再補寫。)

  3 教師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問:“數”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明確:是“點算”“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熬阃印比,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舊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是創造歷史、光復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嬈”的光輝的明天。

  4 根據下闋板書表,抓住“引”“惜”“數”三字,齊讀或背誦下闋。

 。ㄈ┱n文小結(聯系“理解·分析”一、二)。

  1 教師根據板書指出:上闋主要是寫景,但句句有情。最后幾句是抒發豪情壯志。(板書:寫景抒情。)下闋主要是議論,但也結合著抒情。先評論歷史人物,最后直接表達作者觀點——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書:論史言志。)

  這首詞上、下闋各有側重,但又緊密配合。上闋的寫景,是下闋議論的前提和基礎,下闋的議論,又是上闋寫景抒情的必然結果。寫景和議論,是通過一個“引”字自然地過渡的。(指出“引”字板書表中的地位。)

  2 引導歸納中心思想: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當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學習這首詞,能幫助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激發振興中華熱情。

  3 提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義?明確: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五、鞏固新課。

  教師表情朗讀課文,或播放錄音。

  附:《沁園春 雪》疑難解析

  1 這首詞的創作和發表有什么重大意義?

  這首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連續“圍剿”,進行了震憾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了陜北。毛澤東同志登上六盤山時就唱出了“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豪言壯語,對革命勝利充滿了信心。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陜北看大雪又填寫了這首熱情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當代革命英雄的壯麗詩篇。

  這首詞的公開發表,是在1945年8月。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取得了勝利,全國人民熱切希望和平,而國民黨反動派卻陰謀發動內戰。同時,蔣介石又假惺惺地電邀毛澤東同志去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毛澤東同志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也為了在爭取和平過程中揭露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真面目,以利于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不顧個人安危,與周恩來等同志從延安飛抵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在渝期間,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同志“索句”,毛澤東同志就把10年前寫的《沁園春 雪》抄給了他。第二天,重慶《新華日報》公開發表了這首詞,迅速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信心。這首詞還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傳播,在前蘇聯出版的《新中國詩選》中,把它列為第一篇。

  2 這首詞的意境博大深邃,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遍_首寫祖國北方的雪景。詩人極目遠望,堅冰封鎖著大地,雪花漫天飛舞,緊接著詩人用一個“望”字,領起下文,將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加以具體形象的描繪!巴L城內處,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背尸F在讀者面前的畫面是如此廣闊:長城南北一大片國土,大雪紛飛,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它那滾滾的波濤。前1句承接“萬里雪飄”,后1句照應“千里冰封”,上下文緊密相扣。在作者眼里,即使是在如此冰天雪地、寒氣逼人的環境里,也到處充滿著勃勃生機和奮發向上的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蹦桥┑娜荷剑缤瑹o數條銀蛇在舞動;冰封的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只只蠟象在奔跑。它們似乎想要跟老天比一比高低。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詩人以飽蘸革命激情的彩筆,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北國風光的奇偉壯麗的畫卷。上半闋的結尾3句:“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痹娙税l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形象而準確地展現了雪后天晴的景象:那萬道紅光普照著白皚皚的雪地,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顯得格外秀麗,更加爛燦。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寫景,但詩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僅贊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而且抒發了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英勇不屈、勇于斗爭、敢于奪取勝利的堅強意志。

  詞的下半闋的第1、2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意思是說,祖國的河山這么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她的統一和強大而奮斗。第1句緊承上半闋,第2句則開啟了下文。接著,詩人用一個“惜”字概括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等這樣一些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君王,他們都只是武功昭著,而欠缺文治。詩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代封建帝王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評議,含蓄地批評了他們的缺點和錯誤。緊接著,詩人用“俱往矣”三個字,把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以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舊時代的一去不復返,表現了無產階級氣吞山河、雄視千古的偉大氣魄,而后明確指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敝挥薪裉煸谥袊伯a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算得上是創造歷史、振興中華的真正英雄。結尾1句字字千鈞!以上3句與上半闋結尾的3句遙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嬈”的明天。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崇高的革命豪情和樂觀主義精神。

  過去詩人寫的雪景,多半是小家、小院、小景。唐五代皇帝李煜填了宮廷的“玉砌銀妝”,算是大的了。宋朝以豪放著稱的大詩人蘇軾,寫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被譽為極品。毛澤東同志的這首詞,氣魄更雄偉,情調更豪邁。毛澤東同志的筆觸描畫了長江以北半個中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實際上寫了整個中國的橫斷面。他又用五個皇帝代表了2000年的歷史風貌。這種橫括萬余里、縱貫數千年的氣魄,確實是前無古人的。

  全詞詩意壯美,有景有情,有聲有色。詩人的想象力如噴泉,如奔馬!伴L城”“大河”“崇山”“高原”“千里”“萬里”,這些崇高偉大的形象,再襯以“秦皇”“漢武”這樣一些杰出英雄的名字,在讀者心里自然地喚起了一種雄壯的美感。尤其是上半闋的落腳之句,氣象雄偉而又秀麗。下半闋議論較多,但讀來氣勢磅礴,毫無枯燥的感覺。這些英雄人物和上面描繪的景色非常調和,宛如一張人物畫上的背景一樣。結尾3句是詞的主旨所在,意義深長,耐人尋味。

  總之,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 雪》,意境博大深邃,形象雄偉崇高。它受到國內外廣大人民的熱愛是理所當然的。

  3 這首詞有哪些詞語需要特別注意?

  (1)莽莽(mǎngmǎng) 疊音詞。朗讀時,前一個“莽”要變讀為陽平。“莽”的下邊不要寫作“奔”!懊А庇袃蓚義項:①形容草木茂盛。例:我們走到村后的山地上,觀賞莽莽的橘樹林,夕陽西照,枝頭的橘子閃耀著金光。②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例:推窗一望,整個西山正臥在莽莽蒼蒼的雪霧之中。本詞用第②義。

  (2)妖嬈(yāoráo) 疊音詞!皨啤钡挠疑辖遣荒芗右稽c!把龐啤钡囊馑际恰皨善G美好的樣子”。例:“這個人被叉竿打在頭上,便立住了腳,待要發作時,回過臉來看,卻不想是個美貌妖嬈的婦人。”

  (3)折腰(zhéyāo) “折”字不能寫作“拆”!罢垩庇袃蓚義項:①彎腰行禮。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②表示敬慕、傾倒的意思。例:難怪它在花樹王國中高踞寶座,千古以來使無數人為之折腰傾倒了。本首詞用第②義!罢垩钡近義詞有:折服、信服、佩服、傾倒等。

  (4)風騷(fēngsāo) “風騷”有兩個義項:①風,原指《詩經》的《國風》;騷,原指屈原所作的《離騷》,后來用來泛指文學,有時也用來指代文學才華。例:“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雹谥缸巳萸嘻,后來多指婦女舉止輕佻。例:“三仙姑喜歡在年輕男人面前賣弄風騷。”本首詞用第②義。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2

  沁園春.

  教學目標 :

  1.      了解詩歌的特點.

  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教學過程 

  ㈠導入  :由復習“詩歌一般常識”導入  

  教師補充:詩歌特點:

  ⑴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仆ㄟ^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語言精練。

 、裳捍笾孪嗤捻崱

  ㈡初讀全詞

 、睓z查預習、正字正音、完成練習P1第一題。

  ⒉聽錄音(或范讀課文),聽準每個字音。

 、除R讀全詞: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㈢精讀上闋:回答下列問題。

 、鄙祥牽煞譃閹讓,每一層的層次意思是什么?

  ⒉找出上闋中的概括描寫,具體描寫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场巴L城內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見,那些是靜景,那些是動景?

 、窗鸯o景寫成動景的句子是?

 、敌〗Y: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風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⒍齊讀上闋,體會詞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㈣精讀下闋

  ⒈按照學習上闋方法,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⒉師生研討:

 、欧謳讓、層意。

 、啤敖饺绱硕鄫桑裏o數英雄竟折腰”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墙沂救闹髦嫉木渥邮                       。

  3.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⑴毛澤東:

  ⑵顧炎武:

 、顷懹危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語

  ⒌寫雪的古詩。

  ㈤齊讀全詞,體會感情及語言特點。

 、昕偨Y:

  附:板書設計 :

  總寫之景        意境壯闊                 熱愛

  上闋:寫景  

  具體實景         動靜結合         江山多嬌  祖國

  想象之景         艷麗多姿                山河

  過渡:           承上啟下                 歌頌

  下闋:論史   評古:           短語文治         英雄折腰  風流

  論今:          風流人物                 人物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3

  [文題解通]

  ◎導讀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風景如畫。幾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她拋頭顱、灑熱血;也有不少帝王將相為了她六親不認,骨肉相殘。然而誰是真正的英雄?誰是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是勞苦大眾。毛澤東同志的詞《沁園春·雪》就非常形象地展現了這么一幅畫面:中國人民的命運只有掌握在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手中,才能有光明前途;如雪后的河山,壯麗燦爛,氣勢磅礴。

  ◎作者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詩人。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實踐中,他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起,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真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從而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并為我們留下了具有中國特點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經驗的結晶——毛澤東思想,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份極為珍貴的文學遺產——毛澤東詩詞。

  ◎背景

  1936年2月,日本帝國主義繼侵占東北三省以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則迎合日本帝國主義的要求,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國家和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秋。與此同時,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沁園春·雪》。

  [知識覽通]

  ◎語音

  1、分外 :分(fèn)不能念成fēn

  2、妖嬈 :嬈(ráo)不能念成yáo

  3、稍遜 :遜(xùn)不能念成sūn

  4、成吉思汗:汗hán不能念成hàn

  5、俱往矣:俱(jū)不能念成jù

  6、數風流人物:數(shǔ)不能念成shù

  7、今朝:朝(zhāo)不能念成cháo

  ◎字形

  1、沁園春:“沁”不能寫成“泌”

  2、惟余莽莽:“惟”不能寫成“唯”

  3、競折腰:“競”不能寫成“竟”

  4、文采:“采”不能寫成“彩”

  ◎詞語:

  1、塬: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

  2、莽莽:詞中指無邊無際的意思。

  3、頓:立刻。

  4、須:等到。

  5、妖嬈:艷麗多姿。

  6、折腰:鞠躬,傾倒。詞中有稱頌、贊美之意。

  7、輸、遜:都有差、失的意思。

  8、風騷: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詞中概指廣義的文化。

  ◎常識

  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詩人,他的詩詞已公開發表的有四十三首。題材廣泛,形式上以抒情為主,善于在豐富的聯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鮮明地表達主題思想,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諧。詩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運用比興,塑造形象,聯想豐富。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寫與當時人民所處的環境和心情聯系起來。其次,寫歷史總是和現代生活聯系起來,像《沁園春·雪》就是如此。

  《沁園春·雪》是一首古典詞。詞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又別稱樂府、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它實際上是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詞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

  [內容析通]

  ◎理文脈

  本詞圍繞一個“雪”字寫景抒情,上闋寫的是我國北方的壯麗雪景,抓住“望、欲、看”三個動作贊美祖國大好河山、融情于景。下闋重在抒情、議論,以一個“引”字過渡到對古今人物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

  ◎辨結構(結構示意圖)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概括)

  上闋 :  北方雪景   惟余、頓失、銀蛇、蠟象(具體)

  ( 寫景抒情)          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想象)

  引無數英雄  過渡(抒情)

  下闋  :  評古論今   惜秦皇漢武  否定(議論)

  ( 議論抒情)          看今朝   歌頌(抒情、議論)

  ◎探意旨

  這首詞氣魄雄偉,內蘊深厚。上闋用大手筆寫北方雪景,下闋縱橫議論,評古今帝王。上下一氣,構成了一個博大空闊的時空境界,構建了一個頗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現出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超凡脫俗的精神寄托。作者寫這首詞的真正立意所在,應該說是贊頌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皵碉L流人物,還看今朝”,是說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偨Y歷史經驗,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的命運必須掌握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手中,中國革命必須依靠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才能取得勝利。

  旨在贊頌無產階級人民大眾,那為什么還要大書雪景,評點帝王呢?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作者大筆揮灑,極書北中國的嚴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過眼前雪中山川的壯美,充分發揮自己的豐富獨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畫面上,呈現出陽光照耀大地的嬌美:“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正因為“江山如此多嬌”,這就很自然地引出無數英雄為她競相折腰。

  “無數英雄”,作者列舉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個“惜”對他們加以評說,“略輸”、“稍遜”、“只識”,以委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地評價了他們的短長。這幾位歷史人物在他們各自的時代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功績卓著,英雄一世,不愧為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說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歷史的洪流已將他們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才是祖國大好河山當之無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國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作者寫景是后面抒情議論的基礎,評說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出當代無產階級英雄。

  ◎議問題

  1、《沁園春·雪》內涵豐富,談談你的感受?

  明確:本詞寫于1936年2月,公開發表于1957年1月號《詩刊》,在此之前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在重慶書贈此詞予柳亞子,因而被重慶《新民報晚刊》傳抄發表。這首詞是毛澤東準備由陜北東征時,見大雪而創作的。其內涵我們通過作者自注便顯而易見:“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罵?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

  2、這首詞的上闋重在寫景,而寫景又有實有虛,試作分析。

  明確:上闋前十句是實寫眼前的雪景,最后三句是通過想象虛寫雪后一派新的景象。晴日當空,一片暖色,令人振奮,令人喜愛。雪中景象在蒼茫中顯出雄偉,雪后的景象則在清朗中顯出多姿多彩,嬌艷動人,充滿青春的活力,令人頓生愛意。

  3、如何認識作者對歷代帝王的批判態度?

  明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造就了無數封建帝王,他們曾經都有過自己的輝煌時刻,然而,能為后人所稱頌的卻為數不多。真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毛澤東同志在詞中評說的這幾位應該算得上是歷代帝王中的佼佼者,歷史上的英雄,他們都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過巨大的影響。但他們疏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甚少,個人的才能也頻有欠缺,作者用形象的文學語言對這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從而肯定了今天的無產階級、今天的人民大眾,他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同時,這種批評也是自己開創未來的一種自信、一種自勵、一種抱負。

  4、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請簡要說明。

  明確:這最后三句是本詞的詞眼,是本詞的主題之所在!熬阃印比郑褞浊甑姆饨ㄉ鐣蜌v代帝王的英雄過去一筆帶過。“數”、“看”兩句,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他們的局限性,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

  [特色鑒通]

  1、毛澤東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流暢,在內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為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卷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群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為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水乳交融,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于景,充滿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贊美,引出無數英雄,并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于議。“俱往矣”由評點歷史人物轉到贊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擬人手法,除此之外,詞中多是四字短句,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很有一些韻律美。

  [能力練通]

  一、語言訓練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和平(hé)       分外(fèn)     妖嬈(ráo)             輕柔(róu)

  B、成吉思汗(hàn)  今朝(zhāo)    儼然(yǎn)    

  茂密(mào)

  C、自稱(chēng)    更衣(gēng)    單于(chán)        殉職(xùn)

  D、陌生(mò)       接洽(qià)     數風流人物(shǔ)   手帕(pà)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冰封     莽莽        滔滔

  B、蠟象     晴日        素裹

  C、競折腰   文采        風騷

  D、天嬌     大雕        風流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惟余莽莽     (只,無邊無際的意思)

  B、原馳蠟象     (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C、須晴日       (等到)

  D、稍遜風騷     (指風流倜儻)

  4、仿照對偶例句,以物為話題,寫出一個句子。

  例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仿句:

  二、語段訓練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ㄒ唬

  江山如此多嬌                一代天驕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成吉思汗

  惜秦皇漢武              只識彎弓謝大雕

  略輸文采                    俱往矣

  唐宗宋祖                    數風流人物

  稍遜風騷                    還看今朝

  1、這一段詞是《沁園春·雪》的下闋,請簡要說明其大意。

  2、詞的下闋有過渡句,有雙關語,請分別寫出。

  3、詩人在評說古人時,用了一個“惜”領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作用?

 。ǘ┡    雪

  又是冬天了。這是我南下廣州的第一個冬天。雖然明白大雪難以過秦嶺,但我還是同往年一樣,盼望著一場大雪的降臨。

  雪就是美,雪就是詩。有關雪的詩句,人人都能信口誦來!把嗌窖┗ù笕缦薄懊坊g喜漫天雪”“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梅花都不見”,說不盡的是對雪的那份鐘情,那種喜戀;而“瑞雪兆豐年”則寄托了以農為本的中國人對來年的祝福和期望。

  雪幾乎是北方的專利,在南國是難得一見的。大約是前年,粵北的一場短暫的小雪,曾經讓南人欣喜若狂。從報上看到的這條消息時,我真為自己生在中原,能經常欣賞到雪而得意、滿足。“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睎|坡先生大概是在享受荔枝時寫下這些詩句的。如果他在賞雪時來了詩興,大概又會說“年賞瑞雪一兩場,更愿長作北國人”了。說到這里,我又不免為自己南下謀生,失去了經常賞雪的機會而遺憾不已。

  小時候,地處大別山區的家鄉每個冬天都要下幾場雪。有雪的時候,我總是興奮異常。跟小伙伴們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板,我樂此不疲。小手凍得通紅,也渾然不覺。雖然大雪使我到三里之外的學校上學麻煩許多,但我毫不在乎,學著大人的樣子,用稻草繩綁著腿,深一腳淺一腳,寒風刺骨全不顧,積雪沒膝趣最多……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雪下得正歡的時候。或是伸出小手迎接碎玉般的雪花,或是在漫天飛雪中跑著、跳著,任雪花打在臉上、落在瓜皮帽上。然而,雪卻常常在夜深人靜時靜悄悄地開始降落,到天亮時,留給千家萬戶一個開門的驚喜!巴郏么蟮难┭!”一聽到爺爺、奶奶開門時的驚嘆,平時最愛賴床、不烘熱棉褲不起來的我,就會抬起頭,先看看窗外,然后一骨碌爬起來……

  如今,雪越來越稀罕了。大雪變成小雪,多雪變成了少雪,少雪變成了無雪。

  奶奶說,她曾見過三尺深的大雪。而我所見過的最大的雪只是一尺多深,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原以為,到了家鄉以北的鄭州,會見到更大的雪,但在鄭州八年,卻只見過一兩次半尺以上的雪。近兩年,更是連半尺雪也見不到了。每個冬天,我都盼雪,數著一九、二九、三九,盤算著冬天還剩下多少時間,即使到了春天,還常常盼望來一次“倒春雪”,下一場“桃花雪”,然而,冬去春又來,等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科學家說,這是氣候變暖的原因,氣候變暖是因為“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是因為工業化帶來的大氣污染。我越來越感到,我們失去的已不僅僅是雪,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我所企盼的也不僅僅是雪,還包括著人類環境意識的覺醒。

  雖然身在南國,不敢奢望在這里見到大雪,但我盼望著家鄉再一次出現“大雪封門”,盼望著北國重現“萬里雪飄”的壯景。前不久,有氣象學家說,持續十多年的“暖冬”,可能在今年告一段落,出現一個寒冷的冬季,但愿這個預言能變成現實。

  我天天關注著天氣預報,我一年更比一年盼雪。

  1、選文中引用了不少關于雪的詩句,下面是一些關于雪的詩句,你能寫出它們的作者及出處嗎?

 、僖箒沓峭庖怀哐,曉駕炭車碾冰轍(                  )

  ②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奂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

  2、選文中引用了蘇東坡的詩句,請你把這首詩的前兩句補出來。

  3、選文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列舉并說明這種手法的妙處?

  4、你能談談對“瑞雪兆豐年”的農本思想的認識嗎?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閱讀詞的方法,了解詞的格式。

  2、理解《沁園春?雪》的思想內容,抒發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

  4、品味本詞的語言,領悟語言的深層意蘊。

  5、體會本詞中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藝術效果。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傧麻犑闱樽h論、抒發作者的革命豪情。

 、谄肺侗驹~的語言。

  2、難點

 、倮斫獗驹~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

 、诜磸痛ζ肺侗驹~凝煉的語言,想象本詞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歌詠過那潔白如銀的雪景。像唐朝岑參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庇秩缋畎椎摹把嗌窖┗ù笕缪,紛紛吹落軒轅臺。”還有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高駢的“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边有宋朝胡仔的“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痹S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等等,決不勝舉。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二、題解與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齊讀一遍。

  3、學生思考上下兩闕各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下闋議論、抒情。

  四、品讀課文,賞析意境

  (一)、學習上闕

  1、集體朗讀上闕。

  2、學生思考:上闋分幾層意思?

  明確:上闋寫景共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艷麗多姿。

  3、討論:

  (1)、第一層總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北方雪景圖,請找出體現動景、靜景的詞語。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

  (2)、“望”字在詞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統領下文(一直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長城、黃河是靜景,山脈、高原是動景)

  (4)、“須晴日”中的“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須”是等到的意思。這里是在寫想象中的雪景,表現了詩人對革命光榮前途的預見,表現了詩人高 瞻遠矚的博大胸懷和樂觀主義精神。

  (5)、上闕寫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

  (6)、齊讀上闋,體會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二)、學習下闕:

  1、自由朗讀下闕。

  2、按照上闕的方法學生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明確:三層。一層承上啟下,二層評價歷史人物,三層歌頌英雄人物。

  3、討論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詞中的作用?

  明確:這是一個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描繪雪景過渡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對英雄人物的歌頌。

  (2)、上闕用“望”來統領下文,那么下闕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字?

  明確:惜(可惜、惋惜)

  (3)、詩人在“惜”什么人?

  明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詩人對這幾個人的態度是一樣的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不一樣。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奥浴、“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后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詩人評說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對比、襯托后面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人民大眾。

  (6)、集體朗讀最后三句,然后討論這三句在全詞中的作用。

  明確: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應該是當今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和無數的人民群眾。揭示中心思想。

  (7)、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五、再讀詩詞,展開聯想,暢談感悟

  1、齊聲朗讀,想象詞中景象。

  2、請大家選擇你印象最深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

  六、拓展延伸:

  1、找幾句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6)、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2、找幾個含“雪”字的成語。

  冰天雪地、風雪載途、程門立雪、白雪皚皚、雪中送炭、雪泥鴻爪、映雪讀書

  3、找幾句寫雪的古詩。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同上)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同上)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七、作業:

  背誦、默寫這首詞。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5

  目標:

 、僖龑W生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谝龑W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垡龑W生領會詞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一、預習檢測

  1、寫拼音或漢字

  wéi余莽莽紅裝素guǒ成吉思汗

  分外妖嬈稍xùn風sāo略輸

  競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沁園春·雪》是我國偉大的家、家。其中“沁園春”是,“雪”是。

  3、劃分節奏。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江山如此多嬌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2)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5、寫出詠雪的名句。

  詩句:

  出處或作者:

  二、整體感悟。

 。1)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2)作者“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3)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么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

 。4)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想和想象?

 。5)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下闋作者是怎樣評論古代帝王的?

 。7)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么?

 。8)請找出主旨句,你怎樣理解運用這句話?

  (9)有人說詞的上闋寫景和下闋評古論今沒有什么聯系,你看呢?

  (10)你從課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反饋練習:

  1、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倌芨爬ㄉ祥爟热莸木渥邮"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谀芨爬ㄈ~內容的句子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黃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黃河的上游下游。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是說必須在天晴時,才能看到紅日白雪交映的壯麗的景色。

  2、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望"的內容是"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這首詞上闋寫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下闋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

  ③詞的下闋論今是為了評古,而評古今人物又是為了寫景。全詞主要是表現作者的愛國熱情。

  ④"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句綜合了對偶、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舞馳銀蠟"寫得有聲有色,把群山、高原寫活了。

  文章引用自: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6

  11 沁園春雪  

  課題

  課時

  授課教師

  學習

  目標

  1、感情充沛的吟誦,理解詩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品味凝煉貼切的詩歌語言,領會詩歌意蘊。

  3、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詩人表達的感情。

  4、理解詩人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重點

  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 把握詩人的思想 感情。

  教學內容

  師生隨筆

  第一課時

  一、感悟新知(結合以下材料了解背景及作者)

  1、題解與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秦晉高原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 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作者介紹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卓越領導人,同時,他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光輝詩篇,對鼓舞革命戰士和億萬人民的戰斗豪情,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的詩詞,顯示了博大的胸襟,豪邁的氣魄,廣闊的意境,讀之令人熱血沸騰,精神奮發。寫于1936年2月的《沁園春·雪》就是典范之一。 3、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 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4、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分( 。┩庋龐疲ā 。    成吉思汗( 。       

  數( 。╋L流人物        今朝( 。       

  惟余莽莽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5、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6  整首詞給你的總體感受是什么?請你用一個詞語來括。   

  二、探究新知

  1、練習朗讀。(以小組對抗賽的形式進行,此內容為本節課的重點,時間上可以根據前后內容協調)

  2、根據課下注釋,結合翻譯書,疏通文意。

  3、找出詞中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

  4、感受詞的語言美,可結合“千里、萬里、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妖嬈、風騷、風流人物”這些詞。

  三、歸納整理

  朗讀整首詞,一邊朗讀一邊欣賞毛澤東《沁園春  雪》的手跡,爭取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

  四、達標測評

  1、給下列生字注音

  分( 。┩庋龐疲ā 。    成吉思汗(  )       

  數( 。╋L流人物        今朝( 。       

  惟余莽莽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2、填空

  毛 澤東,是一位偉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無產階級革命的卓越領導人,同時,他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沁園春。雪》中“沁園春”是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預習導學

  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感悟新知

  小組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一)   學習上闋 :

 、胚@首 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⑵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3)作者對雪景的具體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4)找出動靜結合寫景的句子,體會其意境。

 、勺髡咄娏四男┚坝^?(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 觀?)

  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 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松祥犇┪踩鋵懙氖菍嵕斑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ǘ⿲W習下闋

  ⑴、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 “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么共性?

 、、對于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三、探究新知

  1、在 這里,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2、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3、誰是真正的英雄? 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

  1、品味、賞析詞語。

 、.這首詞表現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但沒有一個“白”,請問作者用了哪些詞表達潔白?

  ⑵.作者在寫景和評論歷史人物時用了十分貼切和極富 形象、飽含深情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試舉例說明。

  2、多角度賞析

  這首詞除了詞語經過千錘百煉,運用得貼切、傳神以外,精妙絕倫之處可以說比比皆是的。請你以“《沁園春·雪》妙就妙在——”為開頭,自選一個角度賞評課文。

  五、歸納整理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 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六、達標測評

  1、上闋以_____為中心,寫出了哪些景物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2、化靜為動描寫北方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想象雪后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生反思、總結: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7

  《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1、思想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知識目標:掌握本文的篇章結構,理解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能力目標:能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重點:

  1、理解寫景、抒情想結合的特點。

  2、詩歌的朗讀。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

  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景簡介: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2、 教師點撥、明確: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二、展示學生自主學習成果:

  1、請學生朗讀,教師通過學生的朗讀掌握學生的預習效果。

  2、請學生將課前預習時收集的中國古代詩詞中描寫雪的材料展示朗讀。

  三、教師點撥,師生合作,領悟詩歌內容:

 。ㄒ唬、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學生齊讀:

  要求:(1)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2)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ǘ⑵路治觯

  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自由發表意見,教師適當點撥。

  1、這首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但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上闋側重于哪種表達方式,下闋又側重于哪兩種表達方式?

  要點點撥:上闋側重于寫景,下闋側重于抒情、議論。

  2、上闋寫的什么地什么景?試按對景色的概括寫、具體寫、想象寫的脈絡,把它分為三個層次,并談談你的理解。

  要點點撥:上闋寫的是我國北方的壯麗雪景。

  第1層概括寫,從開頭到“萬里雪飄”。開門見山,氣勢磅礴。“千里”“萬里”極言地域之廣,“冰封”“雪飄”一動一靜,極寫嚴寒之烈,描繪出我國北方雄渾壯闊、銀妝玉砌的雪景。

  第2層具體寫,從“望長城內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是雪中遠眺,“望”字領起下文。由“靜”到“動”,暗示大地主人的斗爭精神。

  第3層想象寫,從“須晴日”到上闋結束。想象等到放晴的日子,景色就更加妍麗動人了!

 。ń處熜〗Y:上闋北方寫雪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

  3、下闋如何引入對人物的評論,評論了哪些古人?又評論了哪些今人?試按此線索也將它分為三個層次。

  要點點撥:下闋第1層束上啟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個“引”字巧妙地由寫祖國壯麗河山引出“無數英雄”,過渡到對古今人物的評論。

  第2層從“惜秦皇漢武”到“只識彎弓射大雕”。緊扣一個“惜”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所可惜的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文字才華方面稍微差一些,即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成吉思汗所可惜的是“只識彎弓射大雕”,即只注重武功,而忽視文治。因此他們都不算真正的英雄人物。這層大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們曾彪炳一時,雄視一代,可惜啊,在文治方面都稍微差一點。至于那天之驕子元太祖,只知道引滿長弓,射落大雕而已。

  (這一層涉及一些歷史知識,可請學生講解,教師適當補充。)

  第3層從“俱往矣”到結束!熬阃印笔菍v代帝王的否定。那么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誰呢?作者莊嚴宣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那就是今天的人民大眾才是時代的真正主人。一筆定乾坤,收束全詞,此乃點晴之筆。

  4、下闋第一層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要點點撥:承上啟下。

  5、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要點點撥: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三)、局部品讀: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學生品讀“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句,說出自己的感受。

  要點點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

 。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可說可不說)

  2、學生品讀“惟余莽莽”和“頓失滔滔”這兩句,說出自己的感受。

  要點點撥:“惟余莽莽”表現了蒼茫的意境,“頓失滔滔”表現嚴寒之下,黃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樣子

  3、品讀“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一句,談談你最強烈的感受!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要點點撥:“須”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嬌艷、多姿多彩。

  教師示范朗讀: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

  4、表現全詞主旨的詩句是什么,請同學們談談理由。

 。ㄖ攸c引導學生討論“風流人物”的含義)

  要點點撥:(1)表現全詞主旨的詩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說真正稱得上

  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贊頌無產階級人民大眾,這正是作者寫這首詞的立意所在。

  (2)總結歷史的經驗,毛澤東強調中國的命運必須掌握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手里。所以在詞的末尾宣告: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5、學生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

  要點點撥: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ㄋ模、總結這首詞的整體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四、朗讀點撥:

  1、請學生再次齊讀這首詞,教師把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讀問題。

  2、教師點撥:

 。1)“北國風光……分外妖嬈。”以豪邁的語調來朗讀。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要用贊頌、高昂的激情來朗誦。

  (3)“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币赞D低沉,用稍帶批評的口吻來朗誦。

  3、教師范讀,明確停頓、重讀。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五、作業布置:

  1、背誦這首詞。

  2、依照《沁園春·雪》的格律,你也來填一首《沁園春》吧。

  3、預習《卜算子 詠梅》,并與附錄中的陸游的詞比較,思考兩首詞思想內容的不同。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8

  沁園春·雪  

  毛澤東  

  說課: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文學欣賞是九年級語文教學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五冊第一篇課文《沁園春·雪》是詩歌欣賞單元中的一篇重點篇目,學好這一課有利于本單元其它課文的學習,對培養學生詩歌欣賞能力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2、教材簡介  

  本文寫于1936年2月,在粉碎了敵人的第五次“圍剿”后,毛澤東同志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進行東征,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垣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此詞于1940年發表后,在重慶乃至全國都引起了巨大反響。在《沁園春·雪》這首詞里,毛澤東以文人的氣質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胸懷與氣魄征服了大后方的民眾,甚至他的敵人。為此,我們學習這首詞,應從意境入手,把握全詞。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定及其依據! 

  根據大綱、教材確定的教學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培養學生初步具有閱讀欣賞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點:教會學生通過詞中描繪的具體景象,畫面及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義,領會意境。教學難點:教會學生通過比較理解詩詞寫景、議論的特點! 

  二、 說方法和手段  

  1、說教法  

 、、朗讀法。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點拔前讀:主要讓學生初步感受詞的思想內容。點拔后讀:加深理解詞的思想內容。整體朗讀,學生嘗試自己讀。片斷朗讀,有利于突出重點。個別朗讀便于朗讀指導或起示范作用。最后齊讀,形成一種氣勢,營造一種濃濃的感情氛圍。另外,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停頓、重音、語調、節奏,體會詞的意境?傊,通過朗讀體味詞的語言,通過朗讀加強領會詞的意境,通過朗讀加深理解詞的篇章結構和表現方法。  

  依據:詩詞有感情充沛、想象豐富、語言凝練、音韻和諧等共同點,詩詞教學應把握這些特點! 

  ⑵、點拔法。突破教學重點,運用點拔法,在學生視聽感受課文的內容與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動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如下片抓“惜”“略輸”“稍遜”“只識”,邊讀邊感受! 

  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潜容^法;怆y點用比較法。這種方法用在學生自己學習下片,比較上下片結構,達到理解全詞的目的! 

  2、說學法。  

 、、 通過 老師講解示范,學生理解詞中描繪的具體景象,畫面以及蘊含在景象和畫面中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聯想、想象,再現詞中的形象,領會詞的意境! 

  ⑵、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朗讀,領會詞的意境! 

 、、自學評點,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  

  3、說手段。  

  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理解詞的意境和主題! 

  三、 說流程。  

  1、 新課導入。  

  溫故知新,檢查詩詞背誦情況,引入本課學習! 

  2、合作交流,探究解析。  

  出示問題,學生自由地用各種形式讀課文,小組內研究,不懂的可 向 老師提出來,最后全班交流。  

  3、自由讀、齊讀,從品析關鍵詞語入手,品味語言特色。  

  4、思考分析本詞的表達方式:描寫、議論、抒情是如何有機結合的! 

  5、比較閱讀。將本詞與柳宗元的《江雪》比較,品味二者感情的差異! 

  6、延伸拓展。課外閱讀《沁園春·長沙》,并嘗試寫出讀后感! 

  四、 說板書  

  1、 體現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把握重點,體現直觀性! 

  2、 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設計板書下片內容,增強學生自學能力與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設計:  

  沁園春· 雪(第二課時)  

  毛澤東  

  本課時教學目標:  

  1、欣賞詩歌描繪的形象,理解借詠雪所抒發的思想內容。  

  2、理清上下片的關系,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 

  3、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意境,培養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4、通過領會詞的思想境界,了解作者的偉大胸襟和遠大抱負,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習由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及詩歌鑒賞的方法 ! 

  2、理解作為全詞點睛之筆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如何表現全詞主旨的! 

  3、理解作者下片評述古人的態度及用意所在。  

  教具準備:幻燈設備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溫故知新  

  1、學生背誦課文。  

  2、導言引入:同學們,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以其博大恢弘的激情,成為當代詩壇一曲品格個性強烈、畫面色彩斑斕的絕唱。吟誦豪放之作,令人熱血沸騰、精神昂揚。我們上節課欣賞了壯麗的北國風景,今天,我們再來領略作者借美景抒發的壯志豪情!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ㄒ唬、出示問題! 

  1、 前兩句有什么作用?  

  2、“惜”的作用與上片哪個詞相近?  

  3、詩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評價態度是否一樣?分別體現在哪些詞語上?  

  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何理解?  

  5、作者在下片為什么要評說古代帝王?  

  學生自讀課文,互相探討思考,不懂的向教師提出! 

  點撥參考:1、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皨伞北憩F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山河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為之傾倒。                         

  2、與上片的“望”作用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不同,對前兩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在“略”“稍”“只”等詞上! 

  4、“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帮L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后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5、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二)讀兩遍,第一遍先小聲讀,第二遍齊讀! 

  (三)研討文章語言特色,感受語言魅力! 

  思考:本文語言凝練、貼切,極富表現力。請細心揣摩品味下列語句,理解詩句的深長意味!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句中“折腰”改為“贊美”好嗎?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句中“略輸”改為“盡輸”,句意表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3、“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句中的“稍遜”能否改為“全無”,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發言,教師予以點撥指導。  

  (四)學生合作探究,思考這首詩的寫景、抒情、議論是怎樣結合的。  

  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然后在全班范圍內推選代表發言,教師予以評價點撥! 

  三、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后回答)  

  點撥參考: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詩路徜徉: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課外摘抄的毛澤東詩詞,要說出摘抄的理由! 

  (幻燈出示:徜徉詩路,吮吸民族文化之蜜)  

  五、總結! 

  今天的我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重溫“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偉人情懷,油然而生奮發之情。有今天的努力與拼搏,相信同學們能收獲豐碩的明天。  

  六、作業。閱讀《沁園春·長沙》,理解詞的主旨,并試著寫出你讀了這首詞后的所悟所感! 

  板書設計:

  沁園春·

  毛澤東  

  ——————→壯闊雪景             描 寫  

  ‖  

  ——————→古代帝王             議 論  

  ‖  

  ——————→壯志豪情             抒 情  

  :  

  沁園春 ·  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詩路徜徉”這一環節應該是最成功的。在交流中,學生異;钴S,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而且,這種交流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留白”,可以激發學生自覺地豐富自己,補足自己詩詞儲存庫中的空白。這樣,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生的學習并沒結束,給人余音裊裊之感。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了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注釋,在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詞的內容。

  (2)結合視頻,體會本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豪邁情懷。

  (3)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進行比較,加深對詞主題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學生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雪原壯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詞,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壯志豪情。1945年發表于重慶《新民晚報》,引起極大轟動。

  今天我們有幸來欣賞學習這“偉大的篇章”——《沁園春雪》。

  (學生接觸古典詩詞不多,對此的興趣愛好尚未形成,對毛澤東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層面。設計這段導語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學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了解毛澤東作為古典詩詞愛好者和偉大詩人的一面。)

  二、聽范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學生出示生字詞,教師選有代表性的用實物投影展示,請學生讀準每個字音,教師示范,學生糾正自己的讀音,重點注意下列字的發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嬈fèn ráo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遜風騷xùn sāo 還看今朝zhāo

  2.聽第二遍時,請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懷。

  (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同時,讓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感性上的認識,通過范讀給全詞定下一個磅礴大氣的基調,也為學生即將進行的朗讀樹立一個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讀課文,理解詞意。

  (一)學生自由朗讀全詞,要求讀準確、流暢。

  (二)齊讀上闋,感知內容。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學生可能用找上闋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國風光”,教師可從準確性的角度引導學生明確“風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寬泛,不準確。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望“字應該好找,但教學不應停留在找出這個領字,教師還是應當適當傳授一些有關知識,但應點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當時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看到的這些景象,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即便是作者視野開闊,但這些景象已經遠遠不是作者視野所能達到的范圍,這說明,這個“望”字帶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僅限于這幾句嗎?

  還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作家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哲學家黑格爾說:“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爆F在看哪位同學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這是一個很好的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學生在想象和表達的過程中作者蘊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能夠在此有機融合。)

  (三)齊讀下闋,感知內容。

  1.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相應歷史知識的介紹有助于理解詞的內容,也應幫學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學生歷史知識豐富的同時為學生不完善的介紹作補充。)

  3.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惜!爸蛔R彎弓射大雕”。

  4.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討論)

  5.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這里不僅指個人的文學才華,還指治理國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學生的發言還可能不夠深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原因,結合時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對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自信自己必定勝過前人。

  6.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當學生的發言或片面或膚淺時,教師不應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說出答案,而應在部分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其不足,同時教給方法,注意引導,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繼續主動積極的思維,并在今后的思考中運用這些方法舉一反三。)

  7.由這句話,老師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長沙》,在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的毛澤東,在1925年,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式,面對生機勃勃的遼闊大地,毛澤東感慨萬千,在《沁園春 長沙》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審時度勢,在《沁園春雪》中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誰主沉浮呢?

  學生可能直接從注釋中照搬“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要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說具體。“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領袖和人民大眾”或“當代英雄”。

  .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敖背薪由衔牡膶懢,總結上文,“引無”領起下文,正因為有了這句話,才使這首詞的上下闋更加渾然地有機的成為了一個整體。

  (過渡句的作用應具體分析,避免學生形成只會說空洞的套話的習慣。)

  四、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0

  一、入情入境,朗讀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感受情感

  1.創設情境(登高遠眺),加強朗讀。介紹背景,還原毛澤東主席登高遠眺創作此詞的場面,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老師根據《沁園春 雪》的配樂flash范讀,學生聽讀。指導學生注意詞句的重音、節奏,初步把握內容,整體感受情感。

  3.播放《沁園春 雪》的配樂flash,訓練學生根據畫面進行朗讀,實現“言、象、意”統一。

  4.學生讀完全詞后,全班交流讀懂的內容,說出從此中體會到的情感。教師連綴學生的回答,促成學生理解全詞。

  二、抓住詩詞意象、關鍵詞句,研讀詞的上闋所達之意、所表之情,借鑒詩詞寫法,學習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交錯而說,互文修辭手法,寫出北國雪景的廣袤無垠,表達作者的豪邁之意,抒發作者對北國雪景的熱愛之情,表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2.“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時滔滔”。

  抓住視覺形象做靜態描寫,描繪地域之廣袤,雪域之廣,冰凍之烈,寫出北國氣象的雄偉壯觀,大氣磅礴,顯示詩人博大的胸懷。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動態描寫,“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化靜為動。因為詩人情感的躍動,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4.“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薄凹t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胺滞庋龐啤,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讀詞的下闋,評論古代帝王,表達自己的抱負,學習議論抒情的寫法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边@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祖國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為之傾倒,奮斗不息!案偂弊,再現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展現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薄跋А弊,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惜”字,定下評論的基調——惋惜、批判。對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只識”二字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薄熬阃印,概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點出全詞主題。

  四、抓住情感,觀看音樂視頻,升華詩詞主旨,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附文章: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總起 英雄折腰 過渡

  壯麗景色 望景 實景 褒貶帝王 惜古 議論

  妖嬈美麗 想景 虛景 今朝人物 頌今 抱負

  熱情贊美 江山多嬌 評論帝王 雄心壯志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學習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對偶

  2、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詩興大發。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投影)

  正音:分嬈遜數汗

  解詞:惟余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二)整體感知

  1、范讀全詞(或放朗誦錄音),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實景有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群山、高原;虛景有雪晴后的紅裝素裹,大氣包舉,氣象雄偉。下闋議論、抒情,評論古代英雄的不足,贊美當代革命英雄,充滿對革命前途的必勝信念。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學習上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名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艷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偾叭鋸哪膫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解題思路: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胺狻睂懙孛妫话察o;“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凇巴弊纸y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題思路: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巴弊忠韵率切蹅サ木坝^!伴L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蹎栴}:“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解題思路:“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3、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后三句為第三層,論今。

  4、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為什么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題思路:“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為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別?

  解題思路: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奥暂敗、“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后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邸跋А弊职髡呤裁锤星?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別?

  解題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帮L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我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后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茏髡咴谙麻牉槭裁匆h論評說古代帝王?

  解題思路: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5、齊讀這首詞兩遍(可放錄音或范讀,讓學生小聲跟讀一遍,第二遍高聲齊讀)

  (四)梳理、總結、擴展

  1、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2、比較閱讀。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后回答)

  解題思路: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不限。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2

  《沁園春 雪》是1999年10月我校組織市級公開教學周活動期間我上的一堂課,F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沁園春 雪》編排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這個單元還有以送別為題材的古代歌行體抒情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當代詩歌《恩總理,你在哪里》和《青紗賬--甘蔗林》,還有充滿革命激情的外國散文詩《海燕》。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是: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復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 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 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 定為:

 、僖龑W生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垡龑W生領會詞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后一點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閨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于教學目標 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下闕第三層是全詞點睛之筆,表現全詞主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練習法。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 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詞--聽讀全詞--導讀全詞,最后分組誦讀;從方式上看,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我在尋思上多下功夫。根據認識原理,設計并嘗試了"連環--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詞的上闋、下闋、教學重點和難點,且四組提問所轄1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2個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練習法。

  本課采用了《沁園春 雪》朗讀磁帶1件,用于聽讀訓練,直接服務于誦讀法;使用《我愛你,塞北的雪》VCD片導入  新課,形象生動;《沁園春雪》VCD片和課文插圖《江山如此多嬌》的運用,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提供了保證。投影儀和打印資料,增強教學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 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十三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  新課 在投影僅上播放VCD片《我愛你,塞北的雪》片斷。由"滋潤著春天的麥苗,迎春花葉"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這樣導入  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板書課題。

  第二步、簡介背景 展示詞人創作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毛澤東在特定歷史時期擔負的歷史使命,有助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主旨。

  第三步、初讀全詞 在解題之后,指名學生輪讀上下闕,全班聽讀,檢查學生課前自讀情況。針對學生易錯字音,借助投影儀進行正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齊讀形式品味詞的語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聽讀全詞 要求學生閉眼聽讀,聯想優美畫面,初步感受詞的形象之美,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第五步、導讀全詞 先讓學生以五人討論小組為單位,討論屏幕上用投影儀投出的四大問題:

  一、 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二、下闋作者是怎樣評論古代帝王的?

  三、請找出主旨旬,你怎樣理解運用這句話? -

  四、有人說詞的上闋寫景和下闋評古論今沒有什么聯系,你看呢?

  學生經過3分鐘小組討論后,教師將早先設計好的四個大問題之下的18個形成頂針特色的"連環問"按序拋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帶著學生深深地進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這18個小問題是:

  1.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 (北國雪景圖 板書"景")

  2.作者欣賞北國雪景的立足點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遠眺),詞的上闋有一個字能表達這個意思,這個字是--(望)。

  4.作者在高處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長城、大河、山脈、高原)

  5.(講析了"長城大河'兩句后) 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么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 (使用比喻、擬人修辭,化靜為動……)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嗎? (不全是) 其中帶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聯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紅日當空,白雪交映的壯麗景色) (插入學生誦讀訓練1分鐘)

  8.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 (江山如此多嬌)(用投影儀展示課本插圖,板書"江山多嬌")

  9.顯然這是一個承上句,總括上闋,有沒有啟下句總起下闋?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10.這說明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書"評古代帝王")

  11.說說你對他們的認識。(雄才大略,戰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介? (惜)(板書"惜")

  13.(概括"惜"字用詞講究分寸的表達作用后) 詞中還有幾個類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么?(評古為頌今) (板書"頌")

  15.歌頌今天的哪種人? (人民大眾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板書"人民大眾")

  16.那么主旨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板書"主旨")

  17.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真正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應看今天的人民大眾) (插入學生誦讀下闋1分鐘)

  18.詞上闋寫景下闋評古頌今,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前者是基礎,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嬌"才會引無數英雄折腰,評古頌今就很自然)

  這18個小題由易到難,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的起鋪墊作用,有的起過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躍氣氛作用,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通過連環追問導讀方式,學生對詞的理解和認識大大加深了,本課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也基本突破了。怎樣在此時趁熱打鐵,再給予重錘強化?

  第五步、賞析全詞 播放《沁園春 雪》VCD片,旨在通過視聽感觀共同作用,調動學生形象思維積累,從主客觀方面同時點燃學生形象思維的火點,使學生形象思維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課堂教學達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反饋越及時越好。我推出2道"反饋檢測題"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兩道題圍繞著教學目的設置8個選擇支項,檢查學生教學目標 掌握情況。同時,考慮到初三學生面臨升學考試,注意考查學生審題的能力,一題要求選出正確項,一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最后一步,作業 布置 要求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北方雪景畫面。這是用教學中以讀促寫,把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附件:

  板書設計 :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景: 江山多嬌 (望)

  評: 古代帝王 (惜)

  頌: 人民大眾 (主旨)

  正音材料:

  沁園春(qìn) 分外(fèn)

  妖嬈(ráo) 稍遜(xùn)

  數風流人物(shǔ) 素裹(guǒ)

  反饋材料:

  1、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倌芨爬ㄉ祥爟热莸木渥邮"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谀芨爬ㄈ~內容的句子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黃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黃河的上游下游。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是說必須在天睛時,才能看到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的景色。

  2、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望"的內容是"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這首詞上闋寫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下闋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

  ③詞的下闋論今是為了評古,而評古今人物又是為了寫景。全詞主要是表現作者的愛國熱情。

  ④"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句綜合了對偶、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舞馳銀"

  "蠟"寫得有聲有色,把群山、高原寫活了。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3

  課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另作:原驅)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另作: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詞大意,并能說出作者的觀察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情感,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強化將情感寄予景中來表達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詞大意,并能說出作者的觀察順序。

  【教學難點】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情感,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請學生背誦所學過的或者聽說過的關于學的詩詞,由此引入新課。

  2.用多媒體出示毛澤 東生平以及本詞的寫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戰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 東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皚皚的塬上,面對祖國北方壯麗雪景,心潮澎湃,過后便寫下了這首詞。

  二、整體感知:

  1.字詞:

  多音字:分、數、汗、還、朝。

  難字:莽、嬈、競、騷。

  2.錄音范讀:

  讓學生邊聽邊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領會本詞所表達的情感。

  三、深入研讀

  1.學生齊讀,邊讀邊思考如下問題

  (1)上闋分幾層?寫法上有何特點?

  明確: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長城、大河、山原,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動靜結合;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描寫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胺狻睂懙孛,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3)“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會像白象在奔跑?

  明確:“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巴弊忠韵率切蹅サ木坝^!伴L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把┥健币、蜿蜒、高低起伏而說“舞”,“高原”因雄偉浩大說馳。化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請學生以分組討論“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虛寫。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四、拓展延伸:

  通過回顧和提問的方式請學生認識到,分析上闕的思路是:結構——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請學生分組,照此思路對下闕分析,充當小老師,每組派一名代表自行講授。教師補充、點評和總結。

  明確:

  1.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后三句為第三層,論今。

  2.“江山如此多嬌”承上闋,“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

  3.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略輸”、“稍遜”、與“只識”相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后兩句的意思是: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應該看看今天的無產階級,當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5.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矣”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霸u古”是為了“頌今”。

  最后全班齊讀這首詞,依照本課所分析有感情地朗誦,教師點撥,力求當堂成誦。

  五、小結與作業

  小結:總結這首詞的層次思路與寫法:

  (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接著評說歷代帝王,最后深化開掘,抒發豪情壯志。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從表達方式看,上闋寫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下闋議論、抒情,“議”得恰如其分,“抒”得氣沖斗牛;上闋的描寫為下闋的議論、抒情作了堅實的鋪墊。

  作業:

  寫一段文字,描寫春雨或秋風(注意春雨的特點,200字以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

  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整條黃河,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水勢。

  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著和老天爺比一下誰更高。

  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格外嬌艷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

  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治功勞;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學才華。

  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這些人物都已經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注釋

  北國:該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為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各朝代稱在北方與之對抗的各朝代為北國等。毛澤東詩中的“北國”使人在不覺中產生出一種我國疆土廣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這首詞作于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陜北準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于“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書法作品中寫作“馀”,以此為準。

  莽莽:無邊無際。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猶言整條黃河。

  頓失滔滔:(黃河)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描寫黃河水結冰的景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運。

  須:等到;需要。

  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艷裝,這里指紅日為大地披上了紅裝。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里指皚皚白雪覆蓋著大地。

  分外妖嬈:格外婀娜多姿。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里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創業皇帝。

  漢武: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奥暂斘牟伞,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一代天驕:指可以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有才能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意思是上天所驕縱寵愛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漢時匈奴自稱。后來也泛稱強盛的少數民族或其首領。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鐵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統一蒙古后的尊稱,意為“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占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于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爸蛔R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

  數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數,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4

 。ㄒ唬┱w感知

  這首詞是毛澤東1936年2月在陜西清澗指揮紅軍準備渡黃河東征時所寫。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的請求,親筆書寫相贈并得以公開發表。

  全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典型地代表了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可謂中國詞中杰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側重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下闋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歷代英雄人物,借評古來論今,表達了對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贊美之情,抒發了詩人的宏偉抱負。通篇將抒情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二)學法引導

  反復誦讀,在理解詞的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借助音像資料,細致地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領悟詩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對于重點字詞要細致地揣摩,細心咀嚼品味,以充分感受本詞語言十分凝練、貼切、富有表現力的特點。

  (三)審美鑒賞

  大氣磅礴、氣象雄渾的豪情美

  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作者目接“千里”“萬里”,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欲與天公試比高”,雄渾磅礴之極!下片議論,即由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山河的壯麗,想到無數為之傾倒的英雄,視通幾千年,評點歷代英雄,充滿自信的情懷。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交相輝映,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熬阃印庇稍u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峰,盡顯一代偉人擔當歷史重任的豪情壯志。

 。ㄋ模┲仉y點突破

  1.詞的上闋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的?

  【析】本詞題為“雪”,自然離不開對雪景的描寫,加之,情是由景而生,因此我們必須從體會雪景入手來思考。

  【參考答案】詞的上闋著力寫景,先概括描寫:遼闊的北國漫天白雪,大地冰封。再具體描寫:其中有靜態描寫如,長城內外,白雪覆蓋,滔滔黃河停止奔流;以動態寫靜態的如,群山似銀蛇飛舞,高原丘陵似蠟象奔馳。最后有想像之景的描寫: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互相輝映。這種種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畫。

  2.作者是如何評價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他們的作用是什么?

  【析】本詞下闋評論古代杰出的“風流人物”,既體現了詩人寬廣的胸襟、抱負,又是詩詞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議論的藝術典范。它將本來可能枯燥的議論,加以藝術的處理,使之形象化、詩化,生動可感,耐人尋味。

  【參考答案】下闋中評論歷史人物,以一“惜”字統領,定下了批評的基調,意蘊豐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而且是無數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委婉地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才華也有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后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堅定的自信。具體評論時,則指出他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準確生動地表現了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評了他們之長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作者評論歷代英雄,肯定他們的歷史貢獻,同時委婉地指出其階級和時代的局限。實則采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來突出當今的英雄人物,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

  3.詩人寫“山”與“原”時寫道“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為什么要賦予靜止的“山”和“原”以動態?

  【析】詩人創作采用怎樣的藝術手法,取決于其創作的目的,本詞作者寫景,既是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又為后文引出歷代英雄人物爭著為大好的河山奔走操勞,并進而評論他們張本。

  【參考答案】“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騰壯烈,讓人聯想到藝術表演和體育運動,非常富有美感;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潑的氣勢,更顯得神采飛揚!吧健薄霸倍际庆o物,卻寫它們“舞”“馳”,化靜態為動態,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有視覺的因素。作者站在高處,看得很遠,由于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視線跟著地勢望去,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生動活躍。第三,有時代的因素。當時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運用比擬手法,賦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英雄氣概。

  4.本詞語言含蓄、凝練、富于表現力,試結合文中具體例句作分析。

  【析】詩詞是具有濃烈情感的文學樣式,但舊體詩詞往往受到篇幅、字數等的限制,用詞造句極講究凝練。要領悟詩中的情、詩所描繪的意境,必須進行推敲、品味。

  【參考答案】《沁園春  雪》全詞僅114個字,卻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了詩人的抱負。其用詞的含蓄、凝練可見一斑。比如,一個“望”字,既準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又如,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了白雪覆蓋之廣;“頓”字強調了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之速。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跡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3、掌握課下 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閱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g過程

  一、導入新課,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發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學習。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為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涵作準備。

  三、配樂朗誦

  事先制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一)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什么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ǘ⿲W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ㄈ┒嗝襟w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想到哪些內容?

  2、作者對詞中杰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ㄋ模⿲W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缺乏文學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群眾。

  五、分角色指導朗讀

  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六、小結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九年級語文上冊《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湖南省第十一中學 李老師教學目的:1、領略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3、了解演說的特點。...

  • 九年級語文上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 九年級語文上冊《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 夜》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匠心構思3.通過朗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4.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 九年級語文上冊《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4、珍惜美好生活重點難點: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 九年級語文上冊《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教學重點: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4篇)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深有體會:它不僅是一篇小說,更是一篇用文學的筆法寫成的教育論文,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以啟示,給語文教學以啟示。第一:要以學生為主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不應有好壞之分。...

  • 九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第二單元(精選3篇)

    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學習目標】1、誦讀精彩的描寫段落,積累精妙傳神的語言。2、體會景物描寫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3、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環境,體會其悲慘命運!緦W習重點】1、誦讀精彩的描寫段落,積累精妙傳神的語言。...

  • 九年級語文上冊《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學習目標積累文中詞句,把握唐雎形象。課堂預設初讀感知1.裸讀(不借助資料和注釋閱讀),了解難詞句和課文大意。2.就課文內容提出閱讀問題。...

  • 九年級語文上冊《傅雷家書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2、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 九年級語文上冊《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湖南省第十一中學 李老師教學目的:1、領略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3、了解演說的特點。...

  • 九年級語文上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 九年級語文上冊《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4、珍惜美好生活重點難點: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 九年級語文上冊《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教學重點: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導學案

    《成功》導學案姓名 班級【學習目標】 1、準確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觀點,結合自身及他人經驗對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語言,學習牛吃草的讀書方法。 3、學習作者旁征博引、逐層深入地把觀點完善起來的論證方法。...

  • 九年級語文上冊課外詩歌賞析

    《觀刈麥》白居易1、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2、請用生動的語言展現“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彼枥L的勞動場景,并體會這一勞動場景的作用。...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 tom成人影院新入口在线 | 92自拍视频|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片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网站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天堂呦呦高清 |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视频 | 91在线精品?看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伦 | 亚洲老司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久久久 | 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污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在线视频播放 | 精品视频在线99 |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播放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 日韩成人免费av | www.国产传媒 | 久久久久38精品 | 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一区二区 | 国产成一区二区 | www高清在线视频日韩欧美 | 国产wwwwwwwww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视频 | 超碰最新上传 | 一日本道久久久精品国产 | 欧美三圾片在线观看 | 无码AV岛国片在线观看免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天堂av久久久噜噜噜 | 免费观看成人av | 中日韩在线 | 激情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aⅴ影视 | 免费视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