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作為教師,如何加快提升素質,提高施教品質正成為一種唯一的選擇。教師常回頭看看,作一番教學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是新時期師德建設的客觀要求。
回顧歷史,看看半個多世紀以前發生的一幕幕慘劇:日本731部隊掠奪中國活人作細菌戰試驗、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強征韓、華婦女為隨軍尉安撫;德軍對猶太人的瘋狂迫害、波蘭大屠殺------種種慘無人道的罪行,無一不是在這種“愛國主義”思想的支撐和推動下,在“祖國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呼聲中進行的。
法西斯戰爭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沉痛的災難,足以讓我們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的最高準則是什么?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嗎?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從內心熱愛自己的祖國,關心自己祖國的命運和前途。都應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果教育,特別是歷史教育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許多歷史悲劇就會重演,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杞人憂天,在我國,尤其在近代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學習近代歷史,很重要的一點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