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
背景材料1. XX年2月8日《解放軍日報》載文:步入XX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仍在蔓延,衰退的寒流籠罩了歐美等國經濟。在這場危機中,全面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國雖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由于黨中央、國務院積極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應對措施,繼續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2. XX年1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XX年會上發表的題為《堅定信心,加強合作,推動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的特別致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場全球性的挑戰,戰勝這場危機要靠信心、合作和責任。
3.中國改革開放30年間,國際上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至少發生了百次以上。可以說,我們在多次具有國際影響的金融危機中化險為夷的事實,已經反復驗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4. XX年1月27日至2月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展開了主題為“信心”的歐洲之行,出訪了瑞士、德國、西班牙、英國和歐盟總部,并出席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XX年會。
中考命題預測
1.我國政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來源于哪里?
來源于中國政府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來源于改革開放30年形成的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制;來源于中國有一個穩健的金融市場體系;來源于中國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回旋余地;來源于政府堅決果斷的決策,包括決策的力度和決策的速度;來源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等等。
2.總理以“信心”為主題的歐洲之行取得圓滿成功表明了什么?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各國密切合作、加強交流,符合時代要求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2)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世界經濟已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這要求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共克時艱。
(3)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我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府積極承擔應盡責任,果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5)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促進世界和諧。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致力于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3.如何理解“戰勝這場危機要靠信心、合作和責任”?
(1)堅定信心是戰勝危機的力量源泉。
在困難面前,各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景有信心,國家領導人和各國人民對自己的國家有信心,企業對投資有信心,個人對消費有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國際社會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繼續采取措施,盡快恢復市場信心。
(2)務實合作是戰勝危機的有效途徑。
社會生活離不開團結合作。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各國只有加強合作、攜手努力,才能有效應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
(3)承擔責任是戰勝危機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各國政府要堅定、勇敢、負責地承擔起責任,既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負責,也對國際社會負責。這對于穩定金融秩序、防止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加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