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精選12篇)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戶外做操時,我忽然發現站在第二排的張煜程小朋友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來,雙手在胸前來回擺動,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剛要提醒他,只見他又停了下來,一會兒看看地面,一會兒看看小手,原來他在玩影子。我沒有制止他,他一直專注地玩到做操結束。做完操,我把原來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為踩影子游戲。孩子們發現了許多有關影子的秘密,由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有關影子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下面這個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條件、影子變大變小、日晷等經驗),通過猜測、記錄上午9點下午3點之問,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律,進一步探索太陽、人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能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難點: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記錄結果,幼兒自己規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小;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現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律。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教師的觀察很重要,只有教師敏銳的觀察,才能捕捉到有價值的東西。做操時,教師觀察到了一名幼兒玩手影,從而生成了主題活動;玩踩影子游戲時,觀察到了每個幼兒發現的秘密,從而生成了多個探究點(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兩個物體變成一個影子等);從畫影子中,觀察到了幼兒對太陽、人、影子的模糊認識,從而引發了下一個活動——太陽、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兒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后又發現了幼兒對影子大小的興趣,從而又引發了在實驗室探究影子變大變小的活動。總之,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2、活動中的不足: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性的提升。
主要內容:
1、“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并通過踩影子活動把個人的興趣點激發成全班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一系列活動,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展方向。活動的開始主要以幼兒的表現為依據,收集幼兒的信息如踩影子時,幼兒發現了重疊的影子、彎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設計活動,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動幼兒都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活動的最后,教師沒幼兒提升認知水平,不能使幼兒從經驗水平上升為概念水平。
綜合評析: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畫自己的“日晷”成為加深幼兒對此問題認識的一個很好的載體。當老師第一次讓幼兒猜“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了7種答案,而且幼兒都認為自己正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猜想與驗證,幼兒逐漸地發現了太陽位置與影子大小、位置的關系。
從幼兒的表現來看,一整天談論的話題就是影子;總是提醒教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也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周岐因中午沒有叫他上樓畫影子,傷心地哭,看來幼兒確實喜歡這一活動。
在呈現個人反思與小組合作反思中,有一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光和影”是一個系列活動(主題活動),反思是呈現對其中一個活動有效性的反思,還是對系列活動之間關系邏輯性的反思?由于,經常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因此無論是個人反思還是小組合作反思都顯得有些雜亂。建議:對于這樣的系列活動,可以沿著活動的有效性與活動問的邏輯性(系統性)兩條線展開不同層面的反思,以幫助教師更清晰系列活動到底應該怎么搞。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律,最后用規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光物體寫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現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 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影子橋》是一篇散文,作者從兒童的視角,描寫的家鄉的橋。影子橋是我給起的名字,課文對影子橋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觀察與聯想交融,虛虛實實,有動有靜,活潑清新,適合朗讀教學。
教材安排了認字6個:拱、待、躥、逐、釣、吆。寫字10個:橋、修、顏、模、追、逐、藏、貓、釣、牌。
課后有個思考題:
你見過橋在水中的倒影嗎?你還見過什么有趣的倒影?意在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感受到影子橋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感情。
教學建議:
這篇散文從兒童的視角,描寫了家鄉的橋。
第一段交代影子橋的位置和歷史。第二、三段寫站在橋上俯視,看見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說是寫影子橋的得名。第四、五段寫坐在橋下看影子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后面寫我愛影子橋。
影子橋是我給起的名字。因為這座橋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影子。課文第二段、第四段對影子橋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尤其是第四段,水里的魚兒在影子橋上互相追逐,躥上跳下,觀察與聯想交融,虛虛實實,有動有靜,活潑清新。
文中把水面比做奶奶的臉,認定石拱橋待在這里是為了照自己的影子,諸如此類,這樣一些地方,語言非常兒童化,充滿情趣。
全文沒有人們的歡聲笑語,甚至沒有直接寫第二個人,不適合高聲朗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低低的聲音、慢慢地讀,仔細品味。
第四段可能有些學生看不懂,教師可以在這里點撥一下:魚兒怎么會在橋上追來追去呢?或者看看上一段寫了什么。
本課要寫的字筆畫較多,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比如出示課題時寫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都是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孩子,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都見過哪些橋呢?(學生談自己見過的橋)
2、老師再給同學們介紹一座特殊的橋,在丁丁家門前,丁3丁叫它影子橋。
教師板書課題:影子橋,注意橋的寫法,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教師檢查詞語。
(1)學生自讀詞語。
(2)教師指名讀詞語。
(3)學生齊讀。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4、教師檢查生字。
課件出示:釣、鉤,讓學生認讀,組詞。
5、利用生字卡片,認讀要寫的字。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光和影》這節課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的第一課時,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本課到第4課將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特點。認識光的傳播特點從觀察影子開始,因為影子的許多特點,顯示了光的傳播是直線的。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零碎的,所以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三、設計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激發探究的興趣,敢于猜測,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研討,培養學生提問和發現問題意識,構建科學概念。
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科學探究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窗簾的教室、課件分組實驗:手電筒、A4開的記錄單、長方體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六、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設計并探究影子特點的實驗。
2、教學難點: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和影之間的關系,得出影子的.特點。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1、教學引入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同學們有看過皮影戲嗎?請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戲片斷)。
2)誰會玩手影的游戲?請幾個同學上臺表演手影游戲。
3)學生說說還有什么地方看到影子?
4)看看皮影戲和手影游戲,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學生提問題。“為什么會產生影子?影子是怎么產生的?影子為什么是黑的?”
5)那我們就先來研究影子是怎么產生的,也就是影子產生需要什么條件呢?
6)師:從剛才的皮影戲和手影游戲中,你們發現影子產生需要什么條件?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光、遮擋物體(不透明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師板書。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光和影的關系。出示課題《光和影》。
3、認識什么是光源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課件出示各種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正在發光,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遮擋物體,屏(前面的板書補充完整)。
4、探究影子變化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現嗎?有沒有注意過我們平時人的影子或物體的影子還有什么變化特點?學生猜測:大小、方向、長短、形狀師板書。
2)師:怎么通過實驗來證明我們的想法,準備怎么做實驗。
出示老師提供的材料:手電筒為光源、記錄單做記錄并當屏、小木塊當遮擋物。
3)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可以參考書本第25頁的實驗。
師:剛才同學經過認真的討論,你們打算怎么做實驗來驗證你們的想法,哪個小組愿意先來跟大家交流。
4)各小組派代表交流小組的想法。該環節把握好每個實驗的改變和不改變的條件,組間不斷完善實驗做法,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穿插其中。
5)出示實驗記錄單,指導如何填寫記錄單。課件出示。
6)每組任選其中的兩個實驗分組實驗,分工合作,填寫實驗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
7)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小組派代表帶記錄單上臺展示匯報,不同小組不斷補充小組的發現,每個結論征求其他相同實驗小組是否有相同結果。(課件隨著學生交流的發現出示結論。)
課件出示: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光源角度大,影子短;光源角度小,影子長。影子的方向與光源的方向相反。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有關:影子離遮擋物近,影子大,影子離遮擋物遠,影子小。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輪廓有關。
8)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從游戲中發現影子產生的條件,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影子猜測影子變化的特點,并進行實驗設計和分工合作實驗驗證,證明了我們的猜測,真了不起!
5、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投影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你們知道哪些地方應用了投影,學生說說。
1、課件出示投影畫的圖片:WC門口的男生女生像、交通的一些標志、工程圖紙的物件投影、安全出入口的出口標示、垃圾桶上的標志。
2、最后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的部分投影,把教學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愛國激情。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定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外形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
1、引言:
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也很陌生.我們知道它是怎樣傳播的嗎?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現代科扙技中哪些應用?現在就讓我們進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物體的影子?(可認讓同學和演示)
2) 師生共同研究影子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電燈和自然光源如陽光、電光等。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現嗎?
2)我們再通過下面實驗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和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過程, 得到下面3點:
1、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本節小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1
1、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有關。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六、作業設計
1實驗:觀察和測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陽在( )丶方太陽在( )方太陽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長( )厘米我的影子長( )厘米我的影子長( )厘米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10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記錄結果,幼兒自己總結規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總結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小;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現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律。
太陽與影子觀察記錄表(一)
太陽與影子記錄表(二)
研究太陽、影子、日晷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不足之處: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總結性的提升。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和理解句子時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聽老師說一個謎語,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就像一條小黑狗,陽光下面跟你走。
謎底是什么?
學生回答:影子。
2、師:同學們,你們想了解有關“影子”的知識嗎?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9課《影子》。 板書:影子。齊讀。
二、自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文中的拼音多讀幾遍。
學生認真讀課文。
2、師:這篇課文中有一些新朋友,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出示生字卡片。
(1)、齊讀卡片。
(2)、去拼音讀生字。
(3)、開火車讀。
(4)、男女學生比賽讀。
3、師:生字朋友我們都熟識了,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好!誰愿意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三、看圖學文
1、學習第一節
(1)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畫了些什么?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課文1”。
學生認真觀察、回答。
提示:太陽、小男孩、影子、路、草、樹
(2)師:想一想,小男孩在干什么?
提示:他在對著太陽走,太陽在前,影子在后。
(3)師:要是小男孩背對著太陽走呢?學生回答。
(4)師:再看看小男孩的表情怎樣?
提示:好像在和影子做游戲,很高興的`樣子。
(5)師:這一節告訴我們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常常跟在我們身邊,是那么調皮,又是那么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嗎?那我們該怎樣讀第一節呢?自己練習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第一節。
2、學習第二節
(1)師:請同學們用同樣輕松愉快的語氣自由讀第二小節。生讀。
(2)出示媒體資源中的“課文2”。
(3)師:為什么說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有這樣的一位好朋友,你開心嗎?生答。
提示:因為影子常常陪伴在我們身邊。
3、通讀全文,指導背誦
(1)觀察圖上小男孩的表情,自由讀;和好朋友一起讀。
(2)加上動作表演背誦課文。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 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八、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