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了解地區
重點:三大地形區和兩大河流
難點:南亞熱帶季風的成因、特點及西南季風對降水和農業的影響
[教具準備]
南亞政區圖、南亞地形圖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法、讀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西游記》這部神話故事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唐僧西天取經的地方在哪兒?古代的天竺國就是今天的南亞地區.
一、 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1、 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出南亞的位置,學生從海陸位置的角度說明南亞的地理位置:亞洲東南部,地處印度半島
2、 觀察地圖,估算南亞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緯線的度數,從緯度、五帶的角度說明南亞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緯8—35度之間,大部分位于熱帶
3、 引導學生觀察“南亞地形圖“,找出南亞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幾南面瀕臨的大洋印度洋,指出南亞的范圍:大體位于喜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間
4、 學生閱讀南亞政區圖,迅速找出南亞的國家,而后上臺點答
5、 觀察設問:南亞八國中,哪些是內陸國?哪些是島國?哪些是我國的鄰國?
6、 教師編口訣小結:南亞七國家,海上斯與馬,內陸尼和不,臨海孟印巴,相鄰有四國,尼不印和巴
7、 結合教材講述南亞“次大陸“的含義和“南亞”的區別
(過渡)南亞的大門已經向我們敞開,就讓我們一起來暢游吧
二、 南亞的地形和河流
1、 學生討論完成p42活動1、2、3題
2、 指圖設問:南亞自北向南,依次能分為哪三大地形區?說出各地形區的名稱 ?哪個地形區的面積最廣?
3、 教師板畫小結:南亞北部是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狹長崎嶇;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面積廣闊,略成弧行;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
(過渡)河流一般是由河流沖積而成,請在南亞地形圖找出南亞的兩條河流
4、 引導學生在圖2-10上畫出南亞的兩條河流并判斷河流的發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并說明判斷的依據。
5、 引導學生填表p42
6、 討論:南亞的河流和地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河流流向受地勢、地形的影響和制約,而河流又塑造中部廣闊的平原,成為主要的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這充分體現了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也反映了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密不可分的關系。
[小結] 學生結合板圖小結,教師點撥
[板書設計]
第 二 節 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