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的變遷(第1課時)
[課堂小結(jié)]
概述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和大陸漂移說的基本觀點。
板書設(shè)計
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
活動與探究
1.從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故事中,我們會得到些什么啟示。
2.閱讀課本p35圖2.15“大陸的漂移”三幅不同時期的海陸分布圖。說說兩億年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變化?看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變化?
第二章 第二節(jié) 海陸的變遷(第2課時)
[導入新課]
大陸漂移的暢想曲,描繪了一幅驚心動魄的地球演化史。大陸為什么會漂移呢?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板書 三、板塊運動
[講授新課]
1.簡要介紹 大陸漂移說是人類探索大自然奧秘,認識地球演變的一支暢想曲。但由于它無法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漸漸被人們遺忘了。隨著不斷的探究,美國地質(zhì)學家赫斯和迪茨譜寫了大陸漂移的第二樂章——海底擴張說,又給了大陸漂移說新的生命力。法國地震學家勒皮雄又進一步探索了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譜寫了第三暢想曲——板塊構(gòu)造學說。這是人類揭開地球演變神秘面紗的三部暢想曲。那么,板塊構(gòu)造學說是如何來解釋大陸漂移的呢?
2.讀圖討論 電腦展示課本p37圖2.19“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讓學生觀察,并分成學習小組討論:
(1)板塊構(gòu)造學說有哪些基本觀點?
(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帶?為什么?
3.歸納板書 學生發(fā)言,教師評價后邊歸納,邊板書(見板書設(shè)計)。
(1)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基本觀點概括起來有三點:第一,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說一塊,鼠標點擊閃動一塊)。第二,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分別點擊各板塊的箭頭,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的方向)。第三,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2)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兩大地帶,即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鼠標點擊閃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讓學生指出是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帶)
鼠標點擊閃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讓學生指出是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然后說明這些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因而多發(fā)生火山、地震。
4.形象比喻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么,蛋殼[注意提示學生,蛋殼(ké)、地殼(qiào)不同的讀音]就是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這個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像蛋殼一樣,是一個整體,而是破裂為六塊的“蛋殼”。
如果把一個蛋殼破裂的雞蛋放到鍋里煮熟,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你遇到過嗎?(如有遇到的同學,讓其描述一下)蛋殼不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沒有,這就好比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而沿著破裂的地方擠出來很多白白的蛋清,這些裂縫就好比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那些裂縫上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蛋清不正是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一座座火山嗎。如感興趣,同學們可回去做個實驗,觀察、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