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17、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第一,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第二,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思想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順利前進;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更好的解放發展生產力,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思想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第三,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的;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只要發展,才能解決中國自身內部的一切問題,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穩定的社會環境離不開改革和發展,改革和發展是造就穩定社會環境的物質基礎。)第四,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8、我國的民族狀況在: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歷經幾千年的民族遷徙、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面貌。少數民族含義:由于漢族以外的其它民族人口相對較少,習慣被稱為少數民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相應得自治區域,由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新時期的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關系: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我們應當怎樣維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自覺履行這一責任和義務,就要尊重個民族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字、風俗習慣。
19、愛國統一戰線構成: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作用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20、一國兩制(1)含義:是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中國臺灣作為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設立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除在外交、宣戰、國防、媾和方面服從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中國臺灣行政區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2)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意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國家學說,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結構形式;創造性的把和平共處的原則用來處理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為國家處理內部問題提供了好辦法;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并付諸于實踐,極大地促進了海峽兩岸的關系發展,有利于港、澳、臺的繁榮穩定,有利于祖國的和平統一。(3)為什么說行為不得民心?臺灣同胞同祖國大陸同胞是同根同祖、血脈相連的;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4)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5)作為大陸學生,維護祖國統一,我們能做些什么?積極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努力學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