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了解地區
4、展示世界政區圖,指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并提問:
(1) 東南亞處于哪兩大洲和哪兩大洋之間?
(2) 東南亞處于這兩大洲、兩大洋的什么部位?
(3) 引用鄭和下西洋的典故,說明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馬六甲海峽
1、討論:從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線,該怎樣走?(引入馬六甲海峽,突出其位置特點: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并提問:馬六甲海峽聯系著哪兩大洋?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線向西向東,可以分別到達哪些地區?
3 結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動2題,小結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過渡)東南亞因地處赤道,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平原鑄就了東南亞豐富的物產
七、富饒的物產
1、 引導學生觀察圖2-6,熟悉圖例,了解東南亞的主要物產,并指出:東南亞有豐富的礦產和種類繁多的熱帶經濟作物
2、 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錫、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國,教師小結:
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油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水稻——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錫——馬來西亞、緬甸;石油——印度尼西亞、文萊
3、 結合教材p39活動1、2題,理解泰國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的原因。
八、人口
1、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說明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并設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學生自度思考:東南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東南亞的居民組成有什么特點?
3、 結合教材重點突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并結合有關資料說明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經濟開發所做的貢獻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作業布置]見基訓
[板書設計]
五、主要國家
1、 中南半島: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2、 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
六、富饒的物產
第 二 節 南 亞
[教學目的]
1、 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并能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城市,了解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
2、 掌握南亞的三大地形區分布和兩條大河的概況,并能在圖上填繪南亞的主要山脈、平原和高原、河流
3、 學會分析圖2-13、2-14、2-15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及西南季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4、 了解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種類、分布及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工業發展的概況、印度的主要工業部門及電腦軟件產業的概況
[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