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北伐戰爭教學案
第11課 北伐戰爭教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黃埔軍校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戰場的重要戰役。
3.掌握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4.掌握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5.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能力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2.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對北伐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不惜為之獻出自己的生命。
2.通過對北伐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它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學重點
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教學難點
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教學方法
1.詩詞對聯導入法。
2.分析講解法。對于課文中難一點的內容,教師可用此法。
3.歸納法。對于北伐的目的、對象等內容,可通過學生自己整理、歸納,使他們自己找到一種學習方法。
4.多媒體輔助法。對于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其過程可以用多媒體來顯示。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
5.講述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電腦、多媒體設備。
3.相關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黃埔軍校的門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這副對聯使人耳目一新。它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下面看具體內容。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請看本課插圖“黃埔陸軍軍官學!,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位于廣州黃埔島上,是由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校舍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學生開始入學,6月16日正式開學。軍校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2月改稱為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因校址在黃埔,也簡稱為黃埔軍校。本圖陸軍軍官學校是黃埔軍校校門的照片。那么,黃輔軍校是在什么情況下建立的?它建立后對當時的形勢起了什么樣的作用?下面,我們來學習具體內容。
[板書]第11課 北伐戰爭
一、黃埔軍校的成立
1.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和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看課本第一段小字內容?赐旰笳埾葟褪鰢顸h一大的情況。
[學生看書]……
[學生復述]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4年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國民黨新的黨綱,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大會通過的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主張。這樣,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國共兩黨合作后,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
[教師講解]國共在當時為什么要合作呢?這是由多重原因決定的。請同學們先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一)1922年2月6日,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在華盛頓簽字。公約虛偽地宣稱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實際上中國關于取消治外法權、撤退外國軍警,恢復關稅自主權,取消勢力范圍等項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約。而在公約中重點確定的倒是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這實質上就是宣布了中國成為帝國主義共同宰割的對象,助長了美國壟斷資本侵華的野心。《九國公約》是帝國主義反對中國人民,進一步瓜分中國的又一次勾結。毛澤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曾經在一時期內給了日本帝國主義獨霸中國的機會!痪哦昝绹偌娜A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