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單元說明(通用3篇)
第一單元單元說明 篇1
第一單元
單元整體說明
◆單元教材分析
散文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抒情散文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散文。散文的
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形散神不散。本單元的教學中,在反復默讀和朗讀的基礎上,要
提醒學生注意散文的這個特點,并讓學生思考每篇散文的這個特點是怎樣表現出來
的。
作為新課標精神的載體,本單元更注重讓學生細細品味作品的語言美,潛心聆
聽作者的心聲,因此教師能否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散文所表達的美好情感之中,是教
學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判斷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為達到最好的教
學效果,教師應該特別注意讓學生采用默讀和朗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反復體會文章
蘊涵的情感。
本單元共選了四篇抒情散文,有托物言志的,也有直抒胸臆的,多是散文中的佳
作和精品。第一篇是茅盾的《白楊禮贊》,第二篇是陸蠡的《囚綠記》,第三篇是鄧穎
超的《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第四篇是伊瓦什凱維奇的《草莓》。從作者來看,有
中國的,也有外國的;從教學要求上看,前兩篇是教讀,后兩篇是自讀,分布合理,重
點突出,難易適當,便于學生學習。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會加深對散文的認
識,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對新學期的語文課更加熱愛。
◆單元整體目標
1.通過學生反復默讀和朗讀,達到潛心聆聽作者心聲、體會散文美好而獨特的意
境的目的。學生在閱讀時要自覺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閱讀抒情散文的一個
基本要求。
2.體會并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散文的題材可以十分廣泛,山川風物,日月
星辰等,都可以寫入散文。散文的寫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敘事,也可以記人寫景,但是散文的中心是不會變的。本單元是抒情散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
注意散文的這個特點。
3.學生的知識、能力應得到提高,情操應得到陶冶,思想應得到教育。本單元的
幾篇文章都是名篇,不但語言優美、情感豐富,而且都有著特定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注意到這一點。
◆單元重難點一覽
重點
難點
1.鞏固學過的散文知識,理解掌握散文
的基本特點。 。
2.練習運用默讀和朗讀的閱讀技巧,提
高理解散文的能力。
3.品味作品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
4.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象征手法的,學
習文中的排比句和反問句。
1.對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的準確理
解和把握。
2.這四篇散文雖都是抒情散文,但各自
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各有特點,對
其把握是-二個難點。
3.對寫作背景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4.排比句式和反問的修辭格。
◆單元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的散文知識沒有系統化,帶有很強的零碎性,特別是對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理解不夠深刻。在閱讀方法上,九年級學生是可以較好地運用默讀和朗讀兩種方法的,反復閱讀后是可以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的。教師也應該加強對課文背景知識的介紹,并在難點問題上對學生進行點撥。
◆單元教學建議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為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服務。教師應該牢固樹立這種思想。散文往往題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托物抒情,學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散文就必須多讀,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建議如下: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散文的積極性,讓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或被迫地學習,這就需要提高講課的趣味性。
2.注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
3.散文的語言都是十分優美的。課堂上要運用朗讀帶,也有必要找同學朗讀一段或幾段,讓學生細細體會散文的意境。
4.在介紹背景知識時可以播放一些音樂或電影片斷,以便學生理解文章,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單元課時分配共7課時第l課 《白楊禮贊》 2課時第2課 《囚綠記》 2課時第3課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 l課時第4課 《草莓》 1課時
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一) 1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說明 篇2
青青子衿
篩選信息的能力是現代社會需要的閱讀能力。
文章是信息的載體,閱讀文章,往往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吸收它負載的信息,而需要根據閱讀目的,迅速而準確地篩選出有關信息。例如,閱讀《改造我們的學習》,可以只篩選文章的主要觀點,也可以只篩選文章使用的論據,還可以只篩選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當然也可以幾項兼而有之。閱讀目的的確定,一般應當與文章的主要特點一致。例如《物種起源〉導言》,當然首先要了解《物種起源》的主要內容,篩選出有關語句。這種有目的的閱讀活動,可以稱之為“篩選性閱讀”。
怎樣訓練篩選信息的能力呢?
一、要有明確的閱讀目的,并貫徹閱讀活動的始終。
這項要求說來簡單,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閱讀時要全社貫注,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有關內容上,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假如閱讀過程中容易被“意外”的發現吸引,。上某個內容引起了聯想等等,這樣,篩選的質量肯定會受影響。有明確的閱讀目的,才能逐漸養成強烈的篩選意識,形成較強的篩選能力。
二、要培養辯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首先,要學會辨析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一般內容。速讀(瀏覽)一遍文章,就應當能夠作出正確判定。例如,速讀(瀏覽)一遍《〈物種起源〉導言》,就應當能夠判定第4至第7段是文章 主要內容,那么,正確篩選〈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和觀點就有了扎實的基礎。其實,辨析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一般內容,就是對文章內容的篩選。
其次,要會辨析內容的性質,會辨析內容之間的關系。例如 ,要分清哪些內容是觀點,哪些內容是材料;要弄清文章提出了哪些概念,對這些概念作了怎樣的解說;要正確判定內容之間論證與被論證,說明與被說明,原因與結果,前提與結論等關系。例如讀了〈改造我們的學習〉,分不清論點、論據 ,不清楚文章幾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篩選信息便無從談起。
三、要培養辨析文章語言的能力。
辨析語言的能力表現在很多方面,最基本的是兩項能力,一是準確把握語句表達的信息,二是全面把握語句表達的信息。
“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闭勥@個句子,不能忽略或看錯“日益”一詞,因為,正是這個詞語,表達著這個句子的主要信息。
全面把握語句表達的信息,需要對語句作細致嚴密的分析。例如:
“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如果一位博物學家,對于生物相互間的親緣關系、它們的胚胎的關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質期內出現的程序等等事實,加以思考,那么,我們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這個長句信息量很大,怎樣分析呢?
1、從全句看,主要信息是生物的種、變種,是由以前別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2、這個主要信息可以分為兩個要點。其一,生物的種、變種,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其二,批判了認為生物的種、變種是分別創造出來的這種錯誤觀點。
3、不能忽略這樣一個信息“點”:上述認識僅僅是“推想”。
4、這個“推想”建立在對于生物相互間的親緣關系——事實的思考的基礎上。經過這樣一番分析,才全面把握了這個長句的信息。
篩選信息,歸根到底是對語言的篩選。因此,要下工夫訓練辨析語言的能力。
上面談的三個方面,可以看作培養篩選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只要堅持訓練,一定能提高篩選信息的能力。
第一單元單元說明 篇3
蘇教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
單元整體說明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內容是“自然山川”,著重領略和要求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是“吟哦諷誦”,要求學生能通過吟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所表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寫景散文。其中第一、四兩課都比較短,文字上沒有太大障礙,可讓學生自讀,自行解疑,輔之以共同討論。第二課是由俄文翻譯過來的,除了開頭、結尾兩部分以外,中間部分是順著溪水流向寫下來的,依據作者的感悟劃分層次,在弄清文章結構時,教師要適當加以指導。第三課是旅游風光篇的解說詞,作為文字材料來學習還是第一次。
“綜合學習和探究”有單元內綜合,也有課內外綜合;有的是思考型,有的是討論型,活動方式和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寫作與閱讀教學,關鍵在于把握和運用寫景文章整體構思的方式,收集、整理、運用材料,以及寫景角度的選擇和轉換。
單元整體目標
1.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學習和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掌握文章吟哦諷誦的要領,進一步學會通過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入體味作者的感情,并有所感悟。.. 3.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自然是人類之友,人類裝點自然,并從自然中得到感悟、發現自我,從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審美能力。
4.學習從各種渠道搜集、篩選和組織材料,并運用到寫作中去;能用流暢的口語介紹本地的風景、特產、風俗和民情。
◇單元重難點一覽
重點
難點
1.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咱然
是人類之友。
1.學習和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
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掌握文章吟哦諷誦的要領,學會通
過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人體
味作者的感情,并有所感悟。
3.學習從各種渠道搜集、篩選和組織
材料,并運用到寫作中去。
2.能用流暢的口語介紹本地的風景、
特產、風俗和民情。
3.從自然中得到感悟,發現自我,從而
提升人格精神和審美能力。
◆單元學情分析
通過兩年的初中學習,學生已經閱讀了相當數量的散文,具備了一定的散文知識和誦讀技巧。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能夠結合課后思考題和教師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作探究活動。九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獨立的審美鑒賞能力,能夠從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和啟示,提高自己的精神品格。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寫景散文,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領會和掌握“吟哦諷誦”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通過反復的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在課堂上和課后都要求學生多誦讀,誦讀的方式力求多樣,并注意把誦讀和思考結合起來。
1.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課文,從反復吟誦中了解作品所寫的各個自然風景的個性特點,體會它們給予人們的種種啟示。
2.把握和運用寫景文章整體構思的方法,以及寫景角度的選擇和轉換。
3.理清作者思路,在弄清文章結構時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
4.讓學生先進行自讀,自行解決疑難,對重要的問題進行共同討論。
◆單元課時分配
共7課時
第1課《鼎湖山聽泉》 2課時
第2課《林中小溪》 2課時
第3課《飛紅滴翠記黃山》 l課時
第4課《畫山繡水》 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