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了解地區(qū)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 地理位置
(1) 亞洲南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之間
(2) 北緯8---35度之間,大部分位于熱帶
2、 范圍:喜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間
二、主要國家
三、三大地形區(qū)和兩大河流
1、 三大地形區(qū)
北部:喜馬拉雅山脈
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2、兩大河流
河流名稱 發(fā)源地 主要流經國家 注入海洋
印度河 我國西藏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喜馬拉雅山 印度、孟加拉國 孟加拉灣
第 二 課 時
[復習導入]
1、南亞有哪三大地形區(qū)和兩大河流?南亞的緯度位置如何?
(過渡)南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對南亞的氣候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亞的氣候
四、南亞的氣候
1、學生閱讀p43圖2-13,根據(jù)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該圖反映的是什么氣候類型?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該氣候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過渡)為什么南亞大部分屬于熱帶氣候呢?
2、 結合板圖講述:南亞大部分處于北緯10—30度地區(qū),多屬熱帶;又因為北面有高山阻擋阻擋了亞洲中部的冷氣流侵入,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qū)仍然偏高。
(過渡)由于手地形因素和緯度因素的影響,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和東南亞的相比,有具有顯著的特點。
3、 結合圖2-13,引導形式分析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按如下步驟分析:
(1) 該城市一年中氣溫教高的是哪幾個月?降水有什么特征?
(2) 該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哪幾個月?氣候有什么特征?
(3) 該地氣溫在20度以下的是哪幾個月?
(4) 學生縱上所述,小結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
4、結合板圖分析南亞熱季高溫少雨、濕季多雨的原因
5、引導學生看圖2-14、圖2-15回答:活動1、2題并設問:南亞兩種季風,哪種季風盛行時,能給南亞帶來大量的降水?哪種季風盛行時,能給南亞帶來干旱?哪種季風對南亞農業(yè)生產的影響較大?
6、教師展示表格,具體分析南亞西南季風對南亞農業(yè)生產的影響(見教參p63)
7、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冊p22“南亞農作物分布”圖,思考:
(1) 南亞的農作物有哪些?
(2) 從地形來看,小麥、棉花、水稻、黃麻各分布在哪里?為什么?(結合地形、氣候的因素討論)
農作物 分布 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孟加拉國西部 水稻需較多的水,上述地區(qū)降水充足,且地形一平原為主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二者耐旱能力強,這些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