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鳳蝶外傳
第4層(“起先”-“最后再蛻一次皮”),寫幼蟲的保護本領。在幼蟲換皮的過程中,其顏色也是在變化的:由“身體黑褐,頭尾黃白”,到“全身綠色”,作者說這就是它的“保護色”。開始的顏色像鳥類,綠色的顏色與枸橘“枝葉相似,可以利用這層保護色蒙騙那些不留神的眼睛”。更妙更稀奇的是在身體上長著一對斑紋,像一對兇惡可怕的眼睛,用來嚇唬人,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還有一項本領就是能放出怪刺鼻的臭味。作者為此而杜撰了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哥哥的故事,趣味橫生。第三部分(“可是這次蛻皮后”-“所以到如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寫幼蟲成蛹。當幼蟲長到了一寸四分長時,最后再蛻一次皮,而這次蛻皮卻徹頭徹尾地變了模樣,變成了蛹。作者寫了它的形態:沒眼,沒嘴,沒翅,沒腳,像棗核,像橄欖。蛹的生活還是個謎,所以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述為“它始終保守秘密”。作者在這一部分中重點談了蛹存在的時間,從這年的九月中旬到來年的春末,醞釀著又一次大的變化。第四部分(“奇跡出現了”-開始它空中的新生活“),由蛹化蝶,這是鳳蝶完成了質的飛躍。對鳳蝶的一番描寫讓我們對鳳蝶有了一個總體印象,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段描寫與開頭對鳳蝶媽媽的描寫有些不同,在這里是比較具體的寫其模樣:從觸角到眼睛,到嘴,到腿,再到翅膀。而開頭的描寫只是抓“點”――鳳蝶最突出的地方。蛹變蝶后,鳳蝶沒有立即飛向空中,而是待腿、翅膀由軟變硬,再經過練習后才開始空中生活。到此,鳳蝶才真正稱為鳳蝶,開始了短暫而充實的快樂的一生。第五部分(“輕盈婀娜的鳳蝶來到空中”-“它總是遠走高飛,避免禍患”),寫鳳蝶采蜜,這是它的主要工作。說了這樣幾層意思:①鳳蝶采蜜是嗅著香味尋找蜜源的。但作者所采用的方法是擬人的手法,鳳蝶就像一個愛美愛花愛香味的女孩子,投進花的懷抱。②鳳蝶是如何吸食花蜜的?是因為它生著一個長吸管式的嘴,平時卷作螺旋形,收藏在頭部下面;吸食時就伸出來。以描述性的語言寫鳳蝶的采蜜過程。③那么鳳蝶吸食花蜜是否有損于花呢?原來蝶與花是互惠的,蝶采花蜜在客觀上是為了授粉,因此它的這一舉動卻是有益的,而且在所有采花蜜授粉的昆蟲當中,蝶的功勞還是很大的。因此作者說:“鳳蝶之類的昆蟲跟花是相依為命的。”接下來,作者用一個自然段進行過渡:“鳳蝶這樣成天在花間游戲,引起了一些人的羨慕,說它過的是‘神仙生活’。”但實際卻是“鳳蝶的一生,都是在憂患中求生存的。”下面幾段是寫其“幼時就遇過一些危險”。有三種最大的危險:一是被鳥類吞食了;二是那些生在柑、柚之類果樹上的,遭到人類的毒手;第三,喪失在姬蜂的手里。作者對姬蜂危害鳳蝶幼蟲的情況作了詳細的描述:把卵生在“小烏蠋”的身體里→姬蜂卵食“小烏蠋”的血肉長大。因此,鳳蝶經歷過了許多憂患之后,變得格外機警――見了鳥或人就“遠走高飛”。第六部分(“一層一層的危險”-“至少總有好幾十顆吧”),寫鳳蝶的繁殖。“后來一樁喜事臨到了它身上”,多么有意思的語言!什么喜事呢?作者引領讀者走下去。原來雌鳳蝶遇到了雄鳳蝶,這可是一件喜事,生命的延續就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