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授課時間:10分鐘 受訓技能:導入、講解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科舉制創立的時間和目的,了解科舉制的主要內容。2、 過程方法與能力:通過分析魏晉的選官方式,使學生理解科舉制產生的歷史原因,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歸納科舉制創立的簡單過程,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組織學生討論科舉制創立的歷史意義,認識科舉制的創立在當時社會的進步性。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科舉制對社會進步,讓學生認識制度的改進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讓學生從歷史的角度認識文化知識學習與自身素質提高的關系,培養熱愛學習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科舉制的創立及其歷史意義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
科舉制創立的歷史原因和歷史意義的理解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時間分配教師的教學行為
(講解、提問、板書等)
教學技
能要素學生學習行為
0.5′
1.5′
3′
1.5′
3′
0.5′從踏入校門開始,課室測驗就一直伴隨著我們。那同學們知道,在我國歷史上,考試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嗎,古代的考試與今天我們學校的考試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什么是科舉制?科舉制是用考試方式選拔官員的制度。她初創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廢除。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知道,考試在我國古代的隋朝就有了,是用來選拔官員的,而今天我們的學校的考試主要是考查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兩者的目的和作用是大不同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想想:在隋朝創立科舉制之前,魏晉時期是采取怎樣的方式選拔官員的呢,隋建立后又為什么廢除以前的選官方式而創立科舉制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晉時期是采取怎樣的方式選拔官員的?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樣的選官方式合理嗎?為什么?老師概述同學們的回答:魏晉以來,選官是由地方豪門貴族品評推薦的,標準是門第的高低。這樣,豪門子弟只憑出身就可做官,往往是不學無術之人,而真正富有才華卻貧寒之人報國無門,埋沒了人才。而且,選官的權利掌握在豪門貴族手中,對皇帝的權利不利。請同學們事項一下:如果你是隋文帝,你會繼續采用以前的選官方式嗎?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隋朝時怎樣創立科舉制的?隋文帝時期,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以考試成績的優劣為標準。隋煬帝繼位后,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科舉制已經在隋朝創立了。每一種制度的創立都有其歷史意義,那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又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呢?對比魏晉以來的選官方式,歸納科舉制創立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