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唐朝的衰落和滅亡 ,示例一
4.鞏固小結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安史之亂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掛出《安史之亂圖示》,教師邊指圖邊歸納小結。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唐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特點和作用。掛出下列《唐末農民戰爭表》,請一位同學根據表格復述。
小結;唐朝從618年李淵稱帝起到9XX年唐朝滅亡為止,共存在了將近3XX年的時間。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唐前期曾出現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現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繁榮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敗,各種矛盾尖銳起來。唐朝從強盛轉向衰落,安史之亂是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以后,地方上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現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末,一場席卷大半個中國有農民戰爭,瓦解了唐政權。最后唐朝被節度使所滅。
5.作業強盛的唐朝為什么會爆發安史之亂?想一想唐朝的宦官專權,在學過的朝代里有類似的現象嗎?
(三)教法建議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動腦、動手、動口。為此,宜采用由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問題,教師提問,讓學生上講臺指圖回答問題,并根據圖示或圖表回答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要制表和繪制圖示。這一先閱讀或講述史實然后歸納結論的作法,即論從史出的教學方法,有利于使學生對歷史的認識由歷史表象上升到歷史概念,從而進一步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自制的教具有:《唐玄宗前后期行為對比表》《安史之亂》地圖(按課本地圖放大)《黃巢》頭像圖(按課本圖放大)《藩鎮的割據表》(按課本表放大)《安史之亂圖示》《唐末農民戰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