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 > 《七子之歌》(精選14篇)

《七子之歌》

發布時間:2023-08-28

《七子之歌》(精選14篇)

《七子之歌》 篇1

  本文作者:yy 發表時間:-7-11

  作者單位:中學 聯系方式:05784132631

  《七子之歌——澳門》3

  教學目標: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能夠用歌聲表現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門》的基礎上,能夠用適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教學重點:啟發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及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歌曲。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課件見配套課件中學一)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課件展示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師:孩子們誰能告訴我這是發生在什么時間的什么事情?生:這是發生在1999年,澳門回歸時的交接儀式現場。師:非常正確!在過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經有七個孩子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你們知道是哪七個嗎?生:有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簡介澳門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師:對,大家看一下,(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圖,介紹七子)這就是“七子”的位置圖。澳門地區位于珠江口西惻,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面積約16平方公里。澳門三面臨海,北與珠海市接壤,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現有人口40萬,其中95%以上為中國血統。(展示澳門的舊顏、新貌)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爆曬水浸貨物,進入澳門。1557年,通過賄賂守澳中國官員,得以在澳門定居。鴉片戰爭后,不斷擴大其侵略地盤,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戰凼仔島和路環島。大家請看——這就是曾經滿目創痍的澳門。(指澳門被侵略后的凄慘場面)為收復澳門,我國政府與葡萄牙政府進行了多次談判,1987年4月13日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正式恢復了對澳門的行使主權,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澳門回歸時的盛況歷歷在目,尤其是那個小女孩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震撼了全世界華夏兒女的心,讓我們再次回顧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再次聆聽那動人的歌聲!(板書課題:七子之歌——澳門) 三、學習歌曲1、教師范唱,多媒體展示音樂畫面,引導學生拍手或晃動感受音樂的情緒。2、帶著問題聽賞歌曲:你感覺這首歌曲的情緒特點是什么?表達了什么心情?(師帶表情指揮)師:歌曲欣賞完了,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生:(經過討論后自由發言)深情、激昂……表達了盼望回到祖國懷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國媽媽等。師: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生:(積極舉手發言。)師:大家說的非常好!那我們帶著這種心情演唱一下這首歌好嗎?生:(情緒飽滿的演唱歌曲。) 四、實踐創造師:在歌曲中曾幾次出現了呼喚母親?每一次有什么意義?生:(小組討論后回答)三次。第一次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達了盼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最后一次表達了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板書:思念、急切、激動。師:那你認為這首歌曲用什么樣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才能表達出這種感情呢?生:(根據自己理解自由發言。)師:那我們就按照自己的處理方案分組演唱一遍歌曲。生:(一組演唱第一樂段,二組演唱第二樂段。)師:迄今為止,離開祖國媽媽的七個孩子已經回來了六個,還有一個仍在外漂泊,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生:中國臺灣。師:是啊!中國臺灣自古就屬于中國,總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它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西南望南海,西隔中國臺灣海峽與大陸隔海相望,它是我國東南方的海上門戶,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近幾年我們也聽到過很多中國臺灣歌曲。如:《童年》、《鼓浪嶼之波》、《故鄉的云》等,你還知道哪些?生:(自由回答并演唱) 五、即興創編歌詞師:當其他六子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的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愿望。大家運用你手中的筆,在“七子之歌”的旋律基礎上把我們盼望中國臺灣回歸的心情抒發出來好嗎?生:(小組討論創編。)師:(把學生推薦的好的歌詞一起唱一唱。) 六、小結盡管祖國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但是黑頭發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從來不會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祖國永遠和他扯著筋連著脈,他們比誰都更能體會到祖國大家庭的深刻含義,讓我們一起為了祖國的統一而努力!(師生齊唱《愛我中華》,拍手走出教室。) 

《七子之歌》 篇2

  [課文說明]

  《七子之歌》是一組現代詩歌,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他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多次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更使他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更加深了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七子之歌》就是在這種背景中誕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七節。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本課所選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門》和《香港》。聞一多在《澳門》這一節里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是一個離開母親太久了的孩童。一、二句寫的是游子向母親傾訴被侮辱的經歷,抒發了母子分離幾百年,改名換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兩句詩表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

  “香港”一節寫出了香港島的地勢險要,將帝國主義列強比喻成“獰惡的海獅”,在“啖著我的骨肉嗍著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畫出了帝國主義列強貪婪兇狠的嘴臉,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運的孩子,正在“哭泣號啕”呼喚母親。

  《七子之歌》整首詩運用了反問、比喻、擬人、反復、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強化了詩的意蘊,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每節詩的最后一句反復,強烈地表達出對回歸祖國懷抱的渴望。詩歌語言平易,內容直白,那一聲聲嗚咽,足以打動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形式上整齊勻稱,又自然天成,富于節奏感和音樂美。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濃烈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涉及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以及當代重大事件,在學習課文之前,應引導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如查閱“七子”是指哪些地方,了解“七子”被迫割讓或租借的歷史,初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另外,可查找一些有關聞一多的詩文,為學習本課作好鋪墊。

  先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可以奠定課文學習的情感基調,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感情很有好處。

  1.課文引入。

  因為《七子之歌》的首節“澳門”在1999年澳門回歸之前,已經由作曲家李海鷹譜曲,并廣為傳唱,大家都比較熟悉,所以,可以用這首歌曲來引入課文。那稚嫩的童音,那與詩歌渾然一體的曲調,能激發學生對本課的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習課文創設了良好的詩的情境。

  可以在引入后,簡單介紹一下“七子”這個說法的由來,讀一讀《詩經·邶風》,讓學生略有了解。

  2.詩歌品讀。

  這篇課文的品讀,應從反復吟誦入手。重點品析《澳門》一節。

  (1)以學生為主,以引導誦讀為主。六年級的語文學習,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學習,整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提出疑問,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疑問來組織教學。教學時,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在熟悉課文的過程中,自主理解。然后交流討論,適當點撥。結合師生課前查閱的資料,理解“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等句子的含義。在反復的誦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藝術特點和情感特點,熟讀成誦。

  (2)把課文放在歷史情境中教學。這篇課文表現的是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必不可少。可在預習中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也可在課堂上簡要介紹近代的一些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理解。被列強擄去的“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3)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體會課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強烈愛國之情和歷史使命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詩人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悲憤之情充滿了整首詩歌。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每一節的最后一句都是“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表達了失地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在朗讀時,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悲憤之情,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4)通過拓展閱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順大連等其余幾“子”讓人痛心的命運。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情感。補充閱讀一些聞一多的詩歌,如《紅燭》《死水》《一句話》等等,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人,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3.識字寫字。

  本課共識字3個,學生通過自學,用形近字比較識記的方法,不難掌握。啟發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詞語。

  寫字教學中,以學生自學為主,讓他們通過觀察,說出容易寫錯的地方,引起共同的注意。

  [參考資料]

  1.作者簡介:聞一多(1899—1946年),原名聞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他出生于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斗爭。1946年,聞一多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特務殺害。出版了詩集《紅燭》《死水》等。

  2.相關歷史資料:

  1842年8月,清政府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南端割讓給英國;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葡萄牙強據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中國臺灣、旅順和大連割讓給日本。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威海衛租借給英國。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租給法國。

  到19xx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

  3.七子之歌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即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普法戰爭后割予德國,凡爾賽和約后歸還)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略)

  香港(略)

  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白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呀!讓我忙回到你膝前來,

  我要緊緊的擁抱著你的腳髁。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成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強鄰腳下的爛泥,

  母親呀,我們的昨日不堪回首,

  我們的今日更值得痛哭流涕,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原載1925年11月《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

  4.“七子”出處: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讓學生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強烈情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了解有關歷史,體會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強烈情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背誦第一節。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了解有關歷史,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強烈情感。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七子”的歷史資料。閱讀聞一多的詩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今天,咱們一起來聽一首歌——《七子之歌》。

  2.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這是澳門回歸祖國之前誕生的一首歌,這優美的音樂,這深沉的情感,把我們帶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蘊涵的內容和情感嗎?我們仿佛聽到,澳門在呼喚祖國母親,在呼喚回歸。你知道嗎,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了1999年迎接澳門回歸而作,它在1925年就誕生了。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

  5.這首詩歌的名字來源于詩經中的一首詩,表達兒子對母親撫育勞苦的感激和懷念。

  二、初讀詩歌,把詩歌讀準讀通

  1.這首詩作者是誰呢?(聞一多)

  簡介作者聞一多。可以由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資料來介紹。

  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身經歷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

  2.理解題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據搜集的資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作者把它們比作祖國的七個兒子。

  3.教師范讀詩歌。

  4.自由讀詩歌,讀準生字讀音。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畫記出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也可以先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5.同桌互相聽讀詩歌,將詩歌讀準讀通,交流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

  6.指名讀生字“澳、虜、啕”,組詞,如:澳門、俘虜、號啕

  7.指名讀詩歌,注意讀準“襁褓、啖、嗍、號啕、獰惡”的字音。

  8.交流詩歌中不理解的詞語,如:

  媽港:葡萄牙人給澳門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獰惡:(面目)兇惡。

  號啕:形容大聲哭。

  三、再讀詩歌,把課文讀流利

  1.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讀一讀詩句。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學生就課文質疑。

  如: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觀察本課要書寫的6個字,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澳:左右結構。右邊部分是“奧”字,不要多一橫。

  虜:半包圍結構。第三筆不要把“橫鉤”寫成“橫”。

  2.自由書空寫一寫。

  3.寫字并組詞。寫完后,同桌互相評價。

  五、作業

  1.把這首詩歌讀流利,讀給家人聽。

  2.找找相關的歷史資料,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認讀生字。

  聽寫生字、新詞。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出示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走進詩歌的情感世界。

  二、誦讀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一節。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澳門離開母親太久了,懷著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

  (2)從哪兒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

  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那顆中國心)

  理解“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

  (3)你還從哪兒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在讀中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了解澳門嗎?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分讀。背誦)

  過渡:“澳門”這一節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和“澳門”是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哪。

  2.學習“香港”一節。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節詩。

  理解詩中的詞語,可聯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學討論。

  有感情地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門回歸資料。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業

  1.把這兩節詩的生字詞寫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澳門一節。

  板書:

  七子之歌(節選)

  離開太久       身份雖微

  澳門香港

  夢寐不忘       地位險要

  我要回來!

《七子之歌》 篇3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 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 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 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 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 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 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注:老萬,最好花一節課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講一下,備得不好,僅做參考吧。

《七子之歌》 篇4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教學意圖和設想:

  本課是教材十三冊第一單元中的,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為:早日為實現統一祖國大業。本單元體現了回歸和盼歸兩部分內容,將這兩個內容滲透于兩課時的教學當中,以旅游景點為線索貫穿兩課時,激發學生企盼祖國早日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歌曲《--澳門》

  2、欣賞《東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

  二、   教學目的:

  在理解《--澳門》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用適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

  聆聽《東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體驗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1、因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是;早日實現統一祖國大業,因此在演唱時,應把歌曲的情感至于核心地位。

  2、演唱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性。

  教學過程 :

  1、教師:簡要的介紹澳門的歷史以及回歸事宜(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演唱一首新歌。提問:“七子”的含義?你了解聞一多嗎?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1925年3月,身在美國紐約的著名詩人聞一多有感于時事,將被帝國主義掠走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喻為七個與母親離散的孤兒,并寫出了七塊土地對祖國的眷念,澳門便是“七子”之首。

  聞一多先生在的開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提問:認真朗讀歌詞,Ma-cau是什么意思?(書上注解有答案)

  教師:放錄音,跟音樂一起唱

  (二)欣賞聲樂及器樂曲

  教師;同學們過得愉快嗎?有沒有同學出去旅游啊?都那里了,講一講?要是旅游你最喜歡到那里啊?今天老師 帶你們起一個美麗的景點-教師哼唱《東方之珠》片段,然后聽錄音。

  提問:這首作品描繪的是那里啊?

  學生:香港

  教師;大家討論一下你所了解的香港(風土人情以及地理歷史知識)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歸納,香港是中國南海之濱的一個小島,一向是中國的神圣領土。1841年鴉片戰爭后由滿清政府割讓給英國。1997年7月1日,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實行“一國兩制,港人制港”的政策。,讓學生通過音樂了解歷史,熱愛祖國!

  教師: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與回歸有關的器樂曲《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請同學們認真的欣賞,然后回答,作品中有那幾種樂器?

  學生:

  教師:復聽音樂,完成書上的練習題。

  (三)音樂實踐活動

  看錄象片段

  分組以“回歸”為主題設計活動內容(演唱組、樂器組、朗誦組)

  匯報演出:師生同唱,高潮結束

  (四)

  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想(教師補充)

  網上搜集內容“中國臺灣”(為第二課時盼歸內容作準備)

《七子之歌》 篇5

  授課時數:1課時

  備課時間:年月日

  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女兒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出示實物投影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大家看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

  (板書:澳門香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香港靈魂鳳闕吞咽哭泣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擄去黃豹獰惡啖著

  這些是本課難讀的詞,想來挑戰嗎?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4、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生字詞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澳門》這首詩。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想去了解澳門嗎?讓我們看一段錄像。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你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配樂)、男女生分讀。)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在列強的凌辱下,他離開母親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1997年7月1日0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xx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世紀20年代,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在留美期間,聞一多目睹了美國種族歧視,深為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懷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自己這種強烈的回歸情感,他寫下了這首《七子之歌》,表達了澳門、香港等地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的迫切愿望。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業設計:

  1、把這兩首詩的生字詞寫兩遍。2、感情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旅順、大連

  血脈相連不可分割思念母親盼望回歸

《七子之歌》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同學自身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俺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俺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局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俺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俺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考慮: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俺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平安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身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俺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俺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考慮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俺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俺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考慮: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自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 篇7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利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在誦讀與表達中,給學生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的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了解背景,創景激趣。

  1、播放《七子之歌》教學課件

  剛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師播放20世紀20年代香港、澳門的景象課件。

  3、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

  4、教師小結。

  二、介紹作者,點燃激情。

  1、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資料。

  2、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為了抒發這種迫切的愿望,聞一多先生創作了這組詩《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看準字形,讀準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⑴、教師指正讀音。

  ⑵、理解詞語意思。

  ⑶、讀詞語。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朗讀《澳門》。

  2、在這首詩中,還有你不理解的詞語嗎?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從哪體會到的?

  4、練習朗讀。

  5、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6、配樂齊讀。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過渡語。

  2、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去學習《香港》和《澳門》,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逐首交流匯報:

  ⑴、抽小組讀,評議。

  ⑵、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

  ⑶、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⑷、教師小結。

  六、品讀體悟,吟誦表達。

  1、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

  3、齊讀三首詩歌。

  七、拓展思維,放飛想象。

  1、你知道香港和澳門是什么時候回歸的嗎?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3、那么,假如聞一多先生此刻就在現場,看到這樣的盛世,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七子之歌》 篇8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教學設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_ 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教學設計>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 香港 靈魂 鳳闕 吞咽 哭泣 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 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 擄去 黃豹 獰惡 啖著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 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指名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 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七子之歌》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2、入情入境的朗讀詩文。

  3、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詩歌是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是體會詩意,感受詩歌中的強烈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大家會唱的一起跟著唱。

  同學們喜歡這首歌嗎?一起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誰來說說從這首歌里你明白了什么?(世界上只有媽媽對我們最好,和我們最親。)是啊,媽媽是我們最親的人啦,讓你離開媽媽一天你愿意嗎?離開五天呢?一年呢?能說說理由嗎?

  看來誰都不愿意長時間的離開媽媽,可是有一個孩子離開媽媽已經有300多年了,你說他該有多可憐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這個孩子是誰嗎?(澳門)是啊,澳門在離開媽媽的這漫長悲苦的日子里,受盡了欺凌和壓迫,就像歌里唱的像一根草,找不到幸福,找不到歡樂,更找不到安全。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七子之歌==澳門》(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詩歌,它的特點就是文字不多,篇幅不長,但是蘊含的感情卻很豐富,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能品出味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細細的品讀。

  二、品讀感悟

  (1)品讀第一句。

  1、(課件出示第一句)學生自讀讀一句。邊讀邊想:從這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匯報。

  3、“媽港”這個名字記錄了一段屈辱的歷史,澳門人民很討厭這個名字,那你能把這種厭惡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第一句)

  4、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你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懂?

  重點引導弄清:“你”和“我”分別指的是誰?師:澳門把祖國稱作母親,那他就是母親的孩子。詩人在這里用了擬人手法,說明澳門和祖國是一種血脈相連的母子關系。

  (2)品讀第二句。

  師:世界上最堅韌的力量就是母子親情,是任何力量都阻隔不了的。下面我們就來讀讀第二句,誰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學生質疑提問,全班討論解決。

  重點理解“我的肉體”和“內心的靈魂”是什么意思。同學門看看資料介紹,試著自己理解或同學間討論交流一下。

  生:“我的肉體”指的是澳門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資源,甚至包括澳門人民的人身自由。“內心的靈魂”指的是澳門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一心想著祖國的情感。

  師:我們弄懂了“我的肉體”和“內心的靈魂”,那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看看你能從中明白什么?

  生匯報。

  師: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句話道出了澳門人民的心聲,那你就把自己想象成資料中那個英勇的沈志亮,把那種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感讀出來吧。(多人次讀)

  (3)品讀第三四句

  師:在離開祖國母親的這段日子里,澳門人民最想念的人是誰?最想聽的又是什么聲音呢?讓我們齊讀第三四句。

  生匯報:澳門最想的人是生母。

  師:他是怎么樣想念生母的,用詩中的一個詞語來回答老師。(夢寐不忘)“夢寐不忘”是什么意思呢?誰有連做夢都想著一個人的經歷?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因為心里想著念著,所以才會夢寐不忘。那我們把這種深深的思念和牽掛讀出來。誰有過夢寐不忘的人,誰就先來讀。

  師:澳門最想聽的是什么聲音呢?(聽母親叫自己一聲乳名。)“乳名”是什么意思?(小名)誰有小名,告訴老師。當媽媽爸爸叫你小名時你心里什么感覺?(幸福,開心,暖洋洋的,美滋滋的)詩人但丁說過:“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澳門多么想聽媽媽叫自己一聲小名啊!如果你就是澳門,你要怎么把自己的心聲說出來呢,我們試著讀一讀三四句。(指名讀,分組讀,全班齊讀。)

  (4)、品讀最后一句。

  師:澳門盡管和祖國母親分隔了太久,盡管被列強奪去了土地和自由,但澳門人民心里一直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堅定的信念是什么?齊讀最后一句。

  生:那個堅定的信念是“我要回來!母親!”

  三、拓展深化

  1、課件播放澳門回歸時的畫面,學生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談談看完后的體會。

  2、出示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介紹各圖案的寓意。

  3、聞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中寫了七處失地,大家知道其他六子都有誰嗎?(課件出示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師:“我要回來!母親!”不僅僅是澳門的心聲,也是其他這六子的呼喚,讓我們和這六子深情的呼喚“我要回來!母親!”,同時這也是那些圓明園里被搶走的國寶,大敦煌至今流散在外的藝術珍品的共同心聲,讓我們和他們再次高聲呼喚“我要回來!母親!”。

  現在只有中國臺灣與祖國母親還隔海相望,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臺灣也將滿懷欣慰的回到母親的懷抱。同學們,祖國的和平,統一和發展,我有責任,你們有責任,全世界的華人都有責任。那就讓我們師生一起懷著這份深深的感情,殷殷的期盼共同讀這首詩歌。(音樂響起)

  四、歌聲潤清

  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再次感受那歌那情。(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門》,共同跟唱。

  五、板書設計七子之歌==澳門

  澳門祖國

  兒女母親

  我要回來

《七子之歌》 篇10

  課題:

  課型:綜合課

  教材分析:這是CCTV專題片《澳門歲月》主題歌,它反映了人民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和迫切盼望回歸的愛國之心。歌詞選自愛國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的《七子之歌》組詩。全曲分為三部分:1,天真可愛的童聲獨唱,傾訴“不忘生母”的無限深情。2,中間的高潮合唱聲部重復演唱“三百年來........”達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復吟唱“我要回來”反映澳門同胞迫切回歸的依戀之情和愛國心。

  教學目的:指導學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發學生對生活,對祖國的熱愛,培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1.了解4/4拍的強弱關系,把握好切分音的節奏。2.歌曲的情緒體驗,用優美純凈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緒,格調的把握。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教學卡片,鋼琴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聽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進入教室。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新課:

  師:剛才同學們聽的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師:這首歌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

  生:表現了人民不畏壓迫,起來反抗的精神。

  師:很好,由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們的堅定信念,他們這樣奮起抗戰,為的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收復失地。

  在歷史上,我們國家有名的七個地方都曾被帝國主義侵略者占領,至今有的地方還未回歸。,聞一多先生

  在1925年還專門為這七個地方創作了《七子之歌》組詩。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的歌詞就出自組詩,歌曲的

  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門〉。出示歌曲卡片。

  2,欣賞歌曲,讓學生欣賞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樣的情緒情感來演唱的?(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是用樸實

  深情的情感來唱)

  3,朗讀歌詞。(結合剛剛說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誦歌詞,并說明全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

  民對祖國母親無限眷戀之情,和迫切回歸的愛國之心。)

  4,模唱。(1),播放音樂〈七子之歌〉歌曲,讓學生跟隨音樂,輕聲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樂,讓學生用“拉”模唱。

  5,學唱歌曲。(1),師:同學們唱的很好,下面老師范唱一遍,大家感受以下其中的強弱關系。(教師演唱)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對,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強弱關系呢,也就是強、弱、次強、弱。

  (教師板書強弱關系)

  師:全曲呢還有一個典型節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生回答第五小結)

  師:對,它是一個切分節奏。。。(講解切分節奏的拍子幾強弱關系)

  (2),找出學生喜歡的歌曲先教唱。

  (3)教唱全曲。

  (4)帶領學生完整的唱一遍。

  三,復習鞏固:

  1、分組接唱歌曲。(男女組)

  2、師:同學們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開四組,你們根據自己對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別用多種形式把它表現

  出來。(可以有演唱打擊組、朗誦節奏組等)

  3、師:同學們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帶上歌曲的情緒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結:這首歌曲在澳門回歸的日子里,響遍了大江南北,那滿懷深情的主旋律,幾乎家喻戶曉。今天咱們學習這

  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顆愛國心的同時,還要有愛國的能力。怎樣才有愛國的能力呢?這就要求大家立足

  現在,努力學習,增長知識、才能,將來用大家的能力報效祖國,建設祖國!

《七子之歌》 篇11

  教學目標:

  一、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二、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知道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板書:夢寐不忘)

  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

  (2)學生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作者所寫的: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

  三、面對現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會實現,讓我們在分享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cai課件出示《鄉愁》)全體輕聲朗讀。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夢寐不忘     聲聲呼喚  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悲憤)  戰歌高唱

《七子之歌》 篇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 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

  補充資料:本文是作者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出示實物投影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大家看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

  (板書:澳門 香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 香港 靈魂 鳳闕 吞咽 哭泣 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 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 擄去 黃豹 獰惡 啖著

  這些是本課難讀的詞,想來挑戰嗎?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 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4.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生字詞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澳門》這首詩。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想去了解澳門嗎?讓我們看一段錄像。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你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配樂)、男女生分讀。)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在列強的凌辱下,他離開母親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1997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1997 年7月1日0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xx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 世紀20xx年代,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在留美期間,聞一多目睹了美國種族歧視,深為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懷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自己這種強烈的回歸情感,他寫下了這首《七子之歌》,表達了澳門、香港等地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的迫切愿望。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業設計:

  1.把這兩首詩的生字詞寫兩遍。

  2.感情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七子之歌》 篇13

  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 知識與能力:

  1.生字:認識認字表中13個生字,會寫寫字表中8個生字。

  2.詞句:能結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3.閱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4.寫作:學習作者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改寫詩歌片斷。

  5.口語交際: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 過程與方法:

  1.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2.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手段搜集課文相關資料。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的北京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詞,重點學習理解《澳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解題導入:

  1.孩子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門》)

  2.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七子之歌》)

  3.通過課前預習,孩子們還了解了哪些知識?(這首歌是寫澳門的)(板書:澳門)(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聞一多生平的相關資料。)

  4.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一播出就引起了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1999年12月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一位著名詩人所寫的《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這位詩人就是我國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板書:聞一多)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請孩子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4.課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個地方?(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課檢演示:七子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為什么把這七個地方叫作七子?(作者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這七個地方看作是七個祖國的兒子,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這是聞一多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一共有七首,課文中選用了其中的三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在黑板上寫出巡視中發現學生讀不準、容易讀錯的字詞,如:襁褓、擄去、獰惡、啖著、鳳闕、氤氳等)

  3.在讀書的過程中,老師發現這些字詞成了我們讀通讀懂課文的攔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來挑戰?(指名讀詞,全班訂正)

  4.把這些字詞放回到課文中,孩子們能讀好嗎?(全班齊讀課文)

  5.小結過渡:孩子們生字詞語掌握得很好,課文讀得很流利,下面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課文,真正讀懂課文。首先讓我們走進澳門吧!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請一位同學讀《澳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首詩中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請用筆在書上做好勾畫批注。

  2.學生交流感想:

  (1)(我從“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和“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這兩句話知道了了澳門離開祖國母親的太久了,足足有三百年,而且我知道 “夢寐不忘”的意思就是“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從這里我體會到澳門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

  你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關鍵詞語來理解,這是理解文章的一種好方法,其他孩子趕快把他說的重點部分勾畫下來并作上批注。(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

  孩子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我們一起來有感情讀讀這兩句話。(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我從“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句話中體會到澳門雖然被殖民者搶去了,但它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靈魂,它的那顆中國心始終不變。)

  是啊!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愛國情啊!你能把這種感情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生讀)全班孩子學著他的樣子來讀讀。

  (3)(我從課文第一句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知道了澳門被殖民者奪去之后,還被改了一個名字叫“媽港”,但它始終牢記自己的真名是“澳門”,它時時盼望著祖國母親叫自己的真名“澳門”,所以詩歌最后寫道:“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是兒子對母親的呼喚。)

  你體會得真好,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我要回來”,那種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生讀)誰還想來試試?(齊讀。)

  四、入情入境,點燃激情

  1.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在澳門的媽閣廟前登陸,他們就把澳門稱為“媽港”,英文為“macao”。但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甚至全中國人,會喜歡這個名字嗎?(不會)為什么?(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這名字代表著屈辱)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2.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每一個澳門人,不!每一個中國人永遠牢記的日子——澳門這個離開媽媽四百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課件演示:澳門回歸的盛況及澳門的著名風景)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美麗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升起,高高飄揚的時候,當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和侯華宣誓就職的時候,澳門歡騰了!濠江沸騰了!慶典的禮炮,又一次為祖國的盛事鳴響;美麗的梨花,再一次為民族的團圓怒放。大街小巷處處充滿濃烈的喜慶氣氛,到處是歡慶的人群。人們盡情抒發滿腔的喜悅,已經是凌晨四點多重了,澳門依然人聲鼎沸,一片歡歌笑語。

  五、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也在這歡樂的現場,親眼見證澳門的回歸,他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自由發言)

  2.請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筆,學習文藝多先生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把澳門回歸是地感受寫下來吧!(指導學生改寫課文)

  3.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議。

  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今天,我們可以告慰聞一多先生,他夢寐以求的“七子”回歸,已逐一實現。這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祖國強大的結果;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這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放歌曲,學生齊唱)

  2.背誦詩歌。

  3.搜集《七子之歌》的另外幾首來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繼續學習課文,重點學習《香港》和《臺灣》。

  教學過程:略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聞一多

  澳門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香港               地位險要

  中國臺灣               珍珠一串    愛國之情

  教學設計說明:

  《七子之歌》組詩是聞一多先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時目睹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而創作的愛國詩篇。作者運用擬人手法,把祖國比作母親,把被列強侵占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等祖國寶貴的領土比作離開母親的七個孩子。全組詩歌以簡樸直白的語言表達了澳門、香港、中國臺灣等地飽受凌辱和苦難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母親懷抱的急切愿望,抒發了他們(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愫。詩中那一聲聲飽含血淚的嗚咽、呼喚,深深打動著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因此在設計是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注重課前預習中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現在的學生遠離戰爭年代,根本沒有受過大苦大難,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與希中搜集資料,讓學生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會感悟是個所御寒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創設情景,注重學生思想感情的啟迪與熏陶。在教學中通過播放《七子之歌·澳門》的音樂,重溫澳門回歸那激動人心的場面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情景,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觀看澳門、香港回歸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課后布置學生搜集《七子之歌》的其他幾首來讀讀等,都是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的好方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子之歌》 篇14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七子之歌》

    ●教材分析:是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的主題曲.歌詞中”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是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組詩七子之歌中每一首結尾的詩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歌旋律優美抒情,描繪了澳門被侵略者占有,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母親懷抱...

  • 七子之歌

    本文作者:yy 發表時間:-7-11 作者單位:中學 聯系方式:05784132631 《七子之歌——澳門》3教學目標: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能夠用歌聲表現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教學意圖和設想:本課是教材十三冊第一單元中的,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為:早日為實現統一祖國大業。本單元體現了回歸和盼歸兩部分內容,將這兩個內容滲透于兩課時的教學當中,以旅游景點為線索貫穿兩課時,...

  • 七子之歌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一課時)...

  •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選12篇)

    1、自學生字、詞語。2、把課文讀準確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八個字,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詠的過程中緊扣關鍵詞句,讀出自我感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教學重點: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

  • 《七子之歌》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授課時數:1課時備課時間:年月日授課時間:年月日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

  •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選13篇)

    1、自學生字、詞語。2、把課文讀準確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八個字,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學習詩歌澳門教學目標: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的意思;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

  • 《七子之歌》教案設計

    授課時數:1課時備課時間:年月日授課時間:年月日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一、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二、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

  • 《七子之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詠的過程中緊扣關鍵詞句,讀出自我感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教學重點: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

  • 七子之歌課文

    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 小學音樂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少妇BBB凸凸凸BBB按摩 | 免费在线a级片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 麻豆最新国产剧情AV原创 |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 |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 高清国产视频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理论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亚洲三区久在线观看 | 激情黄色一级片 | 91干干 | 国产肛交视频 | 91网站免费观看 | 欧美综合人人做人人爱 | 日本视频又叫又爽 | 国产单亲乱视频 |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 | 亚?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youjizzcom中国熟妇|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刘亦菲 | 日韩精品视频播放 | 浪荡艳妇爆乳JUFD汗だく肉感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四虎 | 91亚洲福利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 午夜激情四射影院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91久久久久久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人成看黄久久久久久久久 | 女人屁股大啪啪起来舒服么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国产精品成人 | 黄色a一级毛片 | 日本熟妇人妻中出 |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免费专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