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北伐戰爭教學案
這樣,國民軍誓師北伐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到1926年底,已先后殲滅吳佩孚、孫傳芳兩部主力,控制了江蘇、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馮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區,準備東出潼關,響應北伐軍。北伐戰爭勝利大局已定。1927年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了武漢。
[教師過渡]同學們,只有半年時間,北伐軍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為什么在短期內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呢?下面,我們來對此作一個分析。
[板書]5.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投影顯示]
“北伐軍占領湖南后,農村革命進一步深入發展。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參加大會的有52個縣、兩個特別區的代表170人,代表有統計的農會會員130萬人,工農群眾20萬人參加了開幕典禮。毛澤東應邀在會上作了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和關于革命聯合戰線的報告。大會通過了宣言和減租減息。鏟除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建立農民政權、組織農民自衛武裝等決議案。最后選舉了湖南省農民協會委員會,并建議成立全國農民協會。這次大會加速了湖南農村大革命前進的步伐。到1927年1月,湖南全省已有50多個縣組織了農民協會,會員激增到200萬人,能直接領導的群眾達1000萬人。
此外,湖北、江西、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農民運動都有相當的發展。到1927年3月中旬,全國各地農會會員達到500萬人左右。
農民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的勝利進軍、農民在戰爭中幫助北伐軍抬擔架、救護傷員、送情報、送糧食,有力地推動了北伐的進行。”
“北伐戰爭開始后,中華全國總工會在7月25日發表《對國民政府出師宣言》,指出:‘這次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成功與失敗,就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失敗,與中國民眾的痛苦的解除有極大的關系’,號召全國工人‘站在一切民眾之前,引導一切民眾援助國民革命軍,使之得到勝利’。要求國民革命軍在所到之處,擁護人民的利益,贊助人民的自由,幫助工農階級的組織,扶助一切民眾運動的發展。同時,總工會派出許多特派員,到全國各地去大力發展工會組織。在北伐戰爭軍事勝利的同時,全國工會組織有了迅速的發展,到1927年二三月間,全國工會會員由原北伐前的120萬增加到200萬。
工人組織起來后,積極投入到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洪流中去。工人運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許多地方,工人運動已由罷工發展到武裝斗爭,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戰爭。”
[教師引導]同學們,從上面材料中,我們看到了工農運動的發展狀況。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請大家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北伐戰爭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
回答二:工農運動的發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回答三:工農運動的高漲應該是北伐戰爭高潮的一個組成部分。
……
[教師小結]北伐戰爭的進行有力地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工農運動的發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由此看來,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援應是北伐勝利進軍的一個原因。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總結一下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學生回答]回答一:國共合作,為北伐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回答二:制定了正確的作戰方針:先打兩湖、再打江西,然后揮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