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一、概述課程教材研究所與地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3月第二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共1課時,主要講述了世界上的主要語言和宗教及其分布兩個問題。
(1)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敘述與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相配合,說明了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2)課文通過活動1、活動2,使學生通過讀圖4.13“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知道世界主要語言的地域分布狀況。
(3)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講述了宗教產生的原因,接著講述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最后講述了宗教所產生的影響。
(4)課文第二、三、四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述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圖4.14“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作為文字敘述的補充,進一步說明宗教分布的地域差異。
(5)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概述了我國少數人信仰宗教的情況。
(6)課文最后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活動了解宗教對文化的影響。
其中,“世界的語言”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語言部分以講述聯合國確定的6種工作語言為主。以“世界語言分布”圖的學習為基礎,這里有語言分布,有世界6種主要語言的書寫舉例,還有使用該類語言的人物頭像,這樣的內容安排,有利于變世界語言的枯燥學習為興趣學習。在教材中,除了我們熟悉的漢語外,重點講述了英語,尤其強調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在國際會議和國際交往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至于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則主要介紹其要點。教材圖文并茂,使學生能夠識記世界主要語言的類型及其影響范圍。“世界的宗教”是本書的難點,其重點在宗教分布。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們對于國際政治和社會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教材內容安排上力求簡單,通過讓學生讀“世界宗教分布”圖,自己總結宗教的分布;通過宗教建筑的典型照片,幫助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特征。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節課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讀圖分析、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世界語言和宗教的差異,并尊重世界各國的語言和宗教,培養學習能力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①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能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②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人數最多的宗教。能運用地圖說出世界有哪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區。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讀圖能力。②通過讀圖說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地區及主要國家;③通過讀圖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及他們的建筑特色。由學生的相互交流,增進對世界文化的了解;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學習,培養熱愛祖國語言,同時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樹立學好其他語言的信心。②樹立正確的種族觀,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正確對待各種世界文化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