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文體知識識記
一、識記基本文體常識 1、 常見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2、 常見的文章體裁:一般有小說、散文、詩歌、戲劇、說明文四大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 3、 常見的表現手法:象征、對比、襯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運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揚、寄情于事。 一、識記、理解記敘文體常識 1、概念 作者主要運用記敘、描寫兩種表達方式進行敘事、寫人、寫景狀物,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風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會本質、反映自然規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人稱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4、角度 直接(正面)、間接(側面)。 5、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平敘。 6、段落層次。 7、中心思想。 8、描寫對象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9、描寫方法 外貌(肖像)、語言(對話、獨白)、神態(神情)、動作(行動)、心理。 10、記敘線索 敘事線索、抒情線索。 11、剪裁 詳寫、略寫。 二、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達方式 主要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滲透其中。 記敘 體現在事件的敘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寫 體現在人物或環境的描摹中,表現人物形象、渲染氣氛、襯托情感、推動情節發展。 抒情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體驗而表達出的喜、怒、哀、愁等愛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之別。 說明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個別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說明,使記敘內容更詳盡充實。 議論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人物形象、事件所內含的意義進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題。 2、記敘范圍 主要是敘述事件、刻畫人物形象、描寫自然景物和社會面貌。 3、記敘主題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風尚、自然規律、人生哲理、社會本質意義。 (二)辨析要素、人稱、角度、順序、線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歸納概括。 時間、地點 文中表示具體時空的詞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及次要人物的襯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礎上以“為什么發生這件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經過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體化,以“發生了什么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結果 事件的結束,以“這件事最后怎么樣”示問解答。 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內容中出現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 直入正題,以當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間接(側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對人物或事件進行描述。 3、順序 按照敘事的先后過程,予以確定。 順敘 以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一一直敘,先始后終的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