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水果穿衣服(精選5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水果穿衣服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畫畫,體驗活動的快樂。
2、初步學習用油畫棒、紙團、棉簽來畫太陽,使手腕動作靈活。 3、知道太陽會給大家帶來溫暖。
活動準備
1、油畫棒、棉簽、紙團若干,水粉顏料四盒(紅、黃、藍、綠) 2、自制太陽寶寶四個,幼兒人手一張畫紙。
3、活動前和小朋友去曬太陽、找找陽光。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引出課題。 a.師:早上,我們一起去曬太陽,太陽公公曬在身上覺得怎么樣?王老師可喜歡太陽了,你們呢?你們說還有誰也喜歡太陽? b.師:可是太陽公公今天不開心,不想出來了,到底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討論)
c.噢,原來沒有漂亮的衣服怎么辦呢?我們幫它穿衣服吧!
2、引導討論,畫太陽:
a.穿新衣――太陽公公出來了,穿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呢?學習團紙
b.太陽公公的光芒――還缺什么呢?太陽公公的頭發可多了、可長了,有的彎來彎去。用什么來畫呢? c.太陽公公的寶寶也來了(出示太陽寶寶)我們小朋友那里也有太陽寶寶,幫太陽寶寶穿件新衣服吧!
3、激發創造,幼兒作畫:
a.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按意愿選擇油畫棒、紙團、棉簽來畫太陽,大膽選色。 b.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c.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衛生習慣。
4、展示評價,引導欣賞:
a.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太陽。
b.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干,給太陽寶寶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喜歡哪個太陽寶寶,為什么呢?
c.游戲:與太陽寶寶捉迷藏。(師幼同樂)
d.師:太陽寶寶穿上了新衣服很開心,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
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美工課上橡皮泥捏太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水果穿衣服 篇2
活動意圖:
水果是孩子們喜歡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都比較熟悉。為了讓孩子了解更多的水果知識,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活動旨在提高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增進幼兒與同伴間的感情,使孩子們感受與同伴共同制作的快樂和幸福。
活動目標:
1、用拼、切、插、連接等制作水果造型。
2、發展幼兒想像力,體驗勞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耐心、細致的良好品質。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學會切、連接等簡單技能。
2、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若干(小西紅柿、西瓜、蘋果、梨、香蕉、橙等),盤子,水果刀,手帕人手一份,牙簽,小棍,小傘,吸管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參觀水果拼盤圖片展,感受水果造型美。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水果造型。
2、自由交流參觀體會。
3、圖上是什么?漂亮嗎?
4、由哪些水果組成?
5、你喜歡哪個水果造型?為什么?
(二)實物展示,探究制作方法
1、現場做一個水果造型,視頻展示。
2、教師指導幼兒如何運用工具,如何利用水果的形狀進行切、削、剝等技法并注意安全。
(三) 制作水果造型。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水果造型的秘密,將拼、切、插、連接等有機結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為了進一步滿足孩子的探索興趣,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交流表現的機會,準備了多種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讓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積極的創造和表現水果造型。以前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但幼兒的水平還存在個體差異,需要通過同伴與同伴的互動,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水果穿衣服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為自己喜歡的水果寶寶涂上漂亮的顏色。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畫人物、動物等,豐富畫面。
活動準備:
一列畫好的火車、繪畫紙、油畫棒、幼兒有畫人物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列火車
1、“嗚——看,誰來了?”
2、“猜猜看,誰會來乘坐這列火車呢?”
3、“水果寶寶們要出去旅行,可是現在火車快要開了,水果寶寶怎么還沒來呀?(幼兒猜測)
4、“原來水果寶寶都很愛漂亮,在家打扮自己呢,現在火車快開了,我們幫它們打扮一下好嗎?”
二、發揮幼兒想象,擴展幼兒思維。
1、你想給水果寶寶穿上什么顏色的衣服?
2、怎樣才能使水果寶寶看上去更可愛呢?
3、討論想象:除了水果寶寶,還會有誰來乘這列火車呢?
三、提出作畫要求
1、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給水果寶寶涂色。
2、除了水果寶寶外,列車上還可以畫上其它的東西。如:人物、小動物等。
四、作品展示、評價。
活動反思:
評價幼兒美術活動時,不應過分強調最終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點放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現上的差異,以積極評價為主,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把每個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美術園地中,使每個幼兒都有成就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個性化的注重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孩子學會自尊和尊重別人。
2、中班美術活動教案:水果造型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意圖:
水果是孩子們喜歡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都比較熟悉。為了讓孩子了解更多的水果知識,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活動旨在提高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增進幼兒與同伴間的感情,使孩子們感受與同伴共同制作的快樂和幸福。
活動目標:
1、用拼、切、插、連接等制作水果造型。
2、發展幼兒想像力,體驗勞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耐心、細致的良好品質。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學會切、連接等簡單技能。
2、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若干(小西紅柿、西瓜、蘋果、梨、香蕉、橙等),盤子,水果刀,手帕人手一份,牙簽,小棍,小傘,吸管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參觀水果拼盤圖片展,感受水果造型美。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水果造型。
2、自由交流參觀體會。
3、圖上是什么?漂亮嗎?
4、由哪些水果組成?
5、你喜歡哪個水果造型?為什么?
(二)實物展示,探究制作方法
1、現場做一個水果造型,視頻展示。
2、教師指導幼兒如何運用工具,如何利用水果的形狀進行切、削、剝等技法并注意安全。
(三)制作水果造型。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水果造型的秘密,將拼、切、插、連接等有機結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為了進一步滿足孩子的探索興趣,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交流表現的機會,準備了多種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讓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積極的創造和表現水果造型。以前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但幼兒的水平還存在個體差異,需要通過同伴與同伴的互動,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水果穿衣服 篇4
設計背景
秋天到了,讓孩子感受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水果,培養孩子色彩表達力及想象力。
2、訓練幼兒色彩對比配置。
3、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色彩的配置
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玩具,盤子若干。
2、水粉工具一人一套。
活動過程
1、游戲:水果宴會。
游戲玩法:幼兒玩買賣水果的游戲,買完水果可開水果宴會。
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認識各種水果,并通過拼擺出各種造型,了解其空間關系。
2、談話活動。
“剛剛在游戲中你見過哪些水果?什么形狀?什么顏色?”
“還有哪些你見過但游戲中沒有的水果?說說它們的形狀和顏色?”
3、自由組合活動。
教師選擇幾中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水果,自由組合。比如幾種水果僅僅在一起,有的在盤中,有的在盤子外,有的水果在上面,有的在下面
4、想像活動:“你為什么要將它們這樣擺放?”
鼓勵幼兒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及其中的故事。
5、幼兒繪畫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1)勾畫水果輪廓,在紙上畫、畫滿。
(2)把水果填上漂亮的顏色,圖上背景色,注意色彩配置時的明度和冷暖對比。
指導重點
(1)膽使用對比顏色。
(2)鼓勵幼兒邊畫、邊想象、邊說。
6、水果宴會展覽。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在于孩子們在水果的形狀,顏色上都畫得不錯。
不好的地方
1、在準備的時候應該準備點水果實物,可以讓孩子品嘗一下,這樣更加深印象。
2、在繪畫這一環節與幼兒的互動不是很好,應該讓幼兒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說一說。
3、有個孩子問:“老師,怎么沒有黃瓜呢?”說明我在準備上課時應該讓小朋友區分水果和蔬菜。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在準備上我會準備水果和蔬菜教具,過程說先讓孩子區分它們,然后按我的這節礁來講授,最后要展示孩子的作品。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我給水果穿衣服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
2、嘗試采用中國畫干濕、濃淡的畫法,表現一組水果靜物。
情感態度目標
使學生了解祖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從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以及教師的演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如何用濃、淡、干、濕表現物象的特征,以及畫面的構圖。
教具
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調色盤、各種水果、筆洗
學具
毛筆、國畫顏料、宣紙、調色盤
教學過程
教師拿出一籃水果,師:這一籃水果你會用怎樣的繪畫形式去表現?(油畫棒、水彩筆、鉛筆)
師出示一副國畫作品的水果,師:這是用什么形式表現的?(國畫)
師:這節課我們就用中國畫來表現水果。
引出并板書課題。
二、師生探討,表現創新
1.欣賞自然界中的水果(可以播放課件中搜集到的水果圖片,也可以欣賞課本中的水果圖片。)師: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圓形、色彩鮮艷)
2.老師分別用中鋒和側鋒表現一種水果,讓學生找出它們所帶來的不同感覺。(中鋒:輪廓。側鋒:整體形象。)
3.老師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嘗試用色:濃、淡、干、濕。體會水分的多少所帶來的不同變化。(可以使畫出的水果具有層次與體積感。)
4.教師在此基礎上做示范。同時解決問題:彩墨在宣紙上自然滲化與顏色中的水分的多少有關系。
5.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作品和草莓、葡萄的畫法(有條件的可以欣賞課件中搜集的作品)解決問題:這些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你去學習和借簽的?
三、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鼓勵學生大膽的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能否用顏色的濃淡干濕表現出物象的特征;畫面的構圖是否美觀;能否用筆在宣紙上進行大膽的嘗試。)
小結本課:通過實物導入課題更直觀。
通過欣賞讓學生學習在繪畫前要先概括物體的外形。
鼓勵學生去親自探究,經過討論和反復實踐,解決本課知識的重點。
通過欣賞并對作品的評價,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解決畫面的'構圖問題,如主次、疏密關系等,突破難點。
課后反思
本課是屬于中國畫教學,以前我在進行國畫教學的時候,一般都會以教師講解技法,學生臨摹為主。但這樣的教學課堂會讓人覺得很沉悶,學生往往也會興趣漸失。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部分,我出示中國畫作品,讓學生猜一猜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一旦有興趣和熱情,他們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創造欲望。教學中,在講到中國畫的用筆、用色和繪畫方法時,我通過示范、欣賞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來體驗中國畫的獨特優勢。在有形中使學生感受到表現水果是運用彩墨在宣紙上的自然滲化,使果實飽滿而有韻味的。整個教學流程下來,循序漸進。我教得愉快,學生學得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