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下冊復習資料1
7年級下冊 第2課 “貞觀之治”
考點:“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七下p8—9 能力要求:識記
考點:武則天的政績 七下p9 能力要求:識記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漢興,隋亡唐興,有什么共同之處?
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相同點: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統一后很快滅亡的。秦隋后期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滅亡的原因都是統治者殘暴道,政治黑暗,濫用民力,經濟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②漢唐的興起都是統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訓,都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并且都成為影響當時世界的大國;漢唐兩朝初的統治者,都勤于政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都整頓吏治,任用賢良。
二、“貞觀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②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③崇尚節儉,節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謀杜斷”;魏征為著名諫臣。⑥大興學校,發展科舉。
2、效果: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3、評價: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律疏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貞觀政要》是記錄唐太宗政績和他與魏征等議論古今得失的書。
★★. 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重視人才 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理黃河,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和徭役
軍事 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無力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
思想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民族關系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 中國古代出現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農民戰爭的作用(農民起義迫使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間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強。③群眾作用:人民的辛勤勞動。④個體作用:杰出帝王將相的個人政治品質。
三、女皇武則天
1、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2、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閱讀下列材料
有人說;武則天在位時,過于信任酷吏,造成朝廷的恐怖氣氛,而且殺了幾個良將,使國防受到了影響;由于時常用兵,造成某些地區的民生疾苦;她還崇信佛教,助長了寺院地主的土地兼并,給人民帶來了痛苦。也有人說:武則天一生大搞陰謀詭計,從而奪取了政權,是個殘忍而暴虐的人可也有人說:武則天既有客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的文才也特別高,是個德才兼備的帝王。你能多找些有關武則天的故事嗎?在同學之間交流,互相辯論一下,看看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