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精選2篇)
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篇1
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1、當今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抓住機遇,實行改革開放,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國家強了起來。當今世界,中國是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月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
2、 應該如何看待我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在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歡欣鼓舞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們沒有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績而懈怠,沒有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3、我們應該怎樣面對當今的國際局勢:當今世界,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只有在認清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在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前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體現: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發展不平衡(還存在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科學技術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還不完善;還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發面。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初級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7、為什么我國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決定的:第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決定了初級決斷的長期性。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中國的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新中國經濟建設起點低,基礎差,這就決定了我國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第二,我國現實的國情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從總體上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還不完善。這表明,要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三,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當今世界,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的多極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這就使我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經歷很長時間才能夠建立起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所要求的物質基礎,而在這之前,我國只能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總之,任何社會都有一個生長、發展和成熟的過程。
8、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為什么要長期堅持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 ,力量之源;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使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0 、黨的基本路線:制定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點: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1)含義: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2)原因: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才能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
12、四項基本原則(1)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2)為什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如果動搖了其中任何一項,都會動搖這個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事業。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因此,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13、改革:(1)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2)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得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 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14、對外開放的必要性:第一,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 ,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增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第二,在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第三,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要以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第四,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必然選擇。
15、如何實行對外開放:第一,要實行多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第二,要正確處理好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對外開放有利于現代化建設,可以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對外開放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靠外國來實現現代化,獨立自主也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被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要把對內搞活 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第三,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先進的東西,又要地址腐朽的東西。第四,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6、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的提升,人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我國的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的增強,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的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17、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第一,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第二,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思想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順利前進;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更好的解放發展生產力,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思想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第三,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的;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只要發展,才能解決中國自身內部的一切問題,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穩定的社會環境離不開改革和發展,改革和發展是造就穩定社會環境的物質基礎。)第四,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8、我國的民族狀況在: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歷經幾千年的民族遷徙、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面貌。少數民族含義:由于漢族以外的其它民族人口相對較少,習慣被稱為少數民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相應得自治區域,由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新時期的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關系: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我們應當怎樣維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自覺履行這一責任和義務,就要尊重個民族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字、風俗習慣。
19、愛國統一戰線構成: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作用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20、一國兩制(1)含義:是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中國臺灣作為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設立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除在外交、宣戰、國防、媾和方面服從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中國臺灣行政區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2)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意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國家學說,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結構形式;創造性的把和平共處的原則用來處理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為國家處理內部問題提供了好辦法;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并付諸于實踐,極大地促進了海峽兩岸的關系發展,有利于港、澳、臺的繁榮穩定,有利于祖國的和平統一。(3)為什么說行為不得民心?臺灣同胞同祖國大陸同胞是同根同祖、血脈相連的;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4)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5)作為大陸學生,維護祖國統一,我們能做些什么?積極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努力學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篇2
課題:第一單元第三課: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
第二課時:黨的基本路線
學習目標:
1.掌握黨的基本路線極其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及其意義;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及其重要地位;改革開放的重要地位;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2.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好地理解黨的基本路線及有關方針、政策。
3.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的真情實感。
知識準備(預習提綱):
1. 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是什么?核心內容是什么?
2.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 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4. 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
5. 為什么要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怎樣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課內導學: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制定依據:①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 這一基本國情。
②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具體內容:
(3)核心內容: ,即“ , ”。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①含義: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 ,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 擺在首要地位。
②意義或原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 ,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 。
3.四項基本原則
①內容
。
②意義或原因:四項基本原則是 ,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 。
4.改革開放
意義或原因:改革開放是 ,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 。
二、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1. 原因或重要性:
(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
。
(2)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 ,是實現科學發展的 。
2.要求:①把 同 、 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正確處理好 、 、 三者的關系。
③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小結與回顧: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其核心內容是什么?核心內容的含義及重要意義?
2.為什么要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怎樣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第二單元:第三課黨的基本路線 作業(no007)
姓名: 班級:
一、鞏固練習:
單項選擇:
黨的基本路線是在黨的不同歷史時期根據國情所制定的指導一切工作的總方針、總政策,也稱總路線。
據此回答1~5題。
1.中國共產黨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依據是( )
a.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b.科學發展觀
c.我國現階段的奮斗目標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要實現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和長治久安,根本要求是( )
a.堅持改革開放 b.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c.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d.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其中“一個中心”是( )
a.四項基本原則 b.改革開放 c.經濟建設 d.文化建設
4.“文化大革命”給我國經濟造成了5000億美元的損失,其間經濟發展基本停滯不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社會趨向穩定,經濟增長迅速,綜合國力一躍為世界第四位,這一對比表明 ( )
a.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 b.改革必將帶來混亂
c.保持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d.發展是穩定的前提
5.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 )
a.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堅持改革開放
達 標 檢 測
一、 單項選擇題
1.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是 ( )
a.經濟建設 b.黨的基本路線 c.四項基本原則 d.改革開放
2.下列對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中“一個中心”理解正確的是
①“一個中心”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
③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等于只搞級經建設,不管其他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3.下列關于改革開放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
a改革開放是立國之本 b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c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d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二、 材料分析題
4.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某校九年級(1)班興趣小組走訪了退休職工王爺爺家,了解改革開放30年來居民生活的變化,并就相關問題和王爺爺進行了探討,請你一起參與。下表是同學走訪時所做的記錄。
年份 全年家庭收入(元) 全年家庭支出(元)
工資收入 其它收入 食品支出 其他支出
1978年 400 0 300 100
1995年 6000 3000 3
XX年 3600 15000 10000 25000
(1)透過以上記錄,你發現王爺爺家發生了那些變化?
(2)在走訪中,王爺爺深有感觸地說:“正是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才使我們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認為有道理,請指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3)在大家與王爺爺的座談中,小明同學感慨地說:“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國家今后必須抓住改革開放這個工作中心。”同學們認為小明的說法是片面的,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說服了他。你認為同學們是怎樣告訴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