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生:答略
拓展思維:
師:本節課在假設中開始我們也在假設中結束,現在我們假設你就是漢高祖劉邦你會在秦亡的過程中吸取哪些教訓去治理國家?
生:答略
師:那么歷史到底是如何向前發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板書設計
教材分析: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共有六篇課文,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課...
課題第1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個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下列基礎知識: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楊堅、隋朝的富庶、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概況及其影響。...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明清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成熟期,這些小說多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驕傲。...
第12課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課標內容]簡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說明民族關系的發展。[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課標要求】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學習目標】知識目標: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教學目標〗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教學建議〗第一步 讓學生課前查找陜西省地區的民俗風情,如秦腔、房屋(在設計上和中原地區不同)的特點、新浪網(sina支那也就是秦)名稱的來歷,如果有學生...
第4課漢字的演變 教案【教學目標】1識記與理解 記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標準字體,理解甲骨文在中國文字發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2.能力與方法通過漢字的演變過程及其規律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區分...
第二課 南宋經濟的發展教學目標:一、識記與理解:記住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最主要表現,理解南方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已經完全超過北方,從而改變了以前以黃河流域為經濟重心的全國經濟格局,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