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美食
讓學生快樂學習
——第十四課 生我養我的地方 第二框“八方美食”教學案例
背景簡介:本節課內容屬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十四課。本節課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的,班級同學每人均有一臺電腦,教師使用教師機可以運用相關軟件對全體電腦進行操作;通過校園bbs留言板,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討論。
《八方美食》這一課主要講述了我國的飲食文化,介紹了我國主要的菜系。由于本節課內容感性的成分比較多,所以我設計這節課的整體思路是: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圖片資料、音像資料、文字資料等)來綜合表現教學內容,以提高課堂效率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張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在快樂中學習,這從我在本節課精心設計的“活動角”環節可以看出來。
“活動角”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讓大家了解“八大菜系”。我先將全班同學分成八組,分別建立代表“八大菜系”的“八大菜館”— 閩菜館、湘菜館、蘇菜館、浙菜館、川菜館、粵菜館、徽菜館和魯菜館。各菜館建立后,我布置大家分別完成以下任務:
一、請每個菜館選一名“廚師”,到前面懸掛的《中國地圖》上來標明你們所代表的菜系的地理位置。這一任務的設置,有利于大家鞏固對前面所學的行政區劃的認識,有利于大家識記我國省份的簡稱,且有利于大家把各大菜系和各地的自然環境聯系起來,以更好地理解各菜系的特色。大家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有較大的把握,所以積極性都比較高,很快就營造了濃烈的小組活動的氛圍,最后任務順利完成,效果很好。
二、請每個菜館的成員到因特網上去查詢相關資料(提供相關網絡資源),向大家介紹各菜館菜的特點,并列舉出各菜館的名菜名稱。這個任務的設置,一是鍛煉大家在網絡上查詢相關資料的能力、以及對資料進行篩選、歸納的能力;二是讓大家通過網上豐富多彩的資料,來增強對八大菜系特點和名菜的了解;三是培養大家的合作精神,其中包括小組合作和全班合作,通過小組合作,可以順利完成本小組的任務;通過全班分工合作,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家通過相互交流,了解八大菜系的全部內容。因為任務明確,加上同學們都喜歡遨游于網絡,所以各小組均全力以赴,最后大家通過共享資料,順利完成了此段學習任務。這個過程我認為為學生提供了發表觀點進行討論的空間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又為學生提供了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協作精神的鍛煉空間。
三、請每個菜館自己設計一句廣告語。設置這個任務的目的是培養大家的創新能力,這也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這個任務的布置,使本節課進入了一個高潮階段,因為同學們的積極性全被調動了起來,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后結果是精彩紛呈。我收集了以下幾句廣告語:①徽菜館廣告詞:“又香又鮮流口水, 吃了保證會上癮. 今世不吃安徽菜, 叫你永遠都后悔!”②湘菜館廣告語:“別出新菜,美食薈萃,盡在湘菜館!”③蘇菜館廣告詞:“天天吃蘇菜,青春永美麗!雹荇敳损^廣告詞:“ 我們的魯菜人人愛,不吃魯菜是失敗!雹莼洸损^廣告詞:“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雹摁敳损^廣告詞:“請到俺們山東來,我拿魯菜來招待!边@些廣告語雖然有些稚嫩,但這是學生思想的火花,我很高興看到大家很投入地進行設計的樣子,這時我真正覺得課堂是屬于孩子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