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沖破思想的牢籠
第一課時 蒙娜麗莎的微笑
課題 蒙娜麗莎的微笑
教學
目標 1、通過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藝作品,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2、結合圖文資料,使學生能夠學會利用現在資料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3、通過文字和視頻資料,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他們對美的感悟。
教材分析 重點 文藝復興的人文精神
難點 人文精神的內涵
準備 教學課件
問題式導入:
你不記得歐洲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嗎?
(基督教的神權思想占統治)
你還記得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有什么樣的特點嗎?
(封建莊園制度和君主專制制度)
這種思想統治下的歐洲有生機嗎?為什么?
(沒有生機,要求人們服從“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沒有人的個性與需要。)
新課教學
引出文藝復興及其定義。對定義進行一定的分析:
一些新興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要求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借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學生閱讀教材并找出主要代表及作品
1、意大利——達•芬奇——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蒙娜麗莎》(其間展示達•芬奇和〈蒙娜麗莎〉圖片)
思考:對比圖5-9和圖《蒙娜麗莎》,你覺得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兩幅圖的人物表情形成了鮮明對比。中世紀鑲嵌畫上人物神情木然,反映了人們在神權的束縛下,不能自由地表達人的內心情感;而《蒙娜麗莎》中的婦女神態自然,口角含著一絲微笑,恬靜之中帶有隱約的哀傷,富有生命的活力。)
2、英國——莎士比亞——劇作家——《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展示文字材料,并閱讀。
材料:哈姆雷特說:“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思考:哈姆雷特的話表達了什么思想?(是對人在宇宙中的價值與地位的肯定,是對人的理性與智慧的褒揚。)
思考:通過哈姆雷特的話和圖5-9與圖5-10的人物表情的對比,你認為什么是文藝復興中的人文精神??
(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由此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是:文藝復興實質:這是一場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強調人性的解放。
展示恩格斯的話,進一步理解其實質。
恩格斯說:
這是一次人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中國的歷史上也有許多反映的主題與文藝復興類似的文學作品,例如《牡丹亭》。
簡介《牡丹亭》并播放視頻。
指出并思考:以《牡丹亭》所表達的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與歐洲文藝復興強調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你能再例舉類似的一二部作品嗎?
(明代馮夢龍編纂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寫“三言”是為了“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其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等,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