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復習課教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復習課教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這個時期的重要史實,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沖之和圓周率、大放異彩的書畫藝術和輝煌的石庫藝術。
2、這個時期的基本特征,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長期處于分裂對峙狀態,戰亂頻繁,政權更迭也比較頻繁,社會動蕩不安,但在分裂戰亂的歲月里,社會仍在進步,歷史還在發展。塑造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思想和謀略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江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
3、培養學生在民族問題上的正確觀點。
4了解這個時期文化的輝煌成就。
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2、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祖沖之和圓周率。
5、大放異彩的書畫藝術和輝煌的石窟藝術。
難點
1、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江南地區的開發。
3、正卻認識民族大融合的意義。
4、圓周率及推算及復雜的數學概念和方法。
5、大放異彩的書畫藝術。
三、學習過程
(一)、
1、三國鼎立是哪三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
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2、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官渡之戰在2XX年,赤壁之戰在2XX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前者以少勝多,后者以多敗于少,這是為什么?
(二)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
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
2、淝水之戰 :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后的結果 如何?
戰后南北雙方狀況如何?
3、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經濟更發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達呢?
2、北魏統治北方時期,民族融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
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3、淝水之戰以后,北方處于什么狀態?
結束北方混亂局面的是哪一政權呢?(是鮮卑拓跋部建立起來的北魏政權。)
4、 北魏是在何時建立的?
5、北魏政權為什么要遷都呢?
6、簡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7、孝文帝改革的意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
8、在我國56個民族中,還有沒有鮮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為什么鮮卑族不見了?
(四)、祖沖之與圓周率
以小組為單位概括歸納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數學方面的最主要成就。(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以后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五)、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著名農學家《齊民要術》
總結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生產經驗,提倡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編成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酈道元
北魏,杰出的地理學家,《水經注》
寫出綜合性地理學專著。以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