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
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查找和一戰有關的資料。
2. 教師分析學生可能提出和遇到的問題,查找有關書目,做好準備。
3. 學生在評價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時可能會不夠全面和準確,教師做好引導和補充的準備。
4. 制作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鑒于對《標準》的理解,對教材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分析,確定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以啟發、引導為主,配以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的思維由集中到發散,由發散到集中,由感性到理性。學生的學法為查找資料、分析討論等形式為主。〖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生談話,共同回憶:19世紀末,資本主義列強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為了能在戰爭中戰勝對手,列強紛紛結成聯盟。德國為了對付法國、俄國,拉攏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形成了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為自身安全很快結成了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世界大戰一觸即發。那么,一戰到底是如何爆發的?曾爆發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戰役?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共同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教師:(為學生展示《一戰前巴爾干半島形勢圖》,請學生講述同盟國和協約國在巴爾干半島地區的爭奪情況)
學生:(結合圖文資料進行簡單的介紹)
教師:(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指出:巴爾干地區重要的戰略地位和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兩大軍事集團的爭奪使巴爾干成為一點即燃的“火藥桶”。那么,這個“火藥桶”到底是怎樣點燃的呢? 一、誰點燃了“火藥桶”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講述薩拉熱窩事件的經過)
教師:(放映《薩拉熱窩事件》資料片斷,引導學生對薩拉熱窩事件給世界帶來的震動產生一個感性的認識)
教師: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引燃了一戰的戰火,那如何評價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贊同普林西普的這種行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突發事件?最好舉出一二件實例。
學生論壇:(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提示學生從刺殺目的、手段性質、刺殺結果三方面來評價。討論之后,由小組代表闡述觀點)
教師:(結合學生討論情況)這類帶有恐怖性質的突發事件,對世界和平確實是個威脅,也給人類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現在我們還是回到這次由薩拉熱窩事件引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教師:(指導學生識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形勢圖》,找出各參戰國,并且結合形勢圖來介紹各戰場的分布情況,指出,一戰爆發后主要戰場在歐洲,主要戰役在西線。在這次戰爭中發生很多慘烈的戰役,下面就以凡爾登戰役為例來感受一下) 二、凡爾登“絞肉機” 教師:(為學生放映《凡爾登戰役》的資料片斷和《凡爾登戰役形勢圖》,感受戰役的激烈和殘酷)
情景體驗:(根據課前學生的準備情況,小組成員現場模擬凡爾登戰役的某一場景)
在活動的基礎上,師生達成共識:無論什么樣的戰爭,都會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三、人類的災難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他們自己課前所收集到的資料及一戰的相關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可以涉及一戰爆發的原因、起止時間、戰爭規模、破壞程度、死亡的人數、損失及使用的新式武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