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內容。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主要體現出各個地區文化的差異,是人類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能讓學生對前面學習過的七大洲的分布進行鞏固,又能促使學生對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的分布具有更深的認識,為下階段世界地理的學習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過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學習過有關地圖的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讀圖分析能力,但對世界各個國家的分布還比較模糊,讀圖能力、效率都還比較低,需要教師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并且學生對具體的語言、宗教分布及宗教活動、建筑特征了解甚少,所以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現場模擬、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驅動來學習。
設計理念: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讀圖分析、小組活動、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學生了解世界語言和宗教的分布與差異,并尊重世界各國的語言和宗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學設計力圖主題化(為學生的人際交流做準備)、生活化(以學生生活環境為基礎)、多元化(盡可能地涉及到學生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內容各個方面)。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人數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標:
1. 能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
2. 能通過閱讀材料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3. 由學生的相互交流,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培養學生討論、思考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推廣普通話;同時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激發學生學好外語的興趣。
2. 通過各種語言“我愛地理”發音練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 樹立正確的種族觀,通過角色扮演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世界主要語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2.教學難點:形成世界主要語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三大宗教物品,“我愛地理”六種主要語言的發音音頻文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前使用多媒體播放任賢齊的流行歌曲《i feel good》)
在剛才我們播放的這首流行歌曲中主要有幾種語言發音?(漢語、英語)
[學情預設] 學生對流行歌曲有濃厚的興趣,這首歌學生都耳熟能詳,課前流行歌曲的播放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融入課堂。
[設計意圖] 通過音樂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歌曲漢語、英語的語言發音讓學生了解到語言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課件展示:“xx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
奧運會是舉世盛會,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都會聚集北京,吉祥物福娃用自己的可愛形象向全世界表達了心聲:“北京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