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10 、黨的基本路線:制定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點: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1)含義: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2)原因: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才能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
12、四項基本原則(1)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2)為什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如果動搖了其中任何一項,都會動搖這個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事業。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因此,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13、改革:(1)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2)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得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 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14、對外開放的必要性:第一,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 ,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增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第二,在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第三,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要以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第四,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必然選擇。
15、如何實行對外開放:第一,要實行多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第二,要正確處理好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對外開放有利于現代化建設,可以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對外開放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靠外國來實現現代化,獨立自主也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被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要把對內搞活 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第三,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先進的東西,又要地址腐朽的東西。第四,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6、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的提升,人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我國的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的增強,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的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