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異彩繽紛的藝術成就(北師七上)
(2)女詩人蔡文姬
蔡文姬,原名琰。文學家蔡邕之女。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博學多才,是著名女詩人,又有音樂才能。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歸母家。東漢末年大亂,她被匈奴人所虜,嫁匈奴左賢王。居匈奴XX年。曹操與蔡邕相好,就派遣使者以金璧贖回。蔡琰回歸之后,作《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敘述了她的不幸遭遇,表達了希望早日結束戰爭的愿望,她寫道:“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
蔡文姬的不幸命運,代表了當時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她的詩同樣具有現實主義的特色。
(3)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原名潛(365—427),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大詩人。他曾三次出仕,三次歸隱。這是他看不慣官場的黑暗,看不慣門閥制度的霸道。比如他最后當彭澤縣令時,一位督察官要到該縣,事先通知他要做好各種迎接準備。陶淵明知道這是督察官要求他卑躬屈膝,阿諛奉承,他不堪忍受這種人格的侮辱,憤然地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田,決心拋棄功名利祿,與官場決裂。所以,他的退隱,是對政治現實的不滿和反抗。
歸隱田園后,由于生活貧困,又經常接觸農民,因此,他對農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有了深切的了解和體會,這些就成為他文學創作的生活泉源。他的作品,以詩歌為主,共120多首,其中大量的是描寫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的田園詩。這些詩,富有人民性、現實性,為人民所喜愛,后人稱他為“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他的代表作有《歸園田居》、《歸去來辭》等。到了晚年,陶淵明在總結全部社會經驗,真切感受勞動人民苦難、要求和理想的基礎上,虛構了一個人人豐衣足食、不納賦稅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詩人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這就是他的名作《桃花源詩》和詩序《桃花源記》。詩人在《桃花源記》這篇散文中特地說了一句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話,一方面是說桃花源里的人超然世外、與世無爭的心態,另方面又是筆力千鈞地否定了一切封建王朝,這是“無君論”的思想,反映了當時過著痛苦生活的農民意愿。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創作田園詩人的鼻祖,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人們稱為“陶體”。唐宋時期一些著名的大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
二、南北方的民歌
南北朝時期,民歌盛行。它是這一時期文學中的瑰寶。南方民歌的特點是優美抒情,如流行于太湖流域的《吳聲歌》和流行于江漢地區的《西曲歌》。
北方民歌的風格與南方民歌迥然不同,多數是北方游牧民族在馬上奏的軍樂曲辭。其特點是雄壯豪放,尚武之風很濃。如《敕勒歌》(請同學們看課文),只27個字,便出色地描繪了遼闊蒼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又如《木蘭辭》,它用300多字,又五言為主的雜詩形式,描寫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轉戰XX年,最后凱旋歸來,不受封官賞賜,回到故鄉的動人故事。木蘭也成了千百年來人們尊敬和喜愛的巾幗英雄!峨防沾ā泛汀赌咎m辭》是北方民歌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三、大放光彩的書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達到百花盛開的境界,書法家創造出風格多樣的書法藝術,美不勝收。下面介紹幾位著名的書法家。
(1)鐘繇,潁川(今河南長葛縣)人。曹魏時大臣,后升任太傅,世稱“鐘太傅”。他對書法的最大貢獻是把隸書字體開始轉化為楷書。而且他的書法藝術很高超,能寫各種風格不同的字體,尤其是擅長隸書和楷書。人們稱贊他的書法“巧妙絕倫”?上恼孥E已失傳,現在看到的只有摹本《宣示表》了。后人把他和王羲之并稱為“鐘王”。