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示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
2.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3.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
4.掌握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
5.掌握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元朝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2.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講述,啟發學生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強大的政權;元朝統一全國,疆域幅員遼闊;行省制度對內地和邊疆實行有效的管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中外交往頻繁。元朝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教學重點
1.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
3.民族融合
教學難點
行省制度
教學方法
1.講述法。本課內容多,學生要做到條理清楚,講述法是基本方法。
2.詩詞輔助法。像文天祥抗元的內容,就可以用此法。
3.圖示法。結合地圖進行講解,使學生能更直觀地掌握基本內容。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電腦
2.相關實物和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欣賞歌曲《草原風情》)
同學們,這首歌反映了哪個民族的生活?如果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什么?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從12世紀開始不斷征戰,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起強大的元朝。他們是如何興起、壯大并統一全國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導入語例示二:同學們請看下面投影。
[投影顯示]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同學們,這首古樸的北方民歌,把我們帶到了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那么,勤勞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興起的呢?他們興起后建立了一個怎樣的朝代,這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我們學習完這一課,這些問題就會解決的。
導入語例示三:同學們請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在今天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有座宏偉的陵園,陵園建筑是蒙古包式的穹廬頂,頂部鑲嵌著藍色、黃色琉璃瓦,遠遠望去,金碧輝煌。這就是成吉思汗陵。其實,成吉思汗并沒有埋葬在這里。古代的蒙古帝王實行秘密安葬,地面不留痕跡。成吉思汗究竟葬在哪里,至今仍是個謎。他去世后,后代為紀念他,把他生前使用的八座白色氈帳作為陵,稱“八百室”。“八百室”隨蒙古族的游牧和戰亂,經常轉移,直到1954年重建,才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鄂爾多斯草原上,成為蒙漢人民團結的象征。成吉思汗為什么令后人如此崇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這些,都是我們這一節課將要學習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