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
第20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簡述薩拉熱窩事件出現的原因、經過及影響,提高學生概述歷史事件的能力。
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以及薩拉熱窩事件作為突發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多角度地觀察歷史現象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意識。
概述凡爾登戰役發生的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結果及意義,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時間和空間概念。
了解凡爾登戰役的殘酷性,歸納并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歸納資料的能力。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參戰雙方、戰爭結果。
過程與方法
通過查找課文、查看地圖、觀看影像資料,收集歸納信息,概括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的主要過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性后果。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組成5~6人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對搜集來的信息進行分析,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尤其是突發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過觀看影片,對戰爭的災難性后果進行情境體驗,從而激發對和平的熱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對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各民族反抗侵略與瓜分斗爭的正義性同暗殺等恐怖活動的區別,充分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以暗殺等恐怖活動為主要形式的突發事件,以維護世界和平。
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災難性后果的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起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對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各民族反抗侵略與瓜分斗爭的正義性同暗殺等恐怖活動的區別,充分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巨大威脅。〖教學準備〗
學情分析
戰爭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學生也比較感興趣,而且美伊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對戰爭的殘酷場面仍記憶猶新,對戰爭的性質也比較容易分析。初中學生的認知、興趣、道德情感等多為感性的體驗,且對其成長至關重要。所以,基于已有經驗,引導學生認識戰爭的災難性,體會和平的寶貴,有利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學習主題,該主題主要圍繞“三國同盟”、“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四個知識點展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的學習。本課涉及后兩個知識點。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在學習該知識點的過程中,聯系“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展開對一戰爆發原因的探討和總結。凡爾登戰役屬于戰爭過程的典型戰役,其轉折性預示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場上的勝負結局,而它的殘酷性則證實了戰爭對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性后果。通過該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對一戰的過程和結果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本課共分“誰點燃了‘火藥桶’”“凡爾登‘絞肉機’”“人類的災難”三個子目。
教材處理
本節課前,教師要準備好一些展示的資料:《一戰前巴爾干半島形勢圖》《凡爾登戰役形勢圖》,剪輯好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資料片。本節課主要安排學生自己搜集信息,在教師引導下分析信息,從而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另外,應注意安排學生對戰爭進行感性認識和情境體驗,以協助學生進行理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