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鳳蝶外傳
[學習目標導航]學習提示1、知識目標:了解有關鳳蝶的知識。2、能力目標:學習科技小品文的寫法。3、情感目標:培養熱愛動物的感情。要注意對文章層次的劃分,進而了解鳳蝶由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背景知識互動]知識積累作家作品董純才,19xx年生于湖北省大冶縣,教育家和科普作家。20世紀20年代中期,先后就讀于南方大學、國民大學和光華大學教育系。1931年開始科普創作。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到達延安從事革命教育工作。1949年后一直做教育領導工作,曾長期擔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書記、副部長。董純才一生從事教育和科普創作與研究,直至1990年5月22日,以85歲高齡去世時止,一直筆耕不輟,著述甚豐。在中國現代科普工作的發展歷程中,在中國科普界,董純才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解題本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介紹了美麗的鳳蝶的一生,語言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富有文字色彩。識記要點董純才,19xx年生于湖北省大冶縣,教育家和科普作家。三、重點字詞雅致 橄欖 筵席 褶皺 晾干 蔥蘢得意忘形 爭妍斗艷 煞費苦心 芳香馥郁字詞鞏固注意“煞費苦心”的“費”莫寫成“廢”。[教材優化全析]整合感悟一、內容詳解《鳳蝶外傳》寫于1937年。作品用生動細膩、娓娓動聽的文筆,勾畫出鳳蝶的一生。這篇小說很特別,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美麗鳳蝶的一生,饒有趣味。鳳蝶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它的生命形態卻是多姿多彩的。按照鳳蝶成長的過程,可把全文劃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前3段),鳳蝶出卵。文章一開頭描寫的是鳳蝶產卵的過程。先點明時間:8月的一個晴朗的炎熱的午后。后描寫雌鳳蝶的模樣,重點寫它的標志:兩對繡著黃色花紋的黑絨似的翅膀,而且后尾還拖著一雙燕尾似的飄帶。這不由使我們想起了西方人在隆重場合的瀟灑的燕尾服。因此作者說“樣子是很雅致”。接下來是寫鳳蝶尋找產卵的地方:枸橘葉。看來鳳蝶產卵對條件要求還是很苛刻的。在這里作者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由枝而刺,由刺而柄,是柄而葉,細致地描繪了產卵的環境。接下來又寫鳳蝶產卵及卵的樣子。先是停在一片新葉上面,又把肚子末尾彎到葉子反面,然后產卵,卵就粘在葉子的反面。又寫卵的大小、顏色。而且特別加了一句“跟枸橘的顏色差不多”,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保護色,是它的一種保護手段。第二部分(“一天,二天”-“最后再蛻一次皮”),寫鳳蝶的蛻變,是鳳蝶的幼蟲變為蛹的過程。可分三層:第1層(“一天,兩天”-“別號叫做小烏蠋”),由卵變成幼蟲。這一層很簡短,主要是用生物的細胞分裂知識介紹其卵變幼蟲的過程。第2層(“既然孵化成了幼蟲”-“頭尾黃白的小蟲”),寫鳳蝶幼蟲出殼。這出殼的過程很艱難,是這小小的幼蟲一口口地把殼咬破鉆出來的。作者語言很幽默,引用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也繡花針”這句話來寫幼蟲出殼的艱難。第3層(“出卵不久”-“它才不再長了”),寫幼蟲的成長是以換皮為代價的。吃-換皮-再吃-再換皮,如此多次,這就是幼蟲的生活。在這里作者細致描繪了幼蟲的換皮過程:生新皮-換舊衣。而且整個過程是痛苦的,緩慢的。這讓我想起法布爾寫的蟬蛻皮的過程,看起來昆蟲蛻皮的過程都是十分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