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
【教學目的】
1. 基本知識
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要戰場的重要戰役;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2. 基本技能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北伐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不惜為之獻出自己的生命;通過對北伐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它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2.教學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資源】
多媒體設備,自制課件。
【學生活動設計】
根據所學知識復習總結孫中山在“五四運動”前領導的重大斗爭;自學國民黨一大的有關內容;預習關于黃埔軍校的建立的內容,同桌之間合作寫一個有關報道;課前搜集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和共產黨員英勇斗爭的事跡,和國民黨右派及帝國主義破壞國民革命的資料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孫中山的頭像,然后請學生根據課前復習總結搶答:孫中山在“五四運動”前領導的重大斗爭。
教師加以總結后,引導學生討論,孫中山一次又一次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析后教師明確失敗的主要原因有缺乏自己的根本原因,脫離人民群眾,從而引導分析學生得出孫中山從五四運動中得到的認識。于是進入到在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進行的國共第一次合作(課件展示國民黨一大會場的圖片同時說明一大的有關內容),從而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黃埔軍校的建立
展示課件圖片:黃埔軍校(含軍校校門對聯),上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課本知識及以往所學知識分組討論:
1.孫中山為什么要建立黃埔軍校?(在討論同時,教師多媒體設備給出孫中山先生的一段話:“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總結出答案。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進行系統總結<總結略>。)
2.從對聯可以看出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加以總結: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
3.讓每組學生找一個代表以記者的身份報道軍校建立的情況(結合學生課前的學生活動內容,讓學生代表根據課本內容和對聯以及剛才的對聯,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報道軍校建立的情況)。
三、北伐勝利進軍
1.引入:國共合作實現后,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軍閥的革命新局面逐步形成。1926年,在國共兩黨推動下,廣東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
2.課件逐一展示:①《國民革命軍軍歌》;②蔣介石在北伐誓師大會上發表講話的圖片及錄音。③《北伐戰爭前形勢圖》;要求學生在閱讀書本的基礎上結合所給資料以及自己掌握的地理、歷史知識,回答問題:《國民革命軍軍歌》中的軍閥主要指那些人?北伐的目的有時為了什么?革命軍為什么要打倒他們?其主要戰場在哪里?學生回答后教師加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