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七子之歌(精選15篇)

七子之歌

發(fā)布時間:2023-09-05

七子之歌(精選15篇)

七子之歌 篇1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教學意圖和設想:

  本課是教材十三冊第一單元中的,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為:早日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本單元體現(xiàn)了回歸和盼歸兩部分內容,將這兩個內容滲透于兩課時的教學當中,以旅游景點為線索貫穿兩課時,激發(fā)學生企盼祖國早日統(tǒng)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歌曲《--澳門》

  2、欣賞《東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

  二、   教學目的:

  在理解《--澳門》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用適當?shù)乃俣取⒘Χ取⒁羯憩F(xiàn)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

  聆聽《東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體驗企盼祖國統(tǒng)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1、因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是;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因此在演唱時,應把歌曲的情感至于核心地位。

  2、演唱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性。

  教學過程 :

  1、教師:簡要的介紹澳門的歷史以及回歸事宜(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演唱一首新歌。提問:“七子”的含義?你了解聞一多嗎?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1925年3月,身在美國紐約的著名詩人聞一多有感于時事,將被帝國主義掠走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大,喻為七個與母親離散的孤兒,并寫出了七塊土地對祖國的眷念,澳門便是“七子”之首。

  聞一多先生在的開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提問:認真朗讀歌詞,Ma-cau是什么意思?(書上注解有答案)

  教師:放錄音,跟音樂一起唱

  (二)欣賞聲樂及器樂曲

  教師;同學們過得愉快嗎?有沒有同學出去旅游啊?都那里了,講一講?要是旅游你最喜歡到那里啊?今天老師 帶你們起一個美麗的景點-教師哼唱《東方之珠》片段,然后聽錄音。

  提問:這首作品描繪的是那里啊?

  學生:香港

  教師;大家討論一下你所了解的香港(風土人情以及地理歷史知識)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歸納,香港是中國南海之濱的一個小島,一向是中國的神圣領土。1841年鴉片戰(zhàn)爭后由滿清政府割讓給英國。1997年7月1日,根據(jù)中英《聯(lián)合聲明》,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實行“一國兩制,港人制港”的政策。,讓學生通過音樂了解歷史,熱愛祖國!

  教師: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與回歸有關的器樂曲《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請同學們認真的欣賞,然后回答,作品中有那幾種樂器?

  學生:

  教師:復聽音樂,完成書上的練習題。

  (三)音樂實踐活動

  看錄象片段

  分組以“回歸”為主題設計活動內容(演唱組、樂器組、朗誦組)

  匯報演出:師生同唱,高潮結束

  (四)

  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想(教師補充)

  網上搜集內容“中國臺灣”(為第二課時盼歸內容作準備)

七子之歌 篇2

  [課文說明]

  《七子之歌》是一組現(xiàn)代詩歌,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他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多次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fā)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三年背井離鄉(xiāng)的經歷,更使他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更加深了他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在這段時間里,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fā)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七子之歌》就是在這種背景中誕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七節(ji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本課所選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門》和《香港》。聞一多在《澳門》這一節(jié)里所表現(xiàn)的藝術形象是一個離開母親太久了的孩童。一、二句寫的是游子向母親傾訴被侮辱的經歷,抒發(fā)了母子分離幾百年,改名換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兩句詩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

  “香港”一節(jié)寫出了香港島的地勢險要,將帝國主義列強比喻成“獰惡的海獅”,在“啖著我的骨肉嗍著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畫出了帝國主義列強貪婪兇狠的嘴臉,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運的孩子,正在“哭泣號啕”呼喚母親。

  《七子之歌》整首詩運用了反問、比喻、擬人、反復、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強化了詩的意蘊,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每節(jié)詩的最后一句反復,強烈地表達出對回歸祖國懷抱的渴望。詩歌語言平易,內容直白,那一聲聲嗚咽,足以打動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形式上整齊勻稱,又自然天成,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tǒng)一的濃烈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jié)。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涉及我國的近現(xiàn)代歷史以及當代重大事件,在學習課文之前,應引導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如查閱“七子”是指哪些地方,了解“七子”被迫割讓或租借的歷史,初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另外,可查找一些有關聞一多的詩文,為學習本課作好鋪墊。

  先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可以奠定課文學習的情感基調,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感情很有好處。

  1.課文引入。

  因為《七子之歌》的首節(jié)“澳門”在1999年澳門回歸之前,已經由作曲家李海鷹譜曲,并廣為傳唱,大家都比較熟悉,所以,可以用這首歌曲來引入課文。那稚嫩的童音,那與詩歌渾然一體的曲調,能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習課文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詩的情境。

  可以在引入后,簡單介紹一下“七子”這個說法的由來,讀一讀《詩經·邶風》,讓學生略有了解。

  2.詩歌品讀。

  這篇課文的品讀,應從反復吟誦入手。重點品析《澳門》一節(jié)。

  (1)以學生為主,以引導誦讀為主。六年級的語文學習,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學習,整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提出疑問,老師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疑問來組織教學。教學時,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在熟悉課文的過程中,自主理解。然后交流討論,適當點撥。結合師生課前查閱的資料,理解“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等句子的含義。在反復的誦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藝術特點和情感特點,熟讀成誦。

  (2)把課文放在歷史情境中教學。這篇課文表現(xiàn)的是離學生生活現(xiàn)實較遠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必不可少。可在預習中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也可在課堂上簡要介紹近代的一些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理解。被列強擄去的“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3)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體會課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愛國之情和歷史使命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詩人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悲憤之情充滿了整首詩歌。詩歌一方面抒發(fā)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每一節(jié)的最后一句都是“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表達了失地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在朗讀時,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悲憤之情,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4)通過拓展閱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臺灣、九龍、威海衛(wèi)、廣州灣和旅順大連等其余幾“子”讓人痛心的命運。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情感。補充閱讀一些聞一多的詩歌,如《紅燭》《死水》《一句話》等等,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人,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3.識字寫字。

  本課共識字3個,學生通過自學,用形近字比較識記的方法,不難掌握。啟發(fā)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詞語。

  寫字教學中,以學生自學為主,讓他們通過觀察,說出容易寫錯的地方,引起共同的注意。

  [參考資料]

  1.作者簡介:聞一多(1899—1946年),原名聞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zhàn)士。他出生于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1937年抗戰(zhàn)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教,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斗爭。1946年,聞一多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特務殺害。出版了詩集《紅燭》《死水》等。

  2.相關歷史資料:

  1842年8月,清政府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南端割讓給英國;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葡萄牙強據(jù)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中國臺灣、旅順和大連割讓給日本。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wèi)專條》,威海衛(wèi)租借給英國。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租給法國。

  到19xx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

  3.七子之歌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即阿爾薩斯—洛林地區(qū),普法戰(zhàn)爭后割予德國,凡爾賽和約后歸還)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略)

  香港(略)

  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zhàn)。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wèi)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白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呀!讓我忙回到你膝前來,

  我要緊緊的擁抱著你的腳髁。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zhèn)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shù)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成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強鄰腳下的爛泥,

  母親呀,我們的昨日不堪回首,

  我們的今日更值得痛哭流涕,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原載1925年11月《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

  4.“七子”出處: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讓學生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tǒng)一的強烈情感,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jié)。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了解有關歷史,體會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tǒng)一的強烈情感,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背誦第一節(jié)。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了解有關歷史,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渴盼統(tǒng)一的強烈情感。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七子”的歷史資料。閱讀聞一多的詩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今天,咱們一起來聽一首歌——《七子之歌》。

  2.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這是澳門回歸祖國之前誕生的一首歌,這優(yōu)美的音樂,這深沉的情感,把我們帶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蘊涵的內容和情感嗎?我們仿佛聽到,澳門在呼喚祖國母親,在呼喚回歸。你知道嗎,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了1999年迎接澳門回歸而作,它在1925年就誕生了。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

  5.這首詩歌的名字來源于詩經中的一首詩,表達兒子對母親撫育勞苦的感激和懷念。

  二、初讀詩歌,把詩歌讀準讀通

  1.這首詩作者是誰呢?(聞一多)

  簡介作者聞一多。可以由學生根據(jù)搜集的有關資料來介紹。

  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身經歷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fā)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chuàng)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

  2.理解題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據(jù)搜集的資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作者把它們比作祖國的七個兒子。

  3.教師范讀詩歌。

  4.自由讀詩歌,讀準生字讀音。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畫記出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也可以先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5.同桌互相聽讀詩歌,將詩歌讀準讀通,交流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

  6.指名讀生字“澳、虜、啕”,組詞,如:澳門、俘虜、號啕

  7.指名讀詩歌,注意讀準“襁褓、啖、嗍、號啕、獰惡”的字音。

  8.交流詩歌中不理解的詞語,如:

  媽港:葡萄牙人給澳門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獰惡:(面目)兇惡。

  號啕:形容大聲哭。

  三、再讀詩歌,把課文讀流利

  1.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讀一讀詩句。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學生就課文質疑。

  如: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觀察本課要書寫的6個字,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澳:左右結構。右邊部分是“奧”字,不要多一橫。

  虜:半包圍結構。第三筆不要把“橫鉤”寫成“橫”。

  2.自由書空寫一寫。

  3.寫字并組詞。寫完后,同桌互相評價。

  五、作業(yè)

  1.把這首詩歌讀流利,讀給家人聽。

  2.找找相關的歷史資料,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認讀生字。

  聽寫生字、新詞。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出示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走進詩歌的情感世界。

  二、誦讀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一節(jié)。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澳門離開母親太久了,懷著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

  (2)從哪兒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

  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那顆中國心)

  理解“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

  (3)你還從哪兒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在讀中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了解澳門嗎?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分讀。背誦)

  過渡:“澳門”這一節(jié)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和“澳門”是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哪。

  2.學習“香港”一節(jié)。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節(jié)詩。

  理解詩中的詞語,可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學討論。

  有感情地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門回歸資料。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tǒng)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業(yè)

  1.把這兩節(jié)詩的生字詞寫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澳門一節(jié)。

  板書:

  七子之歌(節(jié)選)

  離開太久       身份雖微

  澳門香港

  夢寐不忘       地位險要

  我要回來!

七子之歌 篇3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xiàn)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 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 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 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 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 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xiàn)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xiàn)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xiàn),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jié)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yè) 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注:老萬,最好花一節(jié)課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講一下,備得不好,僅做參考吧。

七子之歌 篇4

  本文作者:yy 發(fā)表時間:-7-11

  作者單位:中學 聯(lián)系方式:05784132631

  《七子之歌——澳門》3

  教學目標: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能夠用歌聲表現(xiàn)企盼祖國統(tǒng)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門》的基礎上,能夠用適當?shù)乃俣取⒘Χ取⒁羯憩F(xiàn)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教學重點:啟發(fā)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及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用恰當?shù)乃俣取⒘Χ取⒁羯憩F(xiàn)歌曲。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課件見配套課件中學一)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課件展示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師:孩子們誰能告訴我這是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的什么事情?生:這是發(fā)生在1999年,澳門回歸時的交接儀式現(xiàn)場。師:非常正確!在過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經有七個孩子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你們知道是哪七個嗎?生:有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簡介澳門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師:對,大家看一下,(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圖,介紹七子)這就是“七子”的位置圖。澳門地區(qū)位于珠江口西惻,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huán)島三部分,面積約16平方公里。澳門三面臨海,北與珠海市接壤,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現(xiàn)有人口40萬,其中95%以上為中國血統(tǒng)。(展示澳門的舊顏、新貌)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爆曬水浸貨物,進入澳門。1557年,通過賄賂守澳中國官員,得以在澳門定居。鴉片戰(zhàn)爭后,不斷擴大其侵略地盤,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戰(zhàn)凼仔島和路環(huán)島。大家請看——這就是曾經滿目創(chuàng)痍的澳門。(指澳門被侵略后的凄慘場面)為收復澳門,我國政府與葡萄牙政府進行了多次談判,1987年4月13日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正式恢復了對澳門的行使主權,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澳門回歸時的盛況歷歷在目,尤其是那個小女孩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震撼了全世界華夏兒女的心,讓我們再次回顧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再次聆聽那動人的歌聲!(板書課題:七子之歌——澳門) 三、學習歌曲1、教師范唱,多媒體展示音樂畫面,引導學生拍手或晃動感受音樂的情緒。2、帶著問題聽賞歌曲:你感覺這首歌曲的情緒特點是什么?表達了什么心情?(師帶表情指揮)師:歌曲欣賞完了,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生:(經過討論后自由發(fā)言)深情、激昂……表達了盼望回到祖國懷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國媽媽等。師: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師:大家說的非常好!那我們帶著這種心情演唱一下這首歌好嗎?生:(情緒飽滿的演唱歌曲。) 四、實踐創(chuàng)造師:在歌曲中曾幾次出現(xiàn)了呼喚母親?每一次有什么意義?生:(小組討論后回答)三次。第一次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達了盼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最后一次表達了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板書:思念、急切、激動。師:那你認為這首歌曲用什么樣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才能表達出這種感情呢?生:(根據(jù)自己理解自由發(fā)言。)師:那我們就按照自己的處理方案分組演唱一遍歌曲。生:(一組演唱第一樂段,二組演唱第二樂段。)師:迄今為止,離開祖國媽媽的七個孩子已經回來了六個,還有一個仍在外漂泊,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生:中國臺灣。師:是啊!中國臺灣自古就屬于中國,總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它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西南望南海,西隔中國臺灣海峽與大陸隔海相望,它是我國東南方的海上門戶,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近幾年我們也聽到過很多中國臺灣歌曲。如:《童年》、《鼓浪嶼之波》、《故鄉(xiāng)的云》等,你還知道哪些?生:(自由回答并演唱) 五、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師:當其他六子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的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愿望。大家運用你手中的筆,在“七子之歌”的旋律基礎上把我們盼望中國臺灣回歸的心情抒發(fā)出來好嗎?生:(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師:(把學生推薦的好的歌詞一起唱一唱。) 六、小結盡管祖國還沒有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但是黑頭發(fā)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從來不會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祖國永遠和他扯著筋連著脈,他們比誰都更能體會到祖國大家庭的深刻含義,讓我們一起為了祖國的統(tǒng)一而努力!(師生齊唱《愛我中華》,拍手走出教室。) 

七子之歌 篇5

  七子之歌——澳門

  ——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案之五

  [教學目標 ]

  1、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聲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過多種體驗,深化學生對祖國——母親其內涵的理解,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4、通過相關學科的知識滲透,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體驗,加深對不同作品情感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

  2、認識弱起拍在樂曲情感表達中的作用。

  3、通過歌曲的演唱處理,表達歌曲的內涵。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法、類比法、分析、討論與實踐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多媒體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

  一、“音畫同步法”引導欣賞

  1、欣賞交響樂《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樂曲用什么方法來表達情感描繪的意境?

  3、議論:曲作者用那莊嚴的鐘聲、美妙的歌聲和樂聲譜寫一曲中華兒女的愛國心聲。作品形象再現(xiàn)“1997香港回歸”交接儀式那神圣、令人難忘的時刻。樂曲不但喚起我們對往日的記憶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樂曲還喚起每一位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與深深的愛國情。

  4、師:《1997·天地人》序曲讓我們再次認識:音樂作為聲音的藝術,它具有再現(xiàn)生活、表達情感的功能,它還能通過自身特有的藝術魅力感染人、影響人,所以,作者常利用樂曲表現(xiàn)生活感受,抒發(fā)情感。從人的審美能力發(fā)展看,認識音樂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功能是不夠的,我們還應通過作品,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對生活的感受,體驗他們對情感的表達。那么,請大愛與我一起再欣賞兩首同風格、同題材的作品。

  二、比較欣賞

  1、拖放歌曲《東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導討論:聽過這兩首歌曲嗎?歌曲的曲名分別代表我國哪兩個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們所處的位置?(直接在課件上點擊尋找)你了解這兩個地方的歷史嗎?能簡要地談談嗎?(在學生談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與創(chuàng)作背景。)

  3、歌曲比較:

  (1)會唱這兩首歌曲嗎/(引導學生跟琴哼唱這兩首歌曲,并思考問題。)

  (2)思考: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你的體會從哪而來?

  (3)師根據(jù)生討論結果引導探索,強化對旋律、節(jié)奏、力度、色彩、歌詞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緩的旋律與跳進旋律的對比;B、三連音、休止符應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動形成力度、色彩的對比;D、歌詞含蓄與直白的對比。這些體會從聽、唱歌譜的對比中得來的。

  (展示課件歌單)要求學生邊聽師演唱,邊畫出歌曲的旋律線,并通過旋律樂句的演唱對比,體驗旋律不同的組織形式對音樂力度、色彩構成的影響,進而體會歌曲的情緒的變化。用添加“三連音”、“休止符”朗讀歌詞的對比體驗方法,認識“三連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達中的作用。體會歌詞、節(jié)奏、旋律與情感表達的內在聯(lián)系。

  (4)歸納:

  曲目

  相同

  不同

  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手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東方之珠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現(xiàn)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歌曲。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xù)上行幾個樂音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樂短語的應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變化來構成音樂高潮。

  通俗、口語化。

  表達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處理

  師:根據(jù)前面的歌曲分析與探討,加深我們對旋律、節(jié)奏、力度、色彩、歌詞等音樂要素的作品情感表達中作用的認識。針對《七子之歌——澳門》內涵的思想感情,請學生思考用哪些演唱處理方法,能更好體現(xiàn)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現(xiàn)對“母親……”的呼喚,其心情是否一樣,如何體現(xiàn)這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強弱變化時“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喚“母親……”加漸強漸弱的對比,以及演唱形式的變化處理。)

  2、根據(jù)歌曲原有的要求進行歌曲處理。

  3、根據(jù)學生設想,進行演唱處理方案的交流與最佳演唱處理方案的選擇、應用。

  四、總結

  通過主題性歌曲的多種體驗互化,深化我們對不同作品內在情感體驗和理解,并通過歌曲的演唱,體會作曲家融匯在作品中的真摯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希望通過本課學習,大家在體驗音樂的同時,能夠喚起我們的愛國之情。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理念

  依據(jù)著名教育家蘇截姆林斯基“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重點”的理論,將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音樂的體驗與感知上,通過創(chuàng)設利于學生參與體驗、探索、實踐的條件,引導學生在欣賞、表達、比較、思考、交流過程中,不斷深化藝術感受與審美體驗,獲得聽覺經驗與能力。

  根據(jù)“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它雖任何 教育功能,但其功能是潛在的,必須通過音樂自身特有魅力對人的情感、心靈作用方能奏效”的特點,認真挖掘《七子之歌》、《東方之珠》等歌曲內涵,將音樂的育人功能滲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朗讀歌詞、比較演唱風格,感情音樂內涵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民族意識,強化愛國觀念。

  依據(jù)心理學:“任何知識經過反復思考和比較,多次接觸與研究,能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誘發(fā)興趣”的原理,本課采用同題材作品類比方式,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情景,通過音樂教學體驗過程的引思、激思,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積累聽覺經驗過程中,不斷發(fā)展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xiàn)能力。

七子之歌 篇6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2 、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看黑板,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知道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板書:赤子之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夢寐不忘)

  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教師就應該巧妙地指導學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相機板書:悲副板書的全部內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個性化朗讀體驗。

  (2)學生他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教師相機追問:“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請大家閱讀大屏幕上的資料(cai課件出示侵略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為文字資料)學生交流閱讀后的理解(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xiāng)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相機板書:憤)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過渡語: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詩人所寫的:祖國,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樂)伴隨著悠揚的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我們的種種感受來。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準備一會兒開展以同桌為單位的朗讀競賽。

  朗讀匯報,師生互動評價。評價中,教師相機板書:聲聲呼喚、戰(zhàn)歌高唱

  三、回顧歷史,演唱表達情感。

  過渡語:一次次期盼,一聲聲呼喚,六個孩子已相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請看大屏幕(cai課件出示香港、澳門歸來的歷史瞬間),回首這段歷史,你們的心情怎樣?教師相機板書: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澳門回歸前夕,作曲家李海鷹為《澳門》這首詩譜寫了曲子,我們和著旋律,一起唱起來吧。(cai課件播放《七子之歌》mtv )

  四、面對現(xiàn)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會實現(xiàn),讓我們在分享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cai課件出示《鄉(xiāng)愁》)全體輕聲朗讀。

  板書設計:

  夢寐不忘

  七子之歌 聲聲呼喚 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悲憤)戰(zhàn)歌高唱

  副板書: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想象畫面 品讀感悟

  聯(lián)系背景資料

七子之歌 篇7

  誦讀欣賞《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1)誦讀欣賞《七子之歌》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xiàn)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xiàn)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xiàn)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xiàn),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jié)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yè)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 篇8

  七子之歌——澳門 教案

  第1節(jié)課

  一、情感導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   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么關系?

  3、   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xiàn)代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chuàng)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fā)表在《現(xiàn)代評論》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組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   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   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   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jù)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   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xiàn)作品:(1)要將表現(xiàn)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xiàn)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fā)離別已久的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xiàn)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jié)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tài)。

  4、   如歌的朗誦歌詞。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chuàng)作的《七子之歌》抒發(fā)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jié)課做鋪墊)。

  第2節(jié)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 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chuàng)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xiàn)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fā)了香港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1、將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xiàn)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xiàn)下列節(jié)奏型:X X X X X0 , 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jié)奏型。

  三、 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xiàn)方法上的異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東方之珠

  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采用切分節(jié)奏及三拍長音。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xiàn)手法。

  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xù)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

  A:由高到底,連續(xù)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

  傾訴、直白

  思念中國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中國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中國臺灣老人,歌詞表現(xiàn)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中國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xiàn)在,中國臺灣與大陸尚處于隔離狀態(tài),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七子之歌 篇9

  教學目標:

  1、我能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我能把握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重點:

  了解澳門、香港的歷史,理解詩意。

  難點:

  體會詩意,通過朗讀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流程

  一、聽歌激趣,介紹作者。

  1、聽歌。師: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其實這首歌是8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所作的一首詩。

  2、課件出示圖片。師:誰來介紹一下聞一多先生。生介紹。師:那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七子之歌》呢?(幻燈片3)

  3、指名簡介《七子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互相補充。師:這樣,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聞一多懷著強烈的憤怒,懷著對祖國的思念寫下了《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二、了解背景,點燃激情。

  1、解題。師:看題目,“七子”是指?生答:當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七個地方。師:哦,是把這七塊失地比作成了祖國的七個孩子。19世紀,由于清朝政府的軟弱,祖國的版圖一再被瓜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幻燈片4)

  2、看地圖。(幻燈片4)

  3、師:一塊塊寶地相繼被帝國列強強行掠奪,使他們離開了祖國溫暖的懷抱,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那這些與祖國母親失散的孩子,他們的心情怎樣呢?生答。(幻燈片5)師:下面我們就帶著這種感情來輕聲讀讀這兩首詩。

  三、把握基調,初讀質疑。

  1、試讀把握感情。(自由輕聲讀。)(幻燈片5)

  2、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我”,“母親”?(幻燈片5)下面我們就來深入詩歌來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指導朗讀,學會感悟。

  1、大聲朗讀《澳門》,思考:澳門離開了祖國懷抱這首詩表達了他什么感情?(幻燈片6)

  (板書:澳門)

  2、用橫線畫出你認為應該重點讀的詞語或句子,并試著讀一讀。(相機板書:夢寐不忘)

  3、個別展示朗讀。

  4、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三百年了,它夢寐不忘自己的祖國,那同樣被占領的香港又如何呢?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小組對讀《香港》,并選出你們組讀的最好的。(幻燈片7)(板書:香港) 小組交流:

  (1)、你認為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香港》?(在相關詞句旁做批注)

  (2)、你認為哪些詞語應該重點讀?(用“——”畫出來)

  2、全班批注交流。(相機板書:哭泣號啕)

  3、朗讀展示。(一組集體展示《澳門》,個別展示《香港》)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孩子一樣,生活在帝國的`鐵蹄之下,他們多么渴望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呀!

  六、配樂朗讀,品味情感。

  1、下面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請你們大聲地、深情地朗讀這兩首詩,看誰讀得投入有感情。(幻燈片8 放音樂)你們讀得太投入了。我們來觀察這兩首詩,你會發(fā)現(xiàn)?(幻燈片9)

  七、比較閱讀,感悟主題。(幻燈片9)

  1、觀察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這兩首詩都表達了澳門和香港的什么感情?(板書:渴望回歸)

  師:其他的五個孩子同樣也渴望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下面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五首詩。

  八、拓展閱讀,升華情感。(幻燈片10)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五首詩。

  2、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這正是與母親失散多年的孩子們共同的心聲。(板書:我要回來)

  九、七子回歸,洗刷恥辱。(幻燈片11)

  1、一聲聲的呼喚,日日夜夜的欺盼,終于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香港、澳門兩地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的懷抱。(播放香港回歸的影像資料。)

  2、看完以后,你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驕傲)是啊,祖國繁榮富強了,他們投進了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再也不會遭受侵略者的摧殘了。

  十、拓展思維,改寫詩歌。(幻燈片12)

  1、那請我們設想,假如聞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場,他的心情會怎樣?

  2、香港、澳門已經回歸。中國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xiàn)統(tǒng)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著改寫《澳門》。

  3、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4、展示。指名同學朗讀改寫的詩。評議。

  十、作業(yè):背誦。

  板書:

七子之歌 篇10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教學設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_ 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教學設計>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 香港 靈魂 鳳闕 吞咽 哭泣 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 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 擄去 黃豹 獰惡 啖著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 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指名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 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七子之歌 篇11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zhàn)。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 篇12

  在剛剛結束的課賽上,我通過課前準備到上課、點評,我受益匪淺。我所上的課是四年級藝術教材第二單元的《七子之歌——澳門》。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學唱歌曲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與海峽兩岸同胞心連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誼。 

  課后在老師的點評中,我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學生學唱歌曲的時間太少,可以適當?shù)闹更c學生唱準歌曲的情感。最后的實踐創(chuàng)造部分時間過長。應當把重點放在學生學唱歌曲、表演歌曲一環(huán)節(jié)。課堂上我的語言不夠精練,習慣用語使用過多。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我自己的閃光點:

  在課堂上,我主動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齊演唱,一起創(chuàng)造,大家好象把我當成好朋友,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非常樂意創(chuàng)設讓學生欣賞音樂的機會,提供更多更廣泛的音源,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喜愛音樂,學會善于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享受音樂的美,我相信一個喜愛音樂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熱愛生活,因為他們更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歡愉。

七子之歌 篇13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xiàn)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利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在誦讀與表達中,給學生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時間:2至3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介紹作者,創(chuàng)景激趣

  1、課件出示有關聞一多先生的圖片。

  2、指名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互相補充。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zhèn)聞家鋪子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五歲入私塾啟蒙,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十三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清華度過了10年學子生涯。其間,他刻苦學習,成績優(yōu)異,興趣廣泛,發(fā)起和參加了多種學生團體,是當年清華園內的一名活躍人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聞一多激情難奈,手書岳飛《滿江紅》,貼于學校食堂門前,之后,毅然投身于這一偉大斗爭,并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成為“五四”新文藝園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紀20年代,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xù)用大量的精力從事新詩創(chuàng)作和文學研究。

  3、教師補充談話。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眼目睹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祖國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fā)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chuàng)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4、理解課題。(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七子”是指當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七個地方)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首感人至深的主題曲吧!

  [利用資料了解作者以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體會詩意做鋪墊。]

  二、了解背景,點燃激情

  1、伴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教師播放背景知識課件。

  2、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小結:正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相繼淪陷,廣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壓,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早一天回到祖國的懷抱!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幾首詩,體會這種思想感情。

  [聽歌曲、看課件、談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詩歌的時代背景,又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更好的體會詩意奠定了基礎]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

  2、自由朗讀;同座互讀互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4、重點讀準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èi què níng dàn

  襁褓擄去夢寐鳳闕獰惡啖著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號啕氤氳

  [這首詩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詞較多,教師先范讀,有利于學生的正確朗讀;配樂朗讀可以更好地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情趣。]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學生朗讀《澳門》。

  2、說說“媽港、襁褓、擄去、夢寐不忘”等詞語意思。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詩歌表達了什么意思?你讀完后,有什么體會?(生自由發(fā)言說意思,談體會。)

  4、教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歸呢?

  請同學們再認真自學后面的兩首詩歌,進一步體會。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布置學習要求:用剛才的方式學習《香港》和《臺灣》,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自學,教師巡查,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2、小組交流學習收獲。教師積極參與到小組之中,掌握各組討論情況。

  3、逐首交流。(1)指名讀,評議。

  (2)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風闕、獰惡、啖著、脂膏、號啕、琉球、氤氳等)

  (3)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子女一樣,他們多么渴望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呀!特別是每首詩歌中的那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情感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體現(xiàn)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與理解;教師對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點撥、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與鼓勵,更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讀體悟,演唱表達。

  1、指導朗讀。(1)師范讀其中的一首詩歌。(2)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播放《七子之歌?澳門》樂曲,指名學生朗讀,評議。

  3、齊讀三首詩歌。4、學唱《七子之歌?澳門》。

  [多種方式反復誦讀,學唱歌曲,抒發(fā)激情,啟迪思想。]

  七、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當家作主,帝國主義列強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香港、澳門兩地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被趕出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回到中國的主權范圍之內。但目前中國臺灣與大陸尚未統(tǒng)一,我們深信,最終定會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3、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驕傲……)

  4、那么,請你們設想一下,假如聞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場,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5、生自由發(fā)言。(不必要求統(tǒng)一答案,學生暢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說都可以。)

  6、港、澳門已經回歸。中國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xiàn)統(tǒng)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著改寫其中的一首詩歌吧!

  7、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8、展示。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改寫的詩。評議。

  [通過觀看影像資料、設想以及改寫等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

  八、試背詩歌。

  1、個人背誦。

  2、同桌互背,檢查。

  3、教師背誦。

  4、全班齊聲背誦。

  九、布置作業(yè)。抄寫詩中最喜歡的一首。

  點評:

  本課設計主要體現(xiàn)了三個“注重”。

  首先,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其次,注重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啟迪和熏陶。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設計旨在通過大量的學習實踐活動,采用品讀與演唱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所獲得的情感體驗逐步加深,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感受與理解詩歌的過程中,提高欣賞與評價能力,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第三,課內外有機結合,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觀看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設想聞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寫詩歌以及搜集其它幾首詩來閱讀,都是把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的能力。

七子之歌 篇14

  七子之歌——澳門

  ——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案之五

  [教學目標 ]

  1、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聲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過多種體驗,深化學生對祖國——母親其內涵的理解,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4、通過相關學科的知識滲透,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體驗,加深對不同作品情感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

  2、認識弱起拍在樂曲情感表達中的作用。

  3、通過歌曲的演唱處理,表達歌曲的內涵。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法、類比法、分析、討論與實踐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多媒體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

  一、“音畫同步法”引導欣賞

  1、欣賞交響樂《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樂曲用什么方法來表達情感描繪的意境?

  3、議論:曲作者用那莊嚴的鐘聲、美妙的歌聲和樂聲譜寫一曲中華兒女的愛國心聲。作品形象再現(xiàn)“1997香港回歸”交接儀式那神圣、令人難忘的時刻。樂曲不但喚起我們對往日的記憶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樂曲還喚起每一位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與深深的愛國情。

  4、師:《1997·天地人》序曲讓我們再次認識:音樂作為聲音的藝術,它具有再現(xiàn)生活、表達情感的功能,它還能通過自身特有的藝術魅力感染人、影響人,所以,作者常利用樂曲表現(xiàn)生活感受,抒發(fā)情感。從人的審美能力發(fā)展看,認識音樂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功能是不夠的,我們還應通過作品,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對生活的感受,體驗他們對情感的表達。那么,請大愛與我一起再欣賞兩首同風格、同題材的作品。

  二、比較欣賞

  1、拖放歌曲《東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導討論:聽過這兩首歌曲嗎?歌曲的曲名分別代表我國哪兩個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們所處的位置?(直接在課件上點擊尋找)你了解這兩個地方的歷史嗎?能簡要地談談嗎?(在學生談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與創(chuàng)作背景。)

  3、歌曲比較:

  (1)會唱這兩首歌曲嗎/(引導學生跟琴哼唱這兩首歌曲,并思考問題。)

  (2)思考: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你的體會從哪而來?

  (3)師根據(jù)生討論結果引導探索,強化對旋律、節(jié)奏、力度、色彩、歌詞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緩的旋律與跳進旋律的對比;B、三連音、休止符應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動形成力度、色彩的對比;D、歌詞含蓄與直白的對比。這些體會從聽、唱歌譜的對比中得來的。

  (展示課件歌單)要求學生邊聽師演唱,邊畫出歌曲的旋律線,并通過旋律樂句的演唱對比,體驗旋律不同的組織形式對音樂力度、色彩構成的影響,進而體會歌曲的情緒的變化。用添加“三連音”、“休止符”朗讀歌詞的對比體驗方法,認識“三連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達中的作用。體會歌詞、節(jié)奏、旋律與情感表達的內在聯(lián)系。

  (4)歸納:

  曲目

  相同

  不同

  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手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東方之珠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現(xiàn)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歌曲。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xù)上行幾個樂音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樂短語的應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變化來構成音樂高潮。

  通俗、口語化。

  表達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處理

  師:根據(jù)前面的歌曲分析與探討,加深我們對旋律、節(jié)奏、力度、色彩、歌詞等音樂要素的作品情感表達中作用的認識。針對《七子之歌——澳門》內涵的思想感情,請學生思考用哪些演唱處理方法,能更好體現(xiàn)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現(xiàn)對“母親……”的呼喚,其心情是否一樣,如何體現(xiàn)這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強弱變化時“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喚“母親……”加漸強漸弱的對比,以及演唱形式的變化處理。)

  2、根據(jù)歌曲原有的要求進行歌曲處理。

  3、根據(jù)學生設想,進行演唱處理方案的交流與最佳演唱處理方案的選擇、應用。

  四、總結

  通過主題性歌曲的多種體驗互化,深化我們對不同作品內在情感體驗和理解,并通過歌曲的演唱,體會作曲家融匯在作品中的真摯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希望通過本課學習,大家在體驗音樂的同時,能夠喚起我們的愛國之情。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理念

  依據(jù)著名教育家蘇截姆林斯基“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重點”的理論,將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音樂的體驗與感知上,通過創(chuàng)設利于學生參與體驗、探索、實踐的條件,引導學生在欣賞、表達、比較、思考、交流過程中,不斷深化藝術感受與審美體驗,獲得聽覺經驗與能力。

  根據(jù)“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它雖任何 教育功能,但其功能是潛在的,必須通過音樂自身特有魅力對人的情感、心靈作用方能奏效”的特點,認真挖掘《七子之歌》、《東方之珠》等歌曲內涵,將音樂的育人功能滲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朗讀歌詞、比較演唱風格,感情音樂內涵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民族意識,強化愛國觀念。

  依據(jù)心理學:“任何知識經過反復思考和比較,多次接觸與研究,能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誘發(fā)興趣”的原理,本課采用同題材作品類比方式,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情景,通過音樂教學體驗過程的引思、激思,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積累聽覺經驗過程中,不斷發(fā)展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xiàn)能力。

  

七子之歌 篇1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2、入情入境的朗讀詩文。

  3、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詩歌是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是體會詩意,感受詩歌中的強烈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大家會唱的一起跟著唱。

  同學們喜歡這首歌嗎?一起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誰來說說從這首歌里你明白了什么?(世界上只有媽媽對我們最好,和我們最親。)是啊,媽媽是我們最親的人啦,讓你離開媽媽一天你愿意嗎?離開五天呢?一年呢?能說說理由嗎?

  看來誰都不愿意長時間的離開媽媽,可是有一個孩子離開媽媽已經有300多年了,你說他該有多可憐吶!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知道這個孩子是誰嗎?(澳門)是啊,澳門在離開媽媽的這漫長悲苦的日子里,受盡了欺凌和壓迫,就像歌里唱的像一根草,找不到幸福,找不到歡樂,更找不到安全。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七子之歌==澳門》(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詩歌,它的特點就是文字不多,篇幅不長,但是蘊含的感情卻很豐富,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能品出味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細細的品讀。

  二、品讀感悟

  (1)品讀第一句。

  1、(課件出示第一句)學生自讀讀一句。邊讀邊想:從這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匯報。

  3、“媽港”這個名字記錄了一段屈辱的歷史,澳門人民很討厭這個名字,那你能把這種厭惡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第一句)

  4、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你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懂?

  重點引導弄清:“你”和“我”分別指的是誰?師:澳門把祖國稱作母親,那他就是母親的孩子。詩人在這里用了擬人手法,說明澳門和祖國是一種血脈相連的母子關系。

  (2)品讀第二句。

  師:世界上最堅韌的力量就是母子親情,是任何力量都阻隔不了的。下面我們就來讀讀第二句,誰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學生質疑提問,全班討論解決。

  重點理解“我的肉體”和“內心的靈魂”是什么意思。同學門看看資料介紹,試著自己理解或同學間討論交流一下。

  生:“我的肉體”指的是澳門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資源,甚至包括澳門人民的人身自由。“內心的靈魂”指的是澳門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一心想著祖國的情感。

  師:我們弄懂了“我的肉體”和“內心的靈魂”,那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看看你能從中明白什么?

  生匯報。

  師: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句話道出了澳門人民的心聲,那你就把自己想象成資料中那個英勇的沈志亮,把那種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感讀出來吧。(多人次讀)

  (3)品讀第三四句

  師:在離開祖國母親的這段日子里,澳門人民最想念的人是誰?最想聽的又是什么聲音呢?讓我們齊讀第三四句。

  生匯報:澳門最想的人是生母。

  師:他是怎么樣想念生母的,用詩中的一個詞語來回答老師。(夢寐不忘)“夢寐不忘”是什么意思呢?誰有連做夢都想著一個人的經歷?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因為心里想著念著,所以才會夢寐不忘。那我們把這種深深的思念和牽掛讀出來。誰有過夢寐不忘的人,誰就先來讀。

  師:澳門最想聽的是什么聲音呢?(聽母親叫自己一聲乳名。)“乳名”是什么意思?(小名)誰有小名,告訴老師。當媽媽爸爸叫你小名時你心里什么感覺?(幸福,開心,暖洋洋的,美滋滋的)詩人但丁說過:“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澳門多么想聽媽媽叫自己一聲小名啊!如果你就是澳門,你要怎么把自己的心聲說出來呢,我們試著讀一讀三四句。(指名讀,分組讀,全班齊讀。)

  (4)、品讀最后一句。

  師:澳門盡管和祖國母親分隔了太久,盡管被列強奪去了土地和自由,但澳門人民心里一直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堅定的信念是什么?齊讀最后一句。

  生:那個堅定的信念是“我要回來!母親!”

  三、拓展深化

  1、課件播放澳門回歸時的畫面,學生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談談看完后的體會。

  2、出示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和區(qū)徽,介紹各圖案的寓意。

  3、聞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中寫了七處失地,大家知道其他六子都有誰嗎?(課件出示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師:“我要回來!母親!”不僅僅是澳門的心聲,也是其他這六子的呼喚,讓我們和這六子深情的呼喚“我要回來!母親!”,同時這也是那些圓明園里被搶走的國寶,大敦煌至今流散在外的藝術珍品的共同心聲,讓我們和他們再次高聲呼喚“我要回來!母親!”。

  現(xiàn)在只有中國臺灣與祖國母親還隔海相望,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臺灣也將滿懷欣慰的回到母親的懷抱。同學們,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和發(fā)展,我有責任,你們有責任,全世界的華人都有責任。那就讓我們師生一起懷著這份深深的感情,殷殷的期盼共同讀這首詩歌。(音樂響起)

  四、歌聲潤清

  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再次感受那歌那情。(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門》,共同跟唱。

  五、板書設計七子之歌==澳門

  澳門祖國

  兒女母親

  我要回來

七子之歌(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七子之歌》

    ●教材分析:是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的主題曲.歌詞中”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是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組詩七子之歌中每一首結尾的詩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歌旋律優(yōu)美抒情,描繪了澳門被侵略者占有,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母親懷抱...

  • 七子之歌

    本文作者:yy 發(fā)表時間:-7-11 作者單位:中學 聯(lián)系方式:05784132631 《七子之歌——澳門》3教學目標: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能夠用歌聲表現(xiàn)企盼祖國統(tǒng)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教學意圖和設想:本課是教材十三冊第一單元中的,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為:早日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本單元體現(xiàn)了回歸和盼歸兩部分內容,將這兩個內容滲透于兩課時的教學當中,以旅游景點為線索貫穿兩課時,...

  • 七子之歌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一課時)...

  •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選12篇)

    1、自學生字、詞語。2、把課文讀準確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八個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詠的過程中緊扣關鍵詞句,讀出自我感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教學重點: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

  • 《七子之歌》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授課時數(shù):1課時備課時間:年月日授課時間:年月日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

  •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選13篇)

    1、自學生字、詞語。2、把課文讀準確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八個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學習詩歌澳門教學目標: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的意思;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

  • 《七子之歌》教案設計

    授課時數(shù):1課時備課時間:年月日授課時間:年月日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一、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二、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chuàng)設情境則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

  • 《七子之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詠的過程中緊扣關鍵詞句,讀出自我感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教學重點: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

  • 七子之歌課文

    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不卡 | 91网站免费观看 | 男人用嘴舔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 女女同恋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天天日天天谢天天视2019天干 | 日本一区二区片 | 红苹果免费 | 久久精品一二区 | 搞av中文字幕| 国产女教师高潮叫床视频网站 | 人妻无码中文幕无码国产精品视一 | 国产成人免费高潮激情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19p | 亚洲素人一区二区 |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 日韩视频91 |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 一区影视 |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小蝌蚪草莓向日葵 | 日本公交车上xxxxhd少妇 | 久久六热| 国内午夜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性饥渴的农村熟妇 | 日韩中文字幕av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剧 | 91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 | 免费国产成人av | 片黄免费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美女性视频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18观看 | 永久免费看毛片 | 日韩久久久精品首页一本在线免费视频 | 2020国产成人综合网 | 欧洲色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