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了解地區
第 二 章 了解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
[教學目的]
1、 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國家,掌握東南亞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掌握東南亞的自然環境: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3、 了解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4、 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掌握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分布和在各過中的經濟地位,以及錫、適宜兩種礦產的分布
6、 掌握東南亞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的繁榮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1、 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2、 東南亞的自然環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法、讀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如果我們在廣西或云南越過我國的國界線,就來到了一片極具熱帶風情的地區,”揶風海韻”是這里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東南亞地區
一、 位置和范圍
1、 引導學生觀察圖2-1,指出東南亞的范圍: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并介紹中南半島得名的由來
2、 結合世界政區圖,由學生分析東南亞的海陸位置特征:亞洲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二、 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
1、 引導學生找出中南半島上的主要河流,并設問:a這些河流都發源與哪國?
b大致是什么流向?為什么?
c 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著什么地形區?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系?(山河相間)
d 這些河流的下游流經什么地形區?(平原)是怎樣形成的?
e 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因此,這里河流的 什么資源豐富?
f 中南半島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對+東南亞的人口和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d 學生討論完成p36活動4題
2 教師以手作比,小結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令列分布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 引導學生找到馬來群島,并設問:
a 從整體上看,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位置?
b 這些河流的長度與流速與中南半島相比,有什么特點?
c 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思考:馬來群島位于哪些板塊的交界處?根據板快構造學說理論,馬來群島有什么特點?
2、小結馬來群島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學生結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是什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各是什么?對農作物的生產各有什么影響
4、結合教材,重點突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對東南亞農業生產的影響
5、學生做p35活動3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