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碘伏(精選3篇)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碘伏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溫度計,了解其用途,獲得初步經驗。
2、幫助幼兒獲取溫度計指示溫度的粗淺知識,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及測量、記錄的簡單技能。
3、激發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體溫計3支,記錄卡,筆。
2、溫度計圖片,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常見溫度計的名稱及用途,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活動難點:對測溫活動感興趣,能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指導要點:通過經驗調動、對比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各種溫度計的名稱及用途,并指導幼兒在簡單的測量實驗中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記錄溫度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認識溫度計。
1、認識體溫計、氣溫計和水溫計。
提問:如果有人身體不舒服,我們用什么辦法知道他有沒有發燒?我們怎么知道今天的溫度是幾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幾度?
2、出示氣溫計和水溫計圖片以及溫度計實物認識這些溫度計。
3、討論拿溫度計的方法。
提問:溫度計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們應該怎樣拿溫度計呢?(教師示范拿溫度計的正確方法)
小結:這些東西都是用來測量溫度的,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溫度計。大多溫度計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會被碰碎,所以我們要輕拿輕放,保護好溫度計。
二、觀察、比較溫度計。
1、通過圖片觀察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找出相同之處。
提問:你在這些溫度計上發現了什么?(每個溫度計上都有刻度和紅線)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認讀、記錄溫度。
出示實物體溫計,提問:溫度計里的這條神奇的線和數字有什么用?它們是怎么表示溫度的?
小結:這條神奇的線對應的數字就是溫度,與紅線頂頭平齊的刻度線指示的是該溫度的讀數,我們可以用攝氏幾度來表示。
三、分組實驗。
1、實驗:測量體溫。操作要求:分別請幼兒用體溫計測量身體溫度,并記錄下來。
2、完成幼兒用書第10頁。
四、分享與交流。
每組請一位幼兒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
教學反思:
《神奇的溫度計》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題----有趣的線中的科學教學內容。又由于最近天氣較炎熱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所以我們在晨午檢時一發現孩子的體溫有些異常就會拿出體溫計測量溫度。這支小小的體溫計頻繁的出現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在這節活動中,每個幼兒的興趣高,積極參與活動。但是由于幼兒園材料的限制,在活動中,只有三支體溫計給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們爭搶體溫計、幼兒等待的時間過長等問題的出現。在活動中我雖然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但是身為師者,我卻不能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個別內向的孩子甚至都沒有摸到溫度計。)因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動只讓我灌輸了如何拿溫度計,而其他的探索活動都只是紙上談兵。活動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
1、如果我園能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溫度計,我相信這節活動,孩子們肯定收益匪淺。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曾經我們的孩子一度被評“高智商,低能兒”即,我們很聰明,但是我們的動手能力是0,為什么呢?專家已經告訴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經發生了轉變,偏向于動手操作了。可是城鄉的區別太大了,城里專家設計出的優秀教案正好碰上了鄉下孩子們的興趣。多好的教育契機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辦?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區域里分多次對孩子進行引導。《神奇的體溫計》我要趁著孩子的興趣還不退的情況下,帶到區域再進行。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碘伏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2.感知淀粉遇碘會變成藍。
3.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淀粉遇到碘變藍的原理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慢羊羊村長頭飾、饅頭、土豆、白菜、胡蘿卜、香蕉、梨、標有字母A與B的奶粉,棉簽、圖卡、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碘伏
1.(師)慢羊羊:"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慢羊羊村長,最近我發明了一瓶神奇的藥水---它叫碘伏。"提問:我們來看一下它是什么顏色的?(棕褐色),聞聞它的氣味。
2.(師)慢羊羊:"碘伏有消毒的功能,打針的時候經常用到,細菌看見它就跑,最近我發現它除了能消毒之外,還有一個奇妙的現象,我們來看看桌子上的食物,從中隨便選一個饅頭,看看它加入碘伏會發生什么現象"。(師)慢羊羊:"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帶領幼兒認識圖卡。"
(二)、幼兒操作1.讓幼兒試一試,將碘伏滴到食物上,觀察現象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哪些食物變藍了2.記錄。哪些食物發生了變藍的現象,在對應的欄里打勾,教師驗證有異議的.食物。
3.揭示現象.你知道為什么有些食物會變藍嗎?因為他們中都有一樣東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3、問題解決--運用1讓幼兒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幫警長辨別A與B瓶中誰是假奶粉。
2.讓幼兒自由選擇A與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試一試,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結束游戲讓幼兒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碘酒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碘伏 篇3
一、說教材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根據《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碘伏"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動過程中合理定位重點與難點,運用直觀操作、動手嘗試等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型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著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淀粉遇碘會變成藍。
2.技能目標: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重點:通過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難點:嘗試運用淀粉遇到碘變藍的原理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關系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因此,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慢羊羊村長頭飾、饅頭、土豆、白菜、胡蘿卜、香蕉、梨、標有字母A與B的奶粉,棉簽、圖卡、筆。
四、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我使用的教法有觀察法、示范操作法、練習法、經驗遷移法。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愉悅性、藝術性的和諧統一。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碘伏
1.出示慢羊羊村長頭飾,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都知道村長會做發明好多東西,通過頭飾更能調動幼兒的興趣。
2.認識碘伏。打針的時候都會用到碘伏,幼兒并不陌生,可能真正難的.動手來試一試對于幼兒來說是有好奇又興奮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并記錄結果。
(三)問題的解決---運用1讓幼兒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幫警長辨別A與B瓶中誰是假奶粉。
2.讓幼兒自由選擇A與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試一試,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結束游戲讓幼兒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碘酒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