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課外詩歌賞析
《觀刈麥》白居易1、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2、請用生動的語言展現“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所描繪的勞動場景,并體會這一勞動場景的作用。
農民在田間埋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的筋疲力盡也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體現了農民的艱辛與不易。
《月夜》劉方平
1、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春回大地時詩人的喜悅之情。
2、賞析“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一:這兩句運用的主要意象是蟲聲,又有“新透綠窗紗”補加,運用通感的手法,在聲音美之上再飾以色彩美,更給人清新的感覺,于是便美不勝收了。
賞析二:句中“新”包含作者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有清新之感,又有欣悅之意。
賞析三:這兩句寫的月夜一角,詩人選取靜謐而散發著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靜謐中寫出生命的萌動與歡樂,從料峭夜寒中寫出春天的暖意,譜寫出一支獨特的回春曲。構思新穎別致,不落俗套。
《商山早行》溫庭筠
1、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描寫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
2、賞析“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運用白描手法描繪了六種景物,雞聲、茅店、明月、行人足跡、板橋、秋霜,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涼畫面。渲染了凄清、寂寞的氣氛,抒發了長期漂泊他鄉的孤寂愁苦之情。
3、賞析“槲葉滿山路,枳花照驛墻”
詩中“落”“照”二字生動傳神。“落”字有落葉歸根之意,撩人思鄉之情;“照”,“照亮”的意思,點染事物賦情于景。指數的白花照亮驛墻,襯托了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的早”的特點。
4.前人評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為“意象具足,實為難得”。請結合全是對此加以賞析。
.這兩句詩用十個名詞構成,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蘊。②這十個名詞所表現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現出“早行”之“早”;寫早行的情景,繪聲繪色,如在目前。
5.尾聯在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內容:“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春回故鄉、野鴨滿塘的溫暖意境。通過這個溫暖的鄉夢反襯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對家鄉深切的思念。
結構: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
《卜算子·詠梅》陸游
1、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志節高尚(孤高正直)、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表現了詞人堅貞不屈的高潔品格,展現失意英雄志士的孤傲形象。抒發壯志難酬的苦悶和熾熱的愛國情感。
2、請分析上片寫梅花遭遇的作用。
梅花在荒涼的驛站外,斷橋邊,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的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寫自己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破陣子》晏殊
1、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熱愛,對青春年華的熱烈贊美。
2、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現上片美麗而富有生機的景色。
清明時節后,天氣漸漸轉暖,海棠梨花剛剛開敗,柳絮又開始飛花。春社將近,已見早燕歸來。園子里有個小小的池塘,池邊點綴著幾點青苔,在茂密的枝葉深處,時時傳來黃鸝清脆的啼叫。
3.
《浣溪沙》蘇軾
1、本詞上片三句話三個畫面,請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繪,分析三個畫面間的聯系,并分析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