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教案
第一課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教案一、內容及分析
本框要學習的內容“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指的是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其核心是了解責任的概念,責任的來源,理解它關鍵是要知道自己對自己負責,同時社會成員中的每個成員也應對他人負責,了解不負責任的后果。學生已經在認識自我,學會與他人交往,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基礎上,學會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國家社會負責,樹立責任意識,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由于它與前面的教學內容有直接的聯系,所以本框在本課有主導地位,并有具體的案例說明一般概念的作用,了解什么是責任,責任的來源是本學課自覺承擔責任的核心。教學的重點,責任的概念,履行責任對他人和自己的好處,怎么承擔責任,解決重點的關鍵是了解責任的來源。
二、目標及分析
1、目標定位
(1)理解責任的來源,能夠隨著角色的變換,調節角色行為,承擔不同的責任。
(2)記住責任的含義,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責任是不應該某些事情。
(3)會用責任來源,分清自己每天承擔著哪些責任。
2、目標分析
(1)理解責任的含義,就是指自覺承擔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記住責任的來源:就是指對他人的承諾、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的要求、法律規定、傳統習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則等。
(3)會用責任含義,評估自己的行為,就是指我們有哪些是負責的表現?哪些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懂得有些責任即使不是自愿選擇的、也應盡力承擔好,增強責任意識。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責任”的概念模糊,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有的同學把責任看作是對成人、職業人員的道德要求,似乎與青少年沒有聯系,有的同學對責任認定的范圍比較狹窄,認為只有法律規定的才是責任,其他的都不是責任。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理解什么是責任,關鍵是明確我們每天無時不在履行責任。
四、教學支持條件
本節課不使用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 什么是責任,責任來源于什么?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一種責任,我們每個人每天從早開始一直都在承擔著責任,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這種承諾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題一有人說:“社會責任是孤立的,每個人的社會責任都可以單獨存在!边@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變式練習 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使玉樹縣城變成一片廢墟,余震還未結束,救援工作開始了,請你想想在救災過程中,哪些人承擔責任?這些人分別承擔什么責任?他們之間是孤立的承擔責任還是有聯系?
師生活動
(1)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和不應該做某事,家務事我可以不做嗎?
不可以,因為父母撫養我們,為我們付出了許多,他們每天都在承擔責任,而社會生活中的“我”也應為他人承擔責任,如果沒有他們為我們承擔責任,我們不可能健康成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責任感。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對他人負責,我對自己負責,同時也就是對他人負責,社會負責。
(2)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這種承諾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責任來自于對他人的承諾,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的要求,除了這些還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