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下冊復習資料1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材料二《汴河懷古》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請思考:①你能將這兩首詩翻譯成現(xiàn)代文嗎?
②這兩首詩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們對大運河作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答:同意皮日休的觀點:胡曾詩認識到大運河的開鑿加重人民負擔,成為隋亡的重要原因,皮日休對大運河開鑿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
③隋的滅亡與大運河是否有聯(lián)系?答:隋大運河對歷史的發(fā)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有聯(lián)系,開鑿大運河增加了當時人民的負擔。大運河開鑿后起到了加強南北聯(lián)系,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積極作用。
★★.唐代詩人胡曾在《汴水》詩中寫到:“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胡曾認為開運河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你認為胡曾說的正確嗎?你是如何看待大運河帶來的影響的?
答:胡曾的說法不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隋朝開鑿大運河動用了大量的勞動力,從而引發(fā)農民起義,這是導致隋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隋煬帝如果一心為民,懸崖勒馬,不巡游江都、大興土木、三征高麗,隋朝還不至于走向滅亡。我認為隋朝開鑿大運河,盡管有消極的一面,但總的看來,其積極作用還不小: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yè)城鎮(zhèn)的發(fā)展,對鞏固統(tǒng)一有積極作用,對后世更是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
請回答:
(1) 材料中的“此河”是指哪一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