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北伐戰爭教學案
回答三:北伐軍戰士的英勇作戰。
回答四: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在中間起了先鋒模范作用。
回答五:孫傳芳保持中立,想坐收漁利,這表明了三派軍閥之間的矛盾。
……
[教師小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大致說來也就是這些,一是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二是國共兩黨齊心協力;三是廣大北伐軍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四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五是軍閥之間的矛盾削弱了他們的力量。
[板書]①北伐方針正確
②兩黨齊心協力
③將士浴血奮戰
④工農大力支援
⑤軍閥內部矛盾
[教師過渡]在北伐勝利進軍的同時,南方革命陣營的分裂趨勢也在不斷增加。1926年11月北伐軍在江西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后,這種趨勢日趨明朗并最終導致了1927年“四一二”政變的發生。
[板書]三、國民革命的失敗
1.“四一二”和“七一五”政變的發生
[教師講述]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準備把國民政府遷往武漢之機,蔣突然提出要把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遷到北伐軍總司令部大本營所在地南昌,以便置于他的控制之下。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總部的講演公開反共,并開始鎮壓工農革命力量。3月6日,他使國民革命軍駐贛新一師誘殺贛州總工會委員長、江西省總工會副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贊賢。16日,他從南昌到九江,指使青紅幫流氓搗毀左派占優勢的國民黨九江市黨部和九江總工會,在市黨部打死3人,在總工會打死1人,打傷6人。23日,他指使暴徒在安慶搗毀國民黨左派領導的安徽省黨部和總工會、農民協會,并打傷多人。事實表明,蔣介石右派集團的公開叛變只是時間問題了。
4月12日,蔣介石突然在上海發動政變。當天凌晨,早就做好準備的大批青紅幫武裝流氓從租界沖出,向分駐上海總工會等處的工人糾察隊發動突然襲擊。工人糾察隊立刻奮起抵抗。這時,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開來,聲稱進行調解,將武裝流氓的槍械先行收繳。工人糾察隊輕信了他們的欺騙,打開了大門,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被強迫繳械。一部分工人糾察隊員進行抵抗,但因眾寡懸殊,遭到失敗。上海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汪壽華已在前一天被杜月笙騙去,遭到秘密殺害。13日上午,上海工人和市民召開十萬人的群眾大會,會后整隊游行,要求釋放被捕工友,交還糾察隊被繳槍械。隊伍進行到寶山路時,第二十六軍突然從埋伏處沖出,用槍向密集的人掃射,當場打死一百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課本上有一組數字是幾天之內,三百多人被殺,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四一二”政變。
同學們,繼上海的“四一二”政變后,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省相繼以“清黨”為名,大規模搜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單廣東一地,被捕殺的就達二千多人。同時,閻錫山在山西,劉湘在四川也紛紛舉行“清黨”,并表示擁護南京政府。與此同時,北方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也捕殺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李大釗就是在這時被殺害的。大革命受到了嚴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并提出了“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口號,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大屠殺。這就是“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